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授权的艺术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此让其对手司马懿窃笑: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说,  相似文献   

2.
近读《三国演义》,感慨颇多。诸葛亮五次北伐,劳师动众,均无功而还,给蜀国留下了国力匮乏的隐患。在首出祁山时,蜀国大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却被诸葛亮否定。现代军事学家多认为这一战略是当时的最佳方案,这个结论也从司马懿之口找到佐证,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素谦慎仔细,不肯造次行事。他却不知吾境内地理;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相似文献   

3.
刊海拾贝     
毛泽东看京戏 听京戏评京戏 毛泽东对京戏可谓情有独钟。他在休息的时候,爱看京戏,爱听著名京戏演员的唱片。从内容上则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戏更感兴趣。 他在听唱《空城计》时,那种得意之情,逍遥之态,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诸葛亮之所以敢对司马懿施这一计,是因为诸葛亮太了解司马懿了,知道司马懿多疑,料定他不敢进城,所以才把城门敞开。”又说:“诸葛亮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干的。”这时,我突然联想到解放战争,就问他:“主席,你是如何领导全军打败蒋介石800万军队的呢?”他给我讲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后说:“我对蒋介石太了解了,蒋介石一翘屁股,我就知道他拉啥屎!”  相似文献   

4.
将工作分流     
《三国演义》第103回讲到,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司马高挂“免战牌”,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诸葛计穷,遣使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物,意在激其出战。司马懿心中盛怒,面上却佯笑受之,并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久不了。不久,诸葛亮终于心力交瘁,星落五丈原。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与魏将司马懿战于秦岭之西的街亭。街亭虽小但位置重要,是两军争夺焦点。诸葛亮在选派守将时,错选参军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严肃军纪挥泪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问斩,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充分展现了其从严治军的带兵之道,值得当代带兵人学习借鉴。铁的纪律不能为感情所左右。诸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率军北伐,相继大败魏军都督夏侯懋,大都督曹真,屡获全胜。在长安危急魏主曹睿万分焦虑之际,太傅钟繇“以全家良贱”保举已被罢官的原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曹睿采纳钟繇建议,重新任用司马懿,果然化险为夷,致使孔明屡次北伐终未能成功。 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故事,不能不赞汉钟繇举贤荐能的胆识。在此之前,司马懿尚未与诸葛亮较量过,能否与蜀军抗衡犹未可知,更何况当  相似文献   

7.
正在古代,"作家"一词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这个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  相似文献   

8.
自中学时读过<三国演义>之后,多少年来,笔者心里一直纳闷:那一向以能征善战且老谋深算著称的司马懿,为什么竟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诸葛亮真的有什么魔力吗? 其实,大凡读过一点"三国"的人,都会对"空城计"产生疑问.只要你稍微地去想一想,就会觉得奇怪.当时,司马懿手下有15万大军,而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为何不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火力侦察一下",或者干脆先将空城团团包围起来再说,瞧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  相似文献   

9.
空城不见诸葛亮李耀林锣鼓开场,多疑猛将司马懿率大军逼临城下,城内虽无重兵镇守,却城门洞开,只是城楼上不见了巧施空城计的诸葛亮抚琴观景,真急煞台上的老军。主角诸葛亮缘何不出场救城,走穴去了。这是漫画家王复羊先生创作的漫画《空城「记」》。这幅画巧妙地借用...  相似文献   

10.
方寸,心也,心绪也。“方寸”不乱,就是心如磐石,心绪稳如泰山。做人,“方寸”不乱者正,“方寸”乱者邪;做事,“方寸”不乱者成,“方寸”乱者败。诸葛亮在街亭丢失之后,一琴十指,用一座空城迎战司马懿。司马懿虽非等闲之辈,怎奈诸葛亮的琴声似高山流水,丝毫不乱,使司马懿坚信城中设有埋伏,急忙退兵。试想,如果诸葛亮“方寸”乱了,手指稍一颤抖,也只有被曹兵生擒活捉的份儿。由此可见,“方寸”在“成事”中的作用。战场上“方寸”不乱者胜,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以司马懿为主角的三国题材电视剧《军事联盟》热播。不过,无论是剧中叙事,还是社交网络上大家热议的焦点,多集中在其他几个人物上,如雄才大略但猜忌心重的曹操,心怀兴复汉室理想并为之付出生命的荀彧等。司马懿似乎只是穿  相似文献   

