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了《红岩春秋》96年5期上翟林椿同志关于上述问题的《考辩》一文,我也谈谈我的意见。 林椿同志不同意叶永烈《江青传》所说的“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是1938年11月20日”的话。他说,日本飞机第一次炸延安的一天,他和几  相似文献   

2.
白音诺尔铅锌矿于1991年8月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同年底进入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992年顺利完成了500T/d采选技改扩建工程,被自治区定为中型二档企业,1992年底实现产值2820万元,利税。541.7万元。这样一个地处偏僻山区,具有矿山生产特色,效益较好的企业怎样抓宣传工作,以不断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加企业知名度、促进生产全面发展?矿党委书记、矿长王学军和广大宣传、政工干部探索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宣传工作的新路子,即“双向一考”新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 “双向”是指企业的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一考”是…  相似文献   

3.
王首道     
王首道,原名王芳林,化名王一分,1906年5月出生在今浏阳县上洪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聪明好学,得到亲友资助才勉强上了高小。1921年,他在张坊读高小时,陈昌、夏明翰等来浏阳各校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理论。1922年王首道考入长沙“修业农业专科中学”,在这里,他读到了《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和介绍苏俄革命的小册子,积极参加了省会的革命活动。在斗争中,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4.
提到林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文化大革命”中的“副统帅”、“接班人”,后来成了反革命集团头目。但是,对他的两个兄长——林育南,林育英,许多人却不大了解。牺牲时仍被诬“反党” 林育南生于1899年,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林育容)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为堂兄弟。林育南是林育英和林彪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5.
信心更足 劲头更大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林党的十四大以来,整个宣传思想战线的形势很好。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一个根本指针,四项基本任务”,中宣部提出宣传思想工作三年上台阶以及宣传思想工作基本思路之后,宣传思想工作出现了新局面。整个宣传思想工作指...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张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被调到北京,给林彪当了四年的秘书,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10个月,他因同叶群有矛盾,自动要求调离“林办”,回到了老家东北工作。3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当年在毛家湾给林彪当秘书这段往事,还是感慨不已…… “你给林彪当秘书没感到后悔吗?”作为女儿,我曾很好奇地问他。 他笑了,侃侃说道: “我并不感到  相似文献   

7.
林彪堂兄林育南是我党早期一位卓越的工人及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20世纪20年代颇负盛名的宣传家、政论家。1931年初,他与何孟雄、李求实等人及“左联”五作家在上海突然遭敌人逮捕,不久,被蒋介石下令秘密处决于龙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岁月沧桑,世事迷茫,70余年来,此事的个中详情,则一直如一个难解的谜。反对王明种祸根1898年12月15日,林育南出生在湖北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湾。他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7年10月,结识了湖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并加入了恽…  相似文献   

8.
刘永辉 《党史博览》2010,(11):21-21
开国上将吕正操于2009年10月13日逝世。回望他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小插曲。半个世纪前他“题考”周恩来.就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陈东林 《党史博览》2005,(11):10-14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从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起一直处于“养病”状态的陈云,仍遭到了“左”倾错误的排挤和打击,其间还一度被下放到江西两年多。他虽然一直被保留着中央委员的名义,但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始终没有能回到中央政治局。尽管如此,陈云仍然利用各种机会,努力抵制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由于“文革”这个特殊时期的史料保存和披露较少,再加上陈云在世时不同意对他个人的各种宣传,他的秘书们回忆说:“有关宣传他的文章、书籍,只要报到他那里审阅,一律被他‘枪毙’。”因此,陈云的这些事迹还不被人们完全知晓。  相似文献   

10.
1940年 3月 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他已历经艰险、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再已没有那种惊恐、慌张的心态。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深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当北京大学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俩人近四十年的交往经历,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 1940年 3月 5日,蔡元培在香 十二年(1896 年),他总算通过县 命。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 考、府考。院试时,试卷…  相似文献   

11.
孙健萍1919年1月1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教书先生家里。他从小勤奋好学,16岁考入济南一中。孙健萍在这里受到我党的直接教育。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他秘密地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学联”、“民先”等革命组织。他团结和带领进步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抵制日货,号召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严重的民族压迫,激烈的阶级斗争,锻炼了孙健萍,使他迅速成长。在1937年“七七”事变这个中华民族难忘的日子,在国家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有着近50年的党龄。他从事老干部工作时,被同事们称为“勤快局长”、“贴心局长”;退休后,他奉献在社区,被居民们称为“热心人”、“好心人”;他发明的“红色名片”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金字招牌,白编自唱的“红色歌曲”在机关、学校和社区激荡。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86,(5)
袁铸仁,名文趾,字伯由,号性仁、袁山,乳名麟祥。1897年农历1月24日出生在益阳县兰溪鄢家垸一个贫寒的教员家庭。铸仁六岁发蒙,自幼勤勉好学。其父袁杰悟曾出“月下群蛙闹”一联考他的功底,他仰头顺口吟道:“天上大鹏飞”。父亲听后又惊又喜。1915年考入本县龙洲高等小学。有一次,他撕毁了学校出示的禁止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财色名位此四字,乃考人品之大节目也”。在这个“考”字面前,人人需交一份答卷,而对于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则必须交一份让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否则,他就不配作一名党的领导干部。 令人遗憾的是,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偏就有人经不住这一“考”,在“财色名位”面前翻车下马,以至堕落成人民的罪人。河南省巩义市建设银行行长王永平,这个29岁的青年领导干部,就是经不住这一  相似文献   

15.
熊向晖是我党杰出的特工情报人员。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打入胡宗南身边,从事地下工作十二年,向党中央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战略情报。对于他的工作,周恩来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前三杰”,熊向晖、陈忠经、申健可以说是“后三杰”。胡宗南“慧眼”识英才熊向晖自幼聪明勤奋,17岁考进清华大学,经过一二九抗日救亡洪流的洗礼,1936年12月秘密加入共产党。七七事变时,熊向晖正在武昌探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从此,他就在反共的基础上开始了“统一”全国政权的活动。蒋介石“统一”全国政权的过程,既充满对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腥镇压,又伴随着国民党内部派系的激烈角逐。本文仅就这一过程作一考  相似文献   

17.
父行子效     
卖菜的小贩因儿子撒谎把他臭骂一顿,小贩的妻子问道:“干什么对孩子发这么大的火?”小贩说:“你问问他,明明考60分他愣说考100分,这都是跟谁学的?”小贩的老婆说:“这还用问,跟你学的呗,你卖菜不是也把6两说成1斤嘛!”  相似文献   

18.
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省武进县,生于武昌。武昌中华大学文学系毕业。“五四运动”时,他就深入湖北黄冈农村,宣传发动农民,还是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19—1921年,他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  相似文献   

19.
漫画·幽默     
李荒村10年前在荒地上种植了一片800亩的速生丰产林,这两年成了地道的样板林。为迎接上级的检查,村里为这片林子起了五个名,制作了五个标志牌,适时更换。党委来了叫“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林”;妇联来了叫“三八妇女林”;共青团来了叫“共青林”;林业局来了叫“防风林”;教委来了叫“红领巾林”。为此,村里没少拿荣誉,受表彰。  相似文献   

20.
张云 《党的建设》2007,(4):59-59
武将在部队时曾获得过“标兵班长”称号,退伍进了工厂后,大家仍亲切地称他为“老班长”。武将退休后,担任了离退休党支部的宣传委员。作为宣传委员,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