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青 《江淮法治》2009,(23):31-31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法律和决议,正式确立了一项新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发展。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地方政权体制、加强地方政权建设、进一步发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重大措施,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30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向前,工作机制更趋科学、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工作方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立法工作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世人瞩目。但这项工作毕竟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本文拟就地方立法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立法权限 我国1982年宪法颁布后,地方立法权在我国立法体制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  相似文献   

3.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立法工作是自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颁布的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以来逐步开展并完善起来的。十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其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权力机关,在遵循中央统一领导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宪法所赋予的职权,从当地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事制定了一千多个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在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各地方的贯彻执行,促进各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进程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我国地方立法的任务将是越来越艰巨。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地方立法,是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规章权开始起步的,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光辉历程。二十年来,我国的地方作为国家立法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与中央立法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法规体系。地方立法制度愈加完善,截止到1999年7月,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驶入了快车道.而在改革开放刚刚迈过30年"门坎"的2009年之时,我们又迎来了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的纪念年.30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立法、监督、代表、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立法权以来,全国已制定地方性法规8700多件,地方立法工作成就斐然。但是随着立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法规冲突问题日渐突出,给我国法制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加强地方立法监督,解决法规冲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已成为我国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地方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地域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了地方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政治、行政和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许多改革与创新。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创新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放权的历程 “较大的市”及其立法权,是我国立法体制中极富特色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立法权不断变迁、日趋开放的缩影. 改革开放前,我国曾长期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立法体制,除了民族自治地方外,立法权由全国人大集中掌握.然而,单一制的国家性质,幅员辽阔而又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塑造既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力,以扭转法制供应不足的困境.1979年出台的地方组织法,正是在此背景下首次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并由1982年出台的新宪法进一步加以确认.这是我国立法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由此揭开了一般地方立法的帷幕.  相似文献   

10.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这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大改革。1982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的权力,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省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1986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进一步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的权力,2000年的立法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地方人大  相似文献   

11.
近八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先后制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办法,与以往的地方图书馆立法相比,它们无论从读者权利与义务方面,还是从借阅制度、提供服务方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试图从图书馆法人地位、读者权利与义务、服务方式等方面谈我国现行地方图书馆立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浅议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是当代治理变革的趋势。本文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有利的因素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调整和地方政府积极合作的愿望是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认为,地区利益、地方政府权限以及合作协调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82年国家宪法颁布后,我国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迅速恢复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以下简称“地方权力监督”),受到法学界、政治学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对十年来地方权力监督所表现的基本特点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上一讲回顾了我国宪法搭建起的国家机构体系以及组织原则.重点阐述了国家机构中的中央国家机关的相关知识.这一讲,则着重讲述国家机构中的地方国家机关. 我国的地方国家机构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而且也掀开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新的一页。尽管1982年12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地方组织法》)才赋予了省级政府、省会市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职权,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86,(1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是我国地方政权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国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具体体现。经过六年多的实践,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建设,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仅就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行政痕迹及其原因和如何消除这一痕迹的途径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守信利民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在影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政府信用的原则主要是人民监督、依法行政、政府赔偿和信息公开,而这些法律制度远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政府信用内涵及其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即地方政府信用征信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和地方政府信用惩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桂宇石  柴瑶 《法学评论》2004,22(5):103-111
我国的地方立法分为普通行政单位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经济特区地方立法和特别行政区立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四种不同种类的地方立法 ,探讨了我国地方立法体制的基本特点。我国现阶段这种多层次、多形态、不同权限、不同效力的立法体制 ,本质上应属单一制国家在中央统一行使立法权体制下的多元立法权力之分工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1979年7月制定的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这从体制上和组织上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完善;是加强地方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年12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正式成立,随后,我省各市县人大常委会也相继成立,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而且也掀开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新的一页.尽管1982年12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地方组织法>)才赋予了省级政府、省会市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职权,但从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