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开创了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在儒、道、墨、法几大学派中,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学说,以“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和最高主宰,并从这一理论出发,在法律上崇尚自然无为的自然法。庄子思想“别为一宗”,精辟独到,对后世影响至深。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此时正是我国古代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铁器农具广泛使用,荒芜土地大量开垦,“废井田,开阡陌”,兴修水利,繁荣贸易,出现了“不足”和“有余”的贫富分化。在政治上,国与国之间战争频繁并弱吞小,暴师经岁,血流满野。一国之内公室私家相互侵轧,到处是争夺之行,奢侈之风,烦苛之征,纷抚之政。在激烈的经济政治斗争中,许多人汲汲于求名竟位,争权夺利,民风大衰。面对这种情形,思想界百家争鸣,治世呼声四起。庄子一生清贫,终身不仕,他站在庶民的立场上排儒、墨、法诸家之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提出了自己的治世主张。  相似文献   

2.
《庄子》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书中"三言"文体就是庄子阐发其道家思想的体现。庄子不仅通过"三言"创作实现对"无玄"思想的精妙诠释,而且在接受美学层面,庄子同样发挥了"无"与"玄"在读者"三言"认知中的作用,进而从"创作到接受"中形成一个周和圆满的"无玄"思想释义体系。这种体系所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使得庄子"三言"创作带有强烈的道家哲学思辨色彩,并最终使庄子完成了在文学表现和言说维度中与老子无玄思想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探讨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德育思想。对于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体育为载体,德智体“三育并重”的人才目标;以哲学为“己身言动之准”,“贵我”,“通今”的现实主义德育内容;高扬主体道德人格,崇尚斗争精神;形成了毛泽东早期德育思想的鲜明特色。特别是他高度重视发挥人在实践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和战斗风格,不仅是他早期伦理哲学思想的基调,也是青年毛泽东道德人格的基本特征,并成为他在以后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淳于髡(kun)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经常作为齐王的使者,出使各国,由于他风趣善辩,出使过程中和各国诸侯们打交道时,往往能顺利达到目的,没有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之时,喜欢听臣下对他说隐语。所谓隐语,大致是在谜语与寓言之间的一种形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蜂起,谈说盛行,各家学说的相互争辩,十分热闹,各派士人们为了扩大影响,说动人主,纷纷在修辞上下工夫。开始是利用比喻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比喻再前进一步,就成为寓言,终于形成了先秦寓言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但在先秦诸子,寓言还只是一种从属于文章主题、附属于文章之中的藻饰之词,是放…  相似文献   

5.
法定证据与自由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定证据与自由心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早有定论,而近来又有争议。为了正本清源,颇有一论之必要。 (一) 自从在刑事审判上以证据定罪代替触审定罪以后,就会出现疑狱。疑狱的疑字原是?字。?的含义是疑信参半而又真伪难辨,后世以疑代?,习非为常,在疑狱方画,只见疑字,未见?字。狱,以犬犬言二字为组成因素。《说文》:“确也,从犬犬从言”。犬犬,《说文》:“两犬相?也,从二犬”。引伸为相争。言,《说文》:“本作啻,从口辛声。?,?也。”?,古罪  相似文献   

6.
一、李白与庄子关系的根据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庄子:“以天下为沈浊,不可语庄语。”(《天下篇》)这当然是他们处在那样的时代的愤慨之言。但历史事实证明,“不值一杯水”的万言诗赋,十余万字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天下篇》),毕竟流传下来了,并没有被后人所遗忘。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病梅馆记》有:“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之句。这里的“蠢蠢”一词,课本未加注解。有关参考资料把它作“愚蠢”讲,这是不妥当的。《说文解字》:“蠢,虫动也。”蠢蠢,从构词上来看是重叠式,其含义是蠢动貌(即“虫子爬动的样子”)。《庄子·天地篇》有“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毒。《辞源》对这个“蠢动”作了注释:“用其自动,故动而不谢。”意思是说,民的动作出于自然本性。南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古老的学术史,恐怕要算《庄子》之“天下”篇了。此篇文章对当时百家之学各有褒贬,指出诸家缺陷均是“得一察焉以自好”,其原因则在于“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如此自然不能看到“天地之美”、“神明之容”了。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可以称之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对生命之“命”的保养,对命运之“命”的安顺。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与鲁迅》,是郭沫若同志于一九四○写的一篇专论,提出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古代哲学家庄子与鲁迅思想、创作的关系。郭老认为:“鲁迅颇受庄子的影响”;“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庄子》书中的故事为题材而从事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在思想上也不免有多多少少庄子的反映,无论是顺是逆”。  相似文献   

