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团英 《实践》2007,(5):43-44
一、研究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我们认为,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历代不同族群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它是草原生态环境和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人们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的结果,既具有显著的草原生态禀赋,又蕴涵着草原人们的智慧结晶,包  相似文献   

2.
《实践》2000,(3)
内蒙古地区十大考古发现1.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遗址2.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3.呼和浩特市大窑文化遗址4.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5.阴山岩画6.伊克昭盟准格尔旗朱开沟遗址7.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汉墓8.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辽墓9.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10.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庙子沟遗址内蒙古地区十大著名古城遗址1.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古城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10)
<正>"草原丝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丝绸之路三大主要干线之一,是最早产生的东西方交流往来的通道,远远早于绿洲丝路和海上丝路。草原丝绸之路自产生起就一直存在,而且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与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路涉及的领域更为广阔,其波及范围之广、涉及地域和民族之多,是其他几条通道无法比及的。从传播的内容上看,草原丝绸之路除了传输丝绸及其他物品外,文化传  相似文献   

4.
苏浩 《实践》2007,(1):43-44
一种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文化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的一个过程,是人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与时俱进的结果。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同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  相似文献   

5.
美丽富饶的大草原,是北方的特色,是内蒙古的像征。有多少人情系草原,向往草原。那么,今年大草原情况如何﹖那里的草长得怎样﹖草原上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这些,都是许多读者想知道的事情。一向理解读者心情的《北方新报》,向人们回答了这一问题:“内蒙古大草原今年碧草连天罕见美景醉游人”。这是该报6月30日头版头条新闻的通栏大标题,还配发了蓝天、绿草、碧水为画面的题为《绿草如茵》的图片。这条新闻,为在沉闷压抑的心情中生活了几个月的读者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读后给人欣喜,给人鼓舞。消息不是坐在家里“编”出来…  相似文献   

6.
巴特尔 《实践》2010,(4):51-53
<正>文学艺术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草原文化的记录者、承载者和传播者。文学艺术以其独特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邃的人生哲理、多彩的民风民俗,丰富了草原文化的表现形式,深化了草原文化的思想内涵,拓展了草原文化的审美视角,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同时,草原文化博大厚重的底蕴,又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润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创作土壤,使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北方远古文明——红山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远古文明———红山文化张肜内蒙古赤峰市城区东北隅6公里处的英金河畔,由凤凰峰等5座主山峰构成的红山,海拔746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巍然屹立于赤峰盆地之中,孤峰突起,赤壁奇崛。每当朝霞夕晖,反射壁间,宛若冲天烈焰。真乃红峰似火,灿若...  相似文献   

8.
陈谷嘉 《红旗文稿》2014,(10):24-29
正一中国古代先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当今我国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倡行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主张,与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可以这样说,以人为本的主张可从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特殊路径中找到它最初的源头。根据历史记载,在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先人们已对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肯定。《尚书·五子之歌》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夏康的弟弟劝说夏  相似文献   

9.
程印学 《理论学刊》2004,(7):111-113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中,权力监督制度经历了由创立、发展、成熟到逐步衰落的演变过程。尽管历朝历代都没有也不可能因权力监督制度的存在而根除其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社会痼疾,但权力监督制度作为历代王朝统治机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纠举官吏违法从而整饬吏治、清明政治、稳定政权等方面,确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熊忠厚 《学习月刊》2009,(22):42-4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大一统格局和专制主义色彩。但这并不否定,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变异的社会政治环境迫使其发生一种负向运动和背向调节,形成曲线发展,从而表现出一种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武力统一、暴力革命的出现而出现的是被称为“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它在夏、商、周时期萌芽,并初步形成。这可从《尚书》中颇具民本特色的言论中得以印证,如《皋陶漠》中关于为政治国的看法有:“在知人,在安民”、“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天聪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4,(1)
<正>挖掘和弘扬草原文化的内在价值,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对于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少优秀的草原文化内涵正逐步丢失,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价值观被扭曲,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统治,以过度掠夺自然资源为价值取向,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鉴于此,深刻反思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相似文献   

13.
正马匹是人类所驯化驯养的所有家畜中与人的关系最为亲密的动物之一。马不仅是用途最广泛的役乘工具和忠实可靠的生活伴侣,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特殊标志和载体。借助马,人类走向更加广阔、多元的历史舞台,缔造出波澜壮阔的草原游牧文明,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发达的交通、商业、军事文明及丰富多样的马文化。一、空前加强了草原文化的内聚力,形成了很多特  相似文献   

14.
新右旗的小康建设工作,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畜牧业“双增双提”发展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综合服务,丰富文化生活,提倡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坚持“四抓”、“四加强”的小康工程。(一)坚持抓核心,加强?..  相似文献   

15.
尽管人们在竭力挽留草原退化的脚步,但从上世纪初到现在,我国北方草原已向北退缩约200公里,向西退缩约100公里。由多名中国官员、学者所作《中国草原研究和发展》的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画艺术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之真的描摹,展示了自然界的整体性;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意境的刻画,呈现了人与自然互塑的实然和应然状态;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审美,升华了人的精神境界。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生态哲学观仍然具有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防务新闻》等媒体引述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的报道,配备先进制导雷达的中国新式导弹可用于防御美军的先进战机,使得美军合围亚太地区的“猛禽战机铁三角”(关岛、阿拉斯加、夏威夷)布局战略威慑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周斌  秦雪 《求实》2001,(Z1)
刑讯逼供“使一个人遭受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 ,以便从他那里获得口供”。其所施行的网织重罪的野蛮行径 ,是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 ,其之于人之精神、肉体的严酷摧残 ,更是对生而自由之人格尊严的极端践踏。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封建时代刑讯逼供的考察 ,以史为鉴 ,对新刑诉法作一反面观照 ,从而从学理上探究其在禁止刑讯逼供方面尚有何不足 ,如何完善 ,得当与否 ,尚望方家指正。一、历史的考察在中国 ,刑讯逼供起源甚早 ,周代已见诸典籍 :“仲春之月……毋肆掠 ,止狱讼。”郑玄注曰 :“掠谓捶治人。”肆掠即今之刑讯。原来 ,仲春是事物生发之际…  相似文献   

19.
吴秋红 《理论学刊》2005,(10):33-35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是中华法系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中华法系的若干特质,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教育形式结构的双轨制;二是培养目标的功利性和教育对象的局限性;三是教学模式单一化和教育内容儒家化。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7,(6)
在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解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问题以及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矛盾问题。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文明的高度体现社会主义文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使命与担当精神。这意味着中国将世界的社会主义变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后,再次将中国的社会主义梦想推向世界,变成世界的共同理念与共同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