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30日代履行制度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其制定目的是为了使环境污染治理责任落到实处,彻底解决环境治理执行难问题。但是随着这一制度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其不足之处也开始显现。文章认为为了有效推进代履行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提出前置代履行的建议,便于环境快速修复,并认为代履行的义务来自公民保障环境安全的义务这一说法并不损害义务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黄国富 《法制与社会》2012,(26):146-147
行政代履行是行政强制执行的间接强制,属于较缓和的强制执行方式.由于其对相对人的权益伤害较小,该制度被广泛运用到消防、防洪、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当中去.针对行政代履行的特点,根据《行政强制法》的具体规范,试对该制度的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法》、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这些证据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4.
“私代履行人”的理论定位及规范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给私人,但是在代履行中,却存在着"私代履行人"参与公法任务的空间。"私代履行人"理应被定位为行政助手。然而,作为公私协力的模式之一,行政助手理论制度存在一系列争议,需要对委托机关与"私代履行人"的法律关系性质、"私代履行人"的代理权行使及其侵权的行政救济等问题消除歧见。在此基础上,对"私代履行人"的条件、职责、权利义务、诉讼途径及法律责任等进行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新增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但由于条文规定较为简单,且没有就相关制度进行配套完善,有可能为制度运行造成一些困难。本文就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的适格当事人、诉的利益、审理程序、判决效力以及与周边类似制度之间的适用关系等诸多问题,采解释论的立场进行阐述,并就相关制度之配套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靳建丽 《河北法学》2001,19(3):152-154
我国民诉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 ,以致理论和实务中分歧众多 ,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统一 ,更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参诉方式、民事责任承担三个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以期对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审判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依法审查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当事人申请撤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律师要代理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政府当局或管理机构的行为,控告行政机关的行为是违法的,他怎么向法院提起诉讼呢?他的案件属于哪个法院管辖呢?他所控告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法院的审查对象?当事人具有诉讼资格吗?对该行政行为起诉的诉讼时机是否已经"成熟"?当事人是否已穷尽了行政救济途径?本文将分别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沈毅 《法制与社会》2010,(10):42-43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没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却要承担民事责任,违背了程序公正的原则,而其根本成因是忽视了被告型第三人的存在,应该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区分为被告型第三人和辅助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因为存在承担民事责任的可能性,应该赋予完整的当事人地位,在被告型第三人制度的设计上,在坚持程序公正,意思自治和诉讼经济的原则下,可以参考美国的第三人引入制度及大陆法系的相关规定,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行政许可案件的审理,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12月14日发布了《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0年1月4日起施行)。为正确理解适用《规定》,对其起草背景及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听证制度在国家立法和行政工作中已取得较为完善的构建.近些年来,在鉴定实务中,如知识产权、医疗纠纷、司法精神病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等鉴定领域,也已经试用听证来解决一些难题.学界也对司法鉴定听证进行关注、研究,主要涉及鉴定听证的制度价值、适用范围、启动、听证参与人的确定、主持人的选任、听证程序规则设计等方面,但当下仍存在诸多争议和问题.对司法鉴定听证制度进行研究,论证司法鉴定听证的法律依据、制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司法鉴定听证在补充收集材料真实性的责任承担主体、启动、时间选择、参与人的确定等问题上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政诉讼法》实施起,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但从现状看,这一制度远未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全省涉及行政争议的信访至少有10万件,但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案件只有不到5千件,〔1〕只占信访比例的5%。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第三人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从实体公平与程序便宜的角度考虑,《行政强制法》(草案)规定的代履行人应当包括紧急情况下行政机关代替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在内;当被执行人消失时,若被执行人承担的是具有高度属人性的行政法义务,则不得由民事权利义务承受人承受被执行人的法律地位;应当修改受邀请第三人和行政机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规定,明确规定因第三人的原因带来的损失应当由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行政机关在赔偿后有权向有过错的第三人追偿。  相似文献   

15.
16.
<正> 一、行政处分的性质对行政处分的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行政处分是一种纪律处分或政纪处分,因而把行政处分说成是纪律处分或政纪处分,也有的把纪律处分看作是行政处分;有的认为行政处分是一种不同于纪律处分或政纪处分的法律制裁形式。笔者同意后一种看法。在一个法制健全发达的国家,基于法律所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内容的不同,全部法律规范有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之分,违反这些法律规范也相应承担各自的法  相似文献   

17.
<正> 美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是出于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在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通过行政诉讼渠道对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而必要的法律控制,二是为了保护宪法及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免受不法行政行为的侵害,或更进一步地为已受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行政救济。为此,美国的行政立法机关始终注意加强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1946年通过与施行、1978年经国会修订的《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对美国的行政程序  相似文献   

18.
邓艳 《行政与法》2003,(7):52-54
一个真实的案例反映了现实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就同一事实作出两个以上不同决定时,其中一个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起诉,其他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由此推而广之,行政机关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本文将行政机关分为具有民事主体身份的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主体身份的行政机关两种情况,阐释了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原因,并对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具体情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个真实的案例反映了现实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就同一事实作出两个以上不同决定时,其中一个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起诉,其他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由此推而广之,行政机关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本文将行政机关分为具有民事主体身份的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主体身份的行政机关两种情况,阐释了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原因,并对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具体情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兰跃军 《时代法学》2006,4(4):30-37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确立为公诉案件当事人,被害人与人民检察院作为“共同原告”履行控诉职能,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许多问题。德国附带诉讼制度允许被害人作为附带诉讼的原告人而非公诉案件本身的当事人参加公诉,具有合理性。借鉴德国的做法,我国应增设刑事第三人制度,让被害人作为刑事第三人参加诉讼,并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从而有效解决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参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