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德铸 《行政与法》2006,2(8):123-124
民事诉讼中的附属问题是民事诉讼中对与诉讼相关的行政事实或证据判断问题,在诉讼中对它的认定和判断决定着民事案件性质或裁判结论。民事纠纷,会因行政权的介入而使问题变得复杂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民事纠纷,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必须探讨新的制度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实践中存在诸多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目前对此类案件如何处理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的探讨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操作也各有不同。司法权威的树立、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亟待建立完善的行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而实践中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情形相当复杂,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简单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行民交叉案件处理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实践中行民交叉案件呈上升趋势,目前对此类案件如何处理立法上没有明确的规定。理论上的探讨、司法实践中的操作也各有不同。司法权威的树立、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亟待建立完善的行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应当基于行民交叉案件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根据谁为前提谁优先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方式,并本着官了民了、案了事了的原则做好交叉案件在审理程序上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赵红星 《河北法学》2012,(2):182-186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诉讼。从诉讼客体、诉讼目的、诉讼主体、受案范围等方面静态地看,二者本不应存在交叉问题。但在司法实务中两大诉讼经常相互交织,且在审判实践中成为法官棘手的难题。就民行交叉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外相关规定与实践以及审理模式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应该以行政诉讼为前提。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发生具体行政行为引发的民事争议。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常将之一并审理和判决,建议尽快在立法上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加以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叶飞 《法制与社会》2011,(32):198-199
司法实践中,不动产登记案件既涉及行政案件又与民事案件紧密关联,是民行交叉案件的典型表现。本文从不动产登记案件现状出发,探究此类案件审理难点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我国的实践探讨在我国运用二审合一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开展行政审判工作要定位于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①同样,民事审判工作也应当追求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做到案结事了。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当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法律关系发生交叉时,法官适用的审判程序和案件的审理顺序往往不同,使得案件不能在同一标准下得以实质性解决,甚至有的案件判决结果相互冲突,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的原、被告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地位不平等,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行政诉讼活动受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和规范。而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争议的各种诉讼活动。民事诉讼的原、被告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民事诉讼活动受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和规范。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是两种基本的诉讼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它们相对独立,互不相关,各自依据不同的诉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登记行为同时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由其引发的纠纷往往呈现出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相互交织的状态。由于房地产登记行为只是对物权变动的一种确认,并非赋权性行为,真正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系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在处理该类纠纷时,应当建立民事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诉讼。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遇到民事、行政案件交叉,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目前无统一明确的做法容易导致法院判决错误,浪费司法资源,给当事人造成讼累。采取完善立法、推进依法行政、法官依法行使释明权、法院内设机构加强沟通等措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反诉、交叉诉讼和引入诉讼是美国民事诉讼法中共同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诉可分为强制性反诉与任意性反诉,其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是不同的。交叉诉讼是指共同诉讼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提起诉讼。引入诉讼则是指被告对非诉讼当事人的第三人提起诉讼。这些诉之合并制度反映了美国民事诉讼法对统一解决纠纷、提高诉讼效率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其中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相关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事人选择诉讼程序错误,法院应当直接移送案件至有权法院,而不是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为避免法院(或法庭)之间相互推诿或争权现象发生,也应建立和完善法院之间审判权移送规则,明确法院间相互移送和接收案件的责任;将法院之间以及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审判权争议,交由审判委员会解决则更为权威和高效,而不应由当事人通过上诉方式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3.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民事、行政争议交织案件中,行政争议的解决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时,由人民法院作为行政案件一并审理的制度。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但理论和实务界对此均有争议,本文据此进行了相关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均对原告的资格作了规定,但二者的规定是不同的。然而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案件时,往往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原告资格来要求行政案件的原告。致使大量的行政案件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资格字面规定的差异分析,结合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指出了行政诉讼原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16.
该两案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后首次探索同步审理涉及同一专利的行政确权案件和民事侵权案件。知识产权法庭在两案中采取了合并进行庭前会议的方式,将两案中涉及的权利要求解释问题前置于庭前会议中进行审理。合并庭前会议采取了圆桌会议方式,让居中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位于当事人的中间位置,让真正形成对抗的双方当事人分居两侧。合并召开的庭前会议统一了当事人在不同的程序中对权利要求解释意见,避免因当事人在不同审理程序中对于同一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差异导致法院对同一专利的保护范围作出不同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设有第三人制度,针对理论与实务中两种第三人制度极易混淆的问题,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认定标准、分类与范围等方面对两种第三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够对区别这两种貌似而神不同的第三人制度的进行些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一九九一年才开始起步,且只对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进行事后监督,这种片面滞后的监督方式远远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加强和完善。笔者试谈一谈加强民行检察工作,完善民行监督制度的设想。 一、争取地方党委的支持、接受地方人大的监督、加强同法院的联系,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遇有敏感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认真完成党委、人大交办的案件,加强信息材料的  相似文献   

19.
民行交叉案件在我国广泛存在,由于立法上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各地法院采取了不同的模式进行处理。这些处理模式存在着衍生法律救济空洞、冲击司法裁判权威、司法权与行政权易产生冲突等风险,因此有必要从司法理念、立法体系、处理程序、相关机构职能协调等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方式等问题,并剖析了现行的民事检查监督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就如何强化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