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这进一步增强了人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依法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自觉性。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推动"一府两院"工作与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6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决议,再次体现和诠释了  相似文献   

2.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创新管理,深化改革--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这些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也成了代表们审议中的"关键词"。在各个分组审议的现场,代表们谈经济转型立足小企业发展,聊城市管理聚焦各部门的社会管理创新,谈改善民生则关注养老问题。2012年,代表们的希望是:在敬畏法律的同时,积极履职,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不枉"人大代表"一职。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的上海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在这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率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发挥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优势,使上海人大的外事工作更好地为上海的改革发展服务?面对新课题、新使命,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有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本市贯彻"十二五"规划、"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之年,常委会在人事代表工作方面,继续深入贯彻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紧紧围绕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中心,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创新扎实做好代表工作;坚持按中央和市委对换届工作的要求,认真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选举法,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指导协调区县、乡镇两级  相似文献   

6.
近日召开的全市重点开发区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把重点开发区域优势挖掘好,把重点开发区域作用发挥好,努力打造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高地。这是我市审时度势,面向未来,加快创新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是事关产业转型升级,事关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事关推进新型城市化,事关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要决策。当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和抵御风险  相似文献   

7.
最近,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草案)》,将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进一步转化为有关法律性问题的决定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推动上海加快实现创新、转型,必将产生重要鼓舞和引导作用。同时也表明,上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7日,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市立法研究所联合召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上海法治建设"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所作出的关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高度,研讨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方针进一步加强上海法治建设的具体路径,更好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来自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部分区县人大常委会、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致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创新之变     
“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创新转型的强大动力,把培养、集聚和用好人才作为创新转型的关键所在,把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创新转型的政治保证,以制度创新保障和推动观念、科技和文化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俞正声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经济发展进入了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城市是研发、人才、资金、技术、设施等创新资源的主要聚集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适应发展阶段转变的需要,是扎实推进"两创"总战略,实现以创新推动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1.
王志忠 《群众》2014,(7):44-4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住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创新驱动作为江苏下一轮发展的核心战略。工业设计作为创新转型中见效最快、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措施,将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跨越发展。一工业设计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创新能力在  相似文献   

12.
杨明杏 《政策》2012,(8):32-35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靠什么动力推动"黄金十年"的"黄金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为我们定了调:实行创新驱动,建设创新湖北,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实行创新驱动,建设创新湖北,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  相似文献   

13.
陈仲朝 《今日浙江》2013,(16):28-29
创新驱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集聚优化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运行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强化适应创新需求的人才支撑。对宁波而言,就是要加快构筑"两城三极一高地"。两城,即新材料科技城和天使之城;三极,即推动转型升级的经济增长极,支撑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极,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环境正能极;一高地,即宁波创新型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14,(3):1-1
<正>新春伊始,省委、省政府即召开全省综改攻坚、创新驱动、项目见效工作大会,旨在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加大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项目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合一"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综改攻坚、创新驱动和项目见效这三项工作在我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这三项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中,综改攻坚是中心工作,创新驱动是根本动力,项目见效是主要抓手,三者统一于转型跨越发展这个当代山西最伟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施超 《今日浙江》2014,(4):24-27
正市县领导说●宁波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关键在于向科技要空间资源,向创新要质量效益,向发展方式转变要核心竞争力。●要抓好创新驱动"四大载体",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开辟创新驱动"四大路径",着力推动形成多点给力的创新格局。●要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通道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一条以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发展路子。——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  相似文献   

16.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市第十次党代会的主题和上海"十二五"时期的总任务。中央、市委都对浦东寄予厚望,俞正声同志在浦东新区第三次党代会上强调,浦东是上海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希望浦东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征程中奋勇率先,奋力开创浦东二次创业的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深感:总书记的讲话虽然是针对全省乃至全国而言的,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县级经济区域、基层发展主体的工作来  相似文献   

18.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2,12(2):74-8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人大常委会把人大新闻宣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创造条件,完善机制,拓宽领域,全力推进领导带动、上下联动、制度推动、奖励调动、队伍促动"五动联抓"宣传机制,人大宣传工作实现了新突破。领导带动,齐心协力抓宣传。人大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冲锋号,是优化人大履行职能环境的催化剂。山亭区人大  相似文献   

20.
江仕敏 《创造》2017,(9):41-43
<正>在这个经济外向度越来越高、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一原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云南经济欠发达,科技不能欠发达;要千方百计搭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