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行公开是保障当事人知情权,确保执行公正、阳光司法的重要措施,但也是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重难点。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确定萧山法院为100家司法公开法院之一。本文即以萧山法院近几年的执行公开工作为样本,以调研、总结、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从执行立案公开、措施公开、听证公开等方面阐述现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目前困扰执行公开推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全司法辅助制度、建立执行案件短信平台全程告知制度、完善浙江法院网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强度等司法建议措施,以求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社会公平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执行五大体系的建设情况、实证参考、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完善举措建议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从理论和实践上构建和完善符合司法实际的执行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3.
钟砷当前执行联动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安区人民法院通过完善相关立法规定、强化党委在执行联动工作中‘颂头羊”地位、健全科技化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设立以财政保障为依托咆执行救助机制等措施建设起了科学有效的执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探视权的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探视权的规定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执行之中存在诸多障碍,需要深入分析原因,确立探视权执行的基本原则,同时对探视权执行司法实践的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执行依据合理化、权利限制与反限制、协助义务之完善、执行之救济、执行方式之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谢忠强 《法制与社会》2013,(19):167-168
本文对房屋腾退执行案件柔性执行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房屋腾退执行案件类型、房屋腾退案件强制执行存在的难点、关于柔性执行的实践与探索以及柔性执行方法及其可行性四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执行实务中长期存在着一个难点: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没有得到债务人充分、实际的履行,当事人手中的判决变成一纸空文。由此,执行威慑机制作为破解执行难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应运而生,虽经过各地法院实践中的探索逐步完善,但作为一项新的制度,还需要从各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成华宣 《中国审判》2013,(12):90-90
<正>本刊讯今年以来,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启动实施了"阳光执行工程",在实践中摸索出"三五模式",深入推进执行公开工作。五能公开,确保公开形式的多样化。(1)互联网能查。所有执行案件信息录公开到法院执行网站上,方便案件当事人能够利用查询密码在互联网上查询案件进展信息。(2)短信能收。开通了短信提示服务功能,将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展主动编辑短信发送到申请执行人手机上。(3)电话能询。向申请人明确告知可通过拨打执行综合窗口电  相似文献   

8.
尚爱国 《人民检察》2013,(18):17-20
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是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检察机关对于财产刑的执行监督基本属于检察监督的空白地带,监所检察部门也缺乏成熟的财产刑执行监督经验。监所检察部门应当重视财产刑执行的监督工作,为完善财产刑监督机制奠定实践和理论基础,为财产刑执行监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从建立健全发现财产刑执行违法机制、建立健全财产刑执行监督纠正违法及检察建议机制、建立健全财产刑执行监督保障机制等三个角度完善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司法工作的新期盼,也是福建省武平县人民法院的最高追求。今年,为了将这一需求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工作中,该院进一步创新完善执行工作机制,确保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依托"三个平台",让"三道阳光"照进人民群众心里,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阳光服务——执行网络平台司法为民,是该院强化执行公开的出发点。今年以来,该院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执行数字化管理系统,全新打造阳光执行网络平台。首先为每一起执行案件建立电子档案,电子档案涵盖案件的所有信息,和司法管理系统无缝对  相似文献   

10.
余亮哉 《法制与社会》2012,(29):285-286
我国现今的死刑执行都是高度警戒而封闭的,普通民众无从得知其执行的过程,这使死刑的执行在老百姓的眉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在笔者看来,死刑执行应该公开,这种公开可以增强死刑执行的监督力度,更能实现死刑执行的实体和程序公正,最后达到保护人权的目的;同时可以起到维护刑法严肃性和威慑犯罪的目的;并且出于人权的考虑,这可以唤起民众内心的怜悯之心,培育出死刑废除的舆论土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存在执行监督的职能受限和执行监督机制运行不畅两方面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刑事执行监督权的本质属性,其不仅归咎于一元监督所导致的刑事执行监督弱化,还归因于以合作性监督为主的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内在构造。因此,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职能的本位回归进路,一方面由单向性监督转向多元化监督,即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人大监督实行定期联合监督机制和建立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联合考察机制;另一方面从合作性监督转向职能性监督,即构建科学的考核体制、由被动监督走向主动监督、使监督效果机制化,以实现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涛 《法制与社会》2011,(33):43-44
执行回转制度能够实现权利救济。执行回转与执行错误存在很大的区别。执行回转制度中的执行回转启动权应交给当事人,只有在不启动执行回转会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时候,才应由法院依职权启动执行回转程序;执行回转不能的赔偿机制应完善,需要区分执行回转不能的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纳入国家赔偿机制;同时还应防范执行回转异化为对执行错误后国家赔偿的规避。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是我国为了综合治理解决执行难问题而探索建立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与法制机制,它通过对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社会生活乃至名誉、人身自由的严格限制和严厉制裁,造成强大的社会威慑效应,迫使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建立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具有现实必要性。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正处于初创时期,需要从各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执行通知制度是强制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考察30余年的实践探索历程,执行通知制度虽有缺陷和不足,但是从功能定位、运行效果与域外法考察角度综合分析,应予保留并加以完善.完善执行通知制度,有强化、弱化及前置三种方案.建议于民事强制执行法制定中采取弱化方案,即以保障被执行人合...  相似文献   

15.
财产刑执行难等问题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罪犯执行财产义务与减刑、假释审理联动机制,即为破解上述困境而创设。作为一项崭新的制度,"联动机制"有其现实基础、政策指引、规范依据和法理根基。但实践表明,该机制仍存在以下问题: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犯罪执行能力审查机制混乱。因此,归正"联动机制"的功能定位、完善罪犯执行能力的审查制度等乃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立法和司法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但是缺乏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内容,这也是产生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之一。本文试通过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提出见解,以期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在刑罚执行中的法律定位是刑罚执行监督。当前刑罚执行监督体制运行中既存在立法原因,也存在司法实践问题,影响了刑罚执行监督的有效性,需要从刑罚交付执行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程序、检察建议以及刑罚执行监督权的强制力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完善民事执行救济的程序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逍媛 《法学》2005,(7):91-96
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因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及不明确,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了直接影响,由此加重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执行难”和“执行乱”。民事执行救济的立法缺陷在执行异议法定审查程序、执行救济方法、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欲从程序上完善执行救济,应分立设置执行裁决机构和执行机构;建立异议之诉制度;取消现行执行异议,赋予当事人或案外人程序救济权;设立对执行救济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19.
执行复议作为一项执行救济制度,对于充分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有效规范法院执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通过新增条款的方式从立法上对执行复议制度加以规定,然而该规定比较简单、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在分析执行复议制度的概念、对象、范围、提起条件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对其程序设计和具体运行加以探讨,以期有助于该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执行公开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基本途径,是法院破除执行乱、执行难的重要手段,是浙江省法院实现"阳光司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审判结果由应然可能转化为实然存在的基本保障。当下,由于执行措施有限、当事人对执行过程不了解、执行法官和当事人沟通不力等因素,导致不少案件得不到有效执行,引发了当事人对法院执行部门的不信任,执行过程中导致上访、投诉等现象已成为困扰各级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如何避免执行部门乃至法院陷入"塔西佗陷阱",已成为目前法院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