11.
“安之若命”在《庄子》中共出现两次,历来论者都将它释为“听从命运安排”,故认为《庄子》有宿命论思想。但仔细分析,此处的“命”当作“自然之性”解,且《庄子》中出现的“命”,很多可作此解,因而不能说《庄子》有宿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米咪 《研究生法学》2009,24(1):129-136
庄子之“道”,最大的特点是“不可言说”性。庄子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向人们展现“道”,而是更希望世间众人能够悟道、得道。《庄子》一书,致力于促使人们放弃世俗之“成心”,追求自然之“道”。庄子之“道”,简而言之,表达的是一种对自然状态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孔、庄的音乐美学思想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旨趣。孔子的“乐”,是尚有原始歌舞的痕迹并被赋予新的文化阐释的“人籁’。庄子的“乐”,是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或“天乐”。以审美为本源,复以审美为归宿,是庄子音乐美学与孔子视音乐为教化途径迥然异趣之所在。理性精神与浪漫情怀,是孔、庄音乐美学思想的又一区别。  相似文献   

14.
历来许多人爱读《庄子》,甚至终身不倦。《庄子》这部书何以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许多论者均以为是由于《庄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鲁迅先生就曾说,《庄子》一书“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明代的罗勉遭也说过: “《庄子》为书,虽恢恑谲怪,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道,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每奇之。”(《南华真经循本》释题)汪洋恣肆、恢愧谲怪的艺术风格使得读者爱不释卷,这固然是不错的,但笔者认为,《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则更是使读者终生不倦的重要原因。《庄子》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但却与一般的哲理散文不同,即不是用论述性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去阐述哲理,去说服人;而主要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让读者自己去“意会”其中的哲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一生是复杂的,他是个官僚,又是个隐士,是一个很有才情的诗人,也是个独辟蹊径的画家。他还精通音乐,长于文字,“才华炳焕,笼罩一时”。他歌颂过“动为苍谋”的辅臣,也嘲笑过“窗间著一经”的腐儒,他有过“报国取龙庭”的酬赠之语,也有过“济人然后拂衣去”的高蹈之志。但“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安史之乱的巨大波折,使他  相似文献   

16.
百姓有言 :“德治君子 ,法治小人 ,棒棒治驴。”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江总书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形象诠释。“德治君子”是指对于学德、懂德、守德的人来说 ,德是一把标尺 ,是扬善抑恶的。自古以来 ,许多仁人志士都曾反复强调道德教化在维持社会秩序与促进良好风尚方面的重要作用。儒家始祖孔子就曾说过 :“导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礼之教化也微 ,其止邪于未形 ,使人日徒善远恶而不自知。”道德教化之所以受到古人如此的重视 ,首先在于道德的感召力量 ,这种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 ,在…  相似文献   

17.
梅尧臣是北宋前期的著名诗人,他“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在欧阳修所倡导的诗文革新和宋诗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他的著述情况,至今尚有误伪阙疑。在此笔者就其中几个问题,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霸言》篇可能是完成于齐襄王时期,而不是“写于田齐强盛之时”;是具有儒家倾向的谋略学说,而不是“齐法家的政治、军事作品”。《五辅》篇可以从一般地定为“作于战国”,进一步确定为作于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83年之间;它不是“齐法家之作”,而是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儒家理论。《君臣上》篇不是“齐法家著作”,其主导思想是儒学。《形势解》篇并不是“无疑属于齐法家学派”,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的儒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陈方 《检察风云》2011,(15):60-60
如果不是因为李振把某件事情做到了“极致”,想必他也不会被媒体关注。同学们冠之以“财迷哥”的称号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夸张,但是媒体在报道李振时纷纷以“大三学生捡破烂凑房款首付”作标题就有些夸大其词了。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言”字共有一百八十余见,其中作虚词用的约一百例。此中有一种句式,如“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祮之”,“薄吉撷之”。(以上《周南·芣苢》)、“薄言往愬”(《邶·柏舟》)、“薄言采芑”(《小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