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 《中国司法》2014,(7):31-3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部分中指出:"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这"一建设、一健全"阐明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确立了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向、目标以及社会属性,规范了开展法治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办法。作为各级主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部门,应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抓住有利机遇,认真做好新时期的社会普法教育和法  相似文献   

2.
兰楠 《中国律师》2021,(6):32-34
持续优化专业法律服务 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四川广大律师深入一线,对准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社会发展的关键事,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努力为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成都市律师行业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落实两地律师协会签订的《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围绕...  相似文献   

3.
民间法是我国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在强调国家法的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民间法的作用。本文试从小农经济、传统法律文化和基层社会对"打官司"的态度方面入手,以西北农村地区为例,探讨民间法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治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治理,人类社会的法治必有一个"重叠共识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作为法律之德的法治".这是一个"薄的法治"概念,利用它,我们可以明确法治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难题;有了它,我们可以看到法治与各种社会理想、不同文化传统、多元价值目标兼容的复杂关系和各种可能的方案.上述二者都是当代世界,包括中国法治最为关键性的问题.本文采取一种以全球化视野对法治概念进行思考的方式,目的在于澄清法治问题之所在,其终极关怀在于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包括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中国"是后三者的上位概念。后三者是"法治中国"的基本要素。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中国等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就是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6.
农民法治意识是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内在因素。新时代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下,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培育面临农民仍然不习惯用诉讼手段维护个人正当权益、留不住服务农村的专业型法律人才、乡村法治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教育针对性,建设服务农村的专业性法律人才队伍,加大乡村法治建设投入,以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权威,充分发挥法治在推动民族地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双规双指"作为纪检、监察的调查措施,既有政策依据,也有党纪国法规范可循,既存在合理性,也有合法性."双规双指"在实践中演变为刑事侦查措施,成为侦查权力的运行方式,仍然具有相对合理性,但适法性不足,有违侦查法治主义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应当改革.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辽宁省司法厅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以为群众搭建"家门口"的说事、议事、调事平台为抓手,积极开展"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扎实推进普治并举,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不断深化法润村居,为全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法治化的国家,更要形成法治社会;国家既服务于社会,又保障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由.而法治社会则应当是自由的社会、公民社会.这种自由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权力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法的社会化多元化将消减国家法对社会的绝对统治,转为国家法与社会自治规范的共治,最终使法与权力逐渐复归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巫洪才 《法制与社会》2013,(21):255-256
从德性人治迈向理性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因此,民族地区的统一法治建设,是民族地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政治文明复兴的根本保障。正基于此,文章在对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环境做出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推进思路,以期更有效的推进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区法治既是国家法治建设全局中的重要领域,又是能够催生和促进法治的新生社会空间,社区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社区自身的特点属性、以及社区法治化社会实践,都带有法治社会建设"试验田"、"示范区"和"战略区"的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理论的新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就的检验标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在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社会发展的特殊地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分析了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以期能为我们推动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一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出四项要求。在对政法工作的批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推进法治济南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15.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虽然作者并未指明中国法治之路,但给学界研究中国的法治展现了一些新的视角,提供了一些新的参考,笔者借此文谈谈对书中反复提到的本土资源及民间法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6.
法与道德可以说是法学的永恒主题,法治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仍然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法与道德的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从法治的角度看待法与道德,希望能从法治这一条线索试探索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的更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邸珂皓 《法制与社会》2013,(15):176-177
潜规则,也称灰色规则。它的存在给法律权威、社会公平、政府公信力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并且具有强大的传染和生存能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国家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不健全以及潜规则的盛行都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但是深入分析,我国的传统法治文化也是造成潜规则盛行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闹大心理"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种世俗社会心态,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不那么和谐的音符.研究"闹大心理"的功能作用、产生根源和应对措施,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制度化的问题解决渠道,推进德政工程,坚持以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裕安区位于六安市西北部,辖19个乡镇、3个街道、一个开发区。全区人口100万,是个典型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近年来,裕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跨越崛起,法治裕安、幸福裕安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六五"普法启动后,该区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裕安建设纲要的总体目标,坚持"抓法治就是抓基层"、"抓法治就是抓环境"、"抓法治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融入到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探索出  相似文献   

20.
曾哲 《法学评论》2012,(4):30-34
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问题由来已久,其表述具有三种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评价基准也有三种表达方式,但研究成果最终应能够应用于中国司法实践。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话语维度存在普世的理论研究与特殊的规范表达、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矛盾,中国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普世性与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研究的特殊性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