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一、免去戚德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卢旺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任命孙树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卢旺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二、免去刘振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朗伊  相似文献   

2.
1979年,美伊两国关系急剧恶化。11月4日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使馆,将66名美国人扣为人质。另有6名外交官逃到加拿大驻伊使馆。为了救出这6名美国人,中央情报局(CIA)秘密策划,成功地将6名外交官护送出伊朗。最近,负责执行这次拯救任务的CIA特工安东尼奥·门德斯在因特网上披露了这次行动的详细经过。  相似文献   

3.
日内瓦伊核谈判破局是美国和伊朗关系融冰的结果,也是美伊关系走向缓和的开始。伊朗核问题的核心是美伊关系。自1980年美伊断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处于敌对状态。美国视伊朗为“邪恶轴心”国家,处心积虑地企图改变伊朗伊斯兰政权,伊朗也称美国为“大魔鬼”。但是,“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战略格局的变化使美伊双方发现,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正在逐渐超越彼此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有关美英军队将从2006年逐步从伊撤军的说法被炒得沸沸扬扬。有报道援引英国防大臣里德草拟的一份秘密文件说,8500名驻伊英军中的大部分士兵将在3个月内撤回国内,到2006年中期,驻伊英军将减少到3000人左右。该文件还透露,美国计划在2006年初将其在伊军队从目前的大约14万减少到6.6万,尽量发挥伊本国军队的作用。美英真会选择退出战略吗?  相似文献   

5.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7,(7):10-11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5名英国军人在海湾被伊朗军队扣留,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核问题新决议,第六轮朝核六方会谈,欧盟发表《柏林宣言》  相似文献   

6.
国际     
《时事报告》2012,(1):90-91
伊朗与西方外交冲突升级11月29日,数干名伊朗民众在英国驻伊朗大使馆前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的单边制裁措施。抗议期间,部分示威者冲进使馆。此后,伊朗和西方外交冲突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7.
三月四日,伊拉克出动飞机,袭击了伊朗西部阿瓦士市郊的钢铁厂和布什尔港的核电厂工地。伊朗进行了报复性的还击,除出动空军袭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还首次动用了导弹,对巴格达进行袭击。伊拉克宣称要袭击伊朗三十个城市;伊朗则扬言,除四个伊斯兰教什叶派城市外,伊拉克所有城镇都是它袭击的目标。就这样,两伊战争从“陆地战”、“油轮战”升级  相似文献   

8.
伊朗核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无人机定点清除伊朗少将苏莱曼尼,使这一问题更为突显。本文围绕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曲折发展,叙述了伊朗核问题的起源以及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的原因。由于担心伊朗趁机发展核武器,经过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2015年7月,美、伊、英、法、俄、中、德7国共同签订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指责伊核协议不能完全阻止伊朗成为核国家,美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极限施压",伊朗则全力抗击。苏莱曼尼事件使美伊关系面临直接军事对抗的危险,伊朗全面停止履行伊核协议,使协议名存实亡。针对伊核问题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前景,通过外交和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十分紧迫,相关各国均需为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11月2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表示,美国对英、法、德三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并促成伊朗停止浓缩铀活动表示赞赏和欢迎。近来,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它的核技术主要从当时与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伊、俄核合作引起美国的不满。美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的态度更趋强硬。美国对伊朗强硬有诸多因素。首…  相似文献   

10.
伊朗同伊拉克之问的战争,从一九八○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年多。目前两伊战争的情况如何呢? 今年十月十九日,伊朗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曙光行动—4”的新攻势。伊朗发动这场新攻势的背景是:法国决定向伊拉克提供超级军旗式飞机。伊朗声明说,如果伊拉克使用超级军旗式飞机袭击伊朗的石油设施,它将封锁海上石油  相似文献   

11.
1989年2月,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指责作家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亵渎了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并发出宗教法令判处拉什迪死刑。随即,一些宗教组织纷纷悬赏几十数百万美金,要拉什迪的命。之后,由于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英国更曾与伊朗断交,伊朗当局一再声称与追杀令无关。东躲西藏的拉什迪,倒也毫发无损,可谓命大。 1999年2月,伊朗东北部宗教城市马什哈德市动员部队(准军事组织)下属的“卡尔巴拉文化中心”发起了一场“售肾悬赏”活动。至岁末,已收到805份申请表格。除了伊朗人,还有来自黎巴嫩、印度、伊拉克…  相似文献   

