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飞 《法制与社会》2013,(33):120-120,122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思维首次提出便被全社会广泛热议。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法治思维的内涵与实质极其丰富,同时可以很好的被运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本文从法治思维实质与轻刑快审程序内涵的契合分析了轻刑快审程序设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马若怡 《法制与社会》2012,(11):263-264
虽然刚公布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对刑事简易程序作出了较多的修改,但一项制度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本文以北京市委政法委推进的一项制度改革,即轻刑快审程序为议题,深入阐释了轻刑快审程序的内涵,分析其建立及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谢晖 《新法规月刊》2021,(2):98-118
现代国家治理必须依循法律和法治,其中法治思维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政治思维、后者是司法思维;前者是战略思维,后者是技术思维;前者是治理思维,后者是裁判思维;前者是大众思维,后者是职业思维.国家治理,既需要关注并培养所有主体(普通公民、法人、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等)的初阶法治思维,以确保人们行为对法律和法治的依赖,确保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法治取向;也需要关注并培养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公权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律人)的高阶法律思维,使其行为不但被安排在高阶法治思维之中,而且藉此进一步保障和引导大众对法律和法治的依赖,巩固其初阶法治思维,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落实法律之规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蓝图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再次要求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因此,法治中国建设中,从法治思维的特征和运用的基本原则来看,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途径应该是内外兼修,从领导干部自身和制度机制全方位共同提升,从而促进法治中国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指人类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和要求的思维习惯和程式。其主体是公权力享有者或行使者,其标准是实质合法性,其目的是保障人权,其过程是具体化思维。它的内部结构包含层次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两种维度,本质上是统括了心理逻辑、较高理性、价值判断和思维习惯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阐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兰措卓玛 《法制与经济》2013,(3):114-115,118
建设法治国家,需切实提高各级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阐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涵义及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其运用"法治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优良作风,而法治思维方式则是党治国理政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在建设法治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法治思维与群众路线具有内在一致性,并赋予了群众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要增强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实效性,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提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把践行群众路线与运用法治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干部工作的风清气正,构建作风建设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源于语用学转向及语用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可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的可辩驳知识结构依赖于可辩驳思维来实现应有的价值。可辩驳思维与可辩驳性具有重要的宏观法治价值:一是推动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二是提升了法律方法的内在品格,从而导向法治的方法论时代;三是优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而整体塑造法治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被提到了新高度,对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在对法治有深入了解的框架下进行的,体现了法治的内在价值追求和优先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要求.法治思维的培养则需要在契约精神、规则意识、程序合法性意识这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的提出,对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新形势下应提高领导干部向"法治"思维转变,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的实效性,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两个概念,一个强调人们的思想意识,另一个强调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理论和实际的两个方面为新时代治理国家管理整治提供了具体道路的指引,重点表达了法治的理念与原则.利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本文从两者的涵义、关系入手进行探讨,不断促进法治观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社会从常态转入应急状态情况下给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均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是检验法治状态和推进法治发展的难得机遇。基于此,必须坚决贯彻法治思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公权力的任何决策和行为必须符合合法性要求,并从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等五个方面给予审查。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审视、完善以推进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①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检察机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检察工作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负有法律监督职责的司法机关,理应带头转变执法理念、校正工作思维,以良法善治为目标,推动依法治国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法治思维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良好的法治方式能够起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作用,科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推进法治中国良好建设的核心举措,合理运用法治方式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繁荣昌盛.本文主要是对运用法治思和法治方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不断促进我国基层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有与其相对应的思维方式.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难点,考量行政权力是否运行良好的标准之一在于行政主体是否将行政法治思维融入到行政活动之中.本文指出行政法治思维是现代行政权健康良性运作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这一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品质检察”就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杭州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其内涵是“执法理念先进、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质量过硬、执法效果良好、队伍素质提升、人民满意度高”.这是一项检察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辟“品质检察”建设的路径,立足“理性、规范、人本、科学”的“杭检精神”,提升“品质检察”.  相似文献   

18.
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人权思想就被写进世界各国的宪法之中,成为现代文明国家与社会的基石。在人权理论与实践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人权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个别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甚至是司法机关侵害公民人权的事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行政思维与法律工具主义在我国曾一度是主导性的思维方式。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法管理国家事务,进行社会管理已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要在我国建立起以法治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和国家部署在沿边沿海地区的一支重要武装执法力量,边检机关应主动融入大局、牢牢把握机遇,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提升边防治理能力。本文结合岗位工作实践,就厘清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与外延、边检队伍建设面临的法治困境、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边检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期切实推动边检队伍法治建设,厉行法治,构建法治边检。  相似文献   

20.
对于法治与改革的关系,不能仅仅在两者对立统一中思辨,还需要在更宽泛的范围内认识。一是把改革、法治与革命放到一起观察,会发现无论是法治还是改革都是为了避免革命的爆发;二是把法治、改革与社会放到一起研究,可以看到法治与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公平正义的手段;三是把法治、改革与国家权力放到一些分析,可以发现实现法治是政治目标,通过改革逐步限制、规范国家权力是核心。法治与改革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在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对待,把其冲突控制在最低的烈度。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是今后改革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国需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