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芸 《思想战线》2002,28(4):3-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 ,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被誉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 ,以历史实际为根据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问题上 ,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认真学习恩格斯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我们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各国反动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独立、民族解放的锐利武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尔·马克思和他的亲切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建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在综观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全局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今年11月28日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辰一百八十周年,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值得为之隆重纪念的日子。恩格斯是指导时代潮流的巨人。他不仅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世界形势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国际共运中的新创造、新经验,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批判和改造,吸收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三大发现,科学总结了当时三大工人运动的新鲜经验,并加以理论创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前人的哲学成果的科学态度,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论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最早作了较深刻和全面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并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批判性、首创性、原则和策略的统一性的特点;学习和研究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原本指的是一种联合策略.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创立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1840年恩格斯在批判弗·威·克鲁赫尔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小资料     
恩格斯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就接近并参加了一些进步团体,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1842年至1844年前后发表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表明了他已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国路经巴黎,与马克思会见,从此结成亲密战友,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1月,和马克思合著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8.
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是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一百六十五周年。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将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位国际伟人的衷心崇敬和深切怀念。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科学家。他和卡尔·马克思一道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是在总揽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特点和优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精辟概括。而且,讲话本身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创立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创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直到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李包庚 《长江论坛》2012,(5):9-12,69
一直以来,学界对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贡献极少提及,这是对恩格斯历史功绩的遮蔽。移居伦敦后,因革命活动而致穷的马克思从革命实践的舞台转向革命理论研究,经济来源十分有限,马克思一家异常贫困。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一家,生性厌商的恩格斯自觉地从商二十年,几十年无私地资助马克思。与其理论贡献一样,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贡献同样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1.
陈燕秋 《传承》2014,(6):92-93
恩格斯曾以"第二提琴手"自称,以此来说明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但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恩格斯同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体现在其晚年时期对意识形态功能理论的创造性解读上。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道,共同缔造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曾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21卷第72页)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却无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崇高地位,对恩格斯进行了大肆攻击,炮制所谓“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论”。这一论调在西方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介绍和评析,以揭露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既成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不是实例的解说,而是一种科学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实践性特征,还必然因“实践基础”而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以及大无畏的勇气对待现实,哪怕得出的结论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哪怕是站在地狱的入口,也从不退缩。第二,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中产生的,既是在对以往哲学的批判中建立的,又是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中建立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受到过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最进步、最科学的人权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是在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进行革命性改造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首先源于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大学时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权利学说的影响。后来,马克思进一步接触到黑格尔的哲学,他深深地为黑格尔丰富而精辟的思想所吸引。黑格尔权利概念的辩证精神,对马克思启发很大。他认识到,在考查权利现象时,应有与现有不应该是对立的,而且是有机统一的,必须从现有事物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15.
<正> 恩格斯的伟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读的基本著作之一。恩格斯在写这部著作时,一方面国际工人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哲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极力歪曲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阉割其革命性和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人的本质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可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萨特却宣称,马克思主义者把“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丢了,致使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人学的空场”;为此,他标榜存在主义是一种能把传统哲学忘掉的“人”召回来的“人学”,并声称要以此来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对于存在主义的这一挑战,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努力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其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区别。这对于我们全面  相似文献   

17.
格·瓦·普列汉诺夫以俄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师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活动家闻名于世。他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先驱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的传播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精髓”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把握,同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解、把握息息相关,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运用、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一生没有指出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恩格斯虽然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历史、经济、方法等视角作过不同的评述,同样,也未提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问题。列宁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理论的体系,但在他数以千万字计的论著中,仅仅在一处提及“马克…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叶,在欧洲出现了一股抵制,歪曲秘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逆流。德国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就是典型代表人物。他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史观。德国党内部也出现了类似论调,将否定意识形态反作用的错误观点强加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而  相似文献   

20.
王德贞 《前沿》2009,(4):37-39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含义作出说明,并对其形成的历史做出科学的考察,才能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形成梗概,即正确把握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