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入城市务工的"90后"女农民工,她们既有农民工的共同特征,又具有90后的共同特点,还有女性的特殊身份.关心"90后"女农民工,关注她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观,提供教育和培训,帮助她们适应、融入城市,培养他们对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消除各种犯罪诱因.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代表建议,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争取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通过启动农民工创业,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的换代与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明显存在着换代和转型两种现象.换代更加强调了80后、90后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不同,转型是更加关注未来的发展走向.网络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慢慢处于这样的转型时期.政府和学术界应该从关心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基本权益的保障,转变到关注农民工的未来发展,加大对农民工转型的政策扶持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每当年终岁末来临之际,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频频高发。进城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并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切。为什么平等对待与切实尊重农民工的问题强调了多年,抓了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限制、歧视农民工的行为与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依然是屡屡发生,某些地区出现了用工短缺,甚至形成了"工荒"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问题,关键在于就业环境欠佳,员工待遇较低。根子上就是对农民兄(?)  相似文献   

5.
侣传振 《桂海论丛》2010,26(1):117-120
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构成了农民工行为分析的主要逻辑。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遵照"安全第一"与理性选择原则,建构起了一种生存层面安全、经济技术层面安全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安全三者统一的安全经济学。这为地方政府制度建构与制度过密化防范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披露了一连串与农民工相关的数字,包括:中国农民工大军已近2.3亿;金融危机;中击下,中国政府为近150万农民工补发工资……与数字一起公布的还有中国将在劳动报酬、培训、子女教育、精神生活等各方面加大农民工保障的政策,而备受关注的农民工户籍问题也将加快解决进度。  相似文献   

7.
林微 《就业与保障》2012,(Z1):23-25
农民工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随着时间推移,第二代八零后和第三代九零后农民工将逐渐成为打工者的主体。和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已经相对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梦想。正因为这样,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把土地当做自己的退路,也不再把打工看作种地之外贴补家用的一项额外收入,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生涯,并希望能融入城市,走出"农民工"这个身份模糊的地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证的视角,通过对长沙市的典型调查,分析农民工内部的一个亟需关注,却被忽略的特殊群体(新质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运用翔实的数据、资料,从"制度性机会"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能给学者、决策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逐步调整农民工社会政策的背景下,对政策直接客体——农民工的社会政策认知与行为选择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长沙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不同推广程度和执行程度的社会政策的认知状况不尽相同,在各种基本情况上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认知水平较低,且对社会政策的合法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农民工的社会政策认知能力、对社会政策的关注程度及社会政策认知渠道影响和制约了其对社会政策内容及效果的认知程度;农民工对不同类型社会政策的认知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行为方式,且其行为选择表现出有限理性和模糊理性的逻辑;农民工在不同类型社会政策背景下的生存策略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资本与劳动力保护关系模式.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从反面告诉我们,必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控责任;理顺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对劳动力价值的保护责任.金融危机冲击了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权益受到损害.从中国的政府责任理论出发,中国政府救市的侧重点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不仅要救助企业更要救助农民工,化解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权益的冲击,保护劳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