12.
艾冰 《廉政瞭望》2015,(10):49-50
三国时的司马懿,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多年来苦心经营,为建立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精于权术、老谋深算.诡计多端,诸葛亮碰上他也没辙。有网友评价,你可以不喜欢司马懿,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人物。司马懿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善于培养人才.尤其会教儿子。三国时代,名将之子的成就少有比肩父辈的;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日召却称得上例外,他俩长于行伍之中,综合素质上成,且各有所长,接续开创了西晋的基业。这一切,都与司马懿的栽培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柯云  湘斌 《党史纵横》2010,(7):19-21
古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今人贺龙巧施空城计,一举歼灭两个旅。熟知贺龙的人知道,贺龙军长肚子里的墨水虽然不多,但是他十分勤奋、好学。在行军作战中,他常常是《水浒》、《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书籍不离手,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书中的作战精髓提炼出来,运用在实际的指挥作战中。  相似文献   

1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诸葛亮和司马懿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蜀、魏两国的股肱之臣,风云英雄。然而面对权力,这两位中流砥柱般的社稷人物却表现出相悖的价值取向和迥然的人格差异。诸葛亮自亦不凡,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略,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殚精竭虑,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所辅佐的这位刘皇叔并非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所说的能胸怀大志、腹  相似文献   

15.
妇女人才的开发,是指对于潜存于女性中的智慧、能力、才干和技艺等,通过正确的培养、挖掘、发现和使用,使其充分显露出来,进而,使妇女们在某一领域,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取得突出成就和做出较大贡献。妇女人才开发的途径包括各个方面,归结起来无外乎有二:一是个体开发,二是社会开发。所谓个体开发,是指女性自身,通过自我设计、奋发学习和实践,使自己成长为具有某种特长、技能的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社会所承认。所谓社会开发,是指社会通过不同途径对妇女人才进行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等,以使她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本文仅就妇女人才开发的社会机制问题进行探索,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  相似文献   

16.
<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17.
用人失误往往源于考察失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古往今来,考察失真的例子实不少见。三国时曹爽对司马懿、战国时赵王对廉颇的考察失真可谓典型二例。司马懿为了加快篡魏计划,装病回了家。这就引出了曹爽派李胜到司马懿家考察的故事:李胜原任河南尹,是曹爽的心腹,借着即将去荆州任职的机会,到司马懿床前探望。司马懿挣扎着起身穿衣,竟把衣服丢落在地;仆人端来一碗  相似文献   

18.
贵州速度     
《当代贵州》2012,(25):10
17亿"妇女小贷"助10万人创业就业今年以来,贵州省先后向有创业意愿的女性提供政府贴息贷款5.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获得资金扶持的创业女性纷纷在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等领域开创新天地,并就近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截至目前,贵州省累计发放"妇女小贷"17亿元,共带动全省10万名城乡妇女创业或就业。(来源:《贵州都市报》)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的热潮中,重读《三国志》,感受颇深。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不时浮现在脑海里,尤其是诸葛亮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的精深之语更使人难以忘怀。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举措》一文中说:“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这里,诸葛亮将治国比作治身。又将治国之材比作屋之栋梁,提出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关键在于是否任用贤才的命题。同时进一步提出,人才存在于广大民众之中,要广开纳贤渠道,要打破门户之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诸葛亮,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20.
“空城计”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罗贯中的妙笔。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堪称为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但这也仅仅是古代文人的杜撰而已,事实上是否有其事还很难说。但在现代,在为新中国而战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一代伟人毛泽东却真正地导演过绝不逊色于诸葛亮的真实的“空城计”。毛泽东通过四封电文,击退百倍于己的傅作义部队,可以说是战争史上前元古人的“佳作”。这个真实的“空城计”故事,不论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新闻史上,都开创了军事与政治结合、枪杆子与笔杆子并用而取得重大胜利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