12.
伊朗核问题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4-46
2005年年初,美国高层领导人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并称不排除对伊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强烈反应,并导致刚刚趋于平静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05年,伊朗核问题危机频频,风波不断。尽管各方还没放弃和平的努力,但美伊双方立场分歧太大,国际社会普遍较为悲观,认为最终摊牌已为时不远。核问题由来已久说起来,伊朗的核技术还“得益”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关系“亲密”,美国对伊朗核项目热心支持,两国还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协议。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美伊关系破裂,美国对伊“核能项目”的态度便随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2003年2月,美国突然宣布,其卫星拍到了伊朗秘密建造铀浓缩设施的照片。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5,(6):52-52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10月26日在一次学生集会上谴责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并称以色列应该被巴勒斯坦以及伊斯兰世界彻底“从地图上抹掉”。针对艾哈迈迪一内贾德的言论.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吉勒曼10月27日正式向联合国提出“开除”伊朗会员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两伊战争 1980年9月 22 0,伊拉克军队向伊朗大举进攻,两伊战争爆发。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之间长期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战争爆发后,展开拉锯战。1988年8月,双方先后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停火的决议,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结束。图为1999年8月,伊拉克士兵参加纪念两伊战争结束十一周年的活动。国际和平年 1982年11月 16 日,第3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哥斯达黎加的倡议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因为在北京大学留…  相似文献   

16.
艾林 《友声》2011,(4):22-23
【正】今年是中国与伊朗建交40周年。伊中友协主席阿哈德·穆罕默迪于6月7日至13日率代表团一行24人访华,其间双方共同举行了建交庆祝活动。6月8日至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伊朗友好协会和伊朗中国友好协会在首都大酒店举行中国伊朗关系研讨会。对外友协、中伊友协会长陈昊苏,伊  相似文献   

17.
伊朗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涉及的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重要国家,随着2016年伊核协议的正式实施,伊朗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受到资本和技术的制约。伊朗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可观的人口规模,但制造业薄弱、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中国作为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有着巨大的能源需求,且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中伊加强产业合作,有助于把中国的优势技术和产能与伊朗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并实现两国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10,(4):53-53
7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一项美国单边制裁伊朗法案。根据该法案,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制裁,与伊朗革命卫队或某些伊朗银行有往来的外国银行也将受到制裁。奥巴马说,这一“国会有史以来通过的最严厉”制裁法案,  相似文献   

19.
李敬臣  赵利根 《半月谈》2004,(19):84-86
秋风送爽,今年的中秋、国庆前后相连,正是家庭团圆、举国欢庆的时节。在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杨洪林大使夫妇正忙着收拾行装,出任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今年53岁的杨洪林,1974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在30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巴林大使馆和外交部亚非司工作,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亲眼目睹了历次战乱和长年制裁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对伊拉克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2003年10,他结束中国驻巴林大使任期,奉调回国,并在今年7月被正式提名为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时下的伊拉克,安全局势相当严峻、复杂。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中伊友好关系,促进中伊两国的互利合作,续写中伊传统友谊?临危受命的杨洪林大使肩负着重大使命。9月27日,杨大使在北京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独家专访。这是他赴任前首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20.
短讯五则     
巴基斯坦驱逐印度外交官据《纽约时报》1999年7月9日报道,巴基斯坦外交部7日宣布,一名印度外交官因“从事与其官方身份不符的活动”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令其在一周内离境。巴基斯坦外交部的声明称,巴方6日约见了印度驻巴基斯坦副高级专员,通知了巴方的这一驱逐令。在此前两天,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情报人员绑架了该外交官员。随后,巴方也指控印度非法拘留和粗暴对待两名巴驻印使馆官员。英国女谍投身商界传授窃密技巧路透社1999年7月19日消息:情报人员脱离间谍生涯后,一般都会销声匿迹,但英国情报机关的一位女处长退休后却不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