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Nadine  Jubb  闫清景 《法制与社会》2013,(31):268-270
从“性别与权力”的高度处理女子警察站所涉及的各种问题是保证其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应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履行预防、惩罚暴力犯罪的专门程序、与WPS内外的其他项目进行协调合作,形成顺畅的联合服务网络,为受害女性提供完整的综合性服务.尽管WPS的运行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却是整个反对女性暴力运动和司法界最重要和最显而易见的措施,其本身已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家庭暴力项目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方面 ,从性别 (sex)到社会性别 (gender)的术语上的转变拓展了政府的人权义务 ,各国政府有法定义务须纠正历史建构的男女两性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期间国际社会在优先事项上的改变 ,对妇女的暴力成为国际日程的重要议题。由于对妇女的暴力是个结构性问题 ,因而要求国家承担预防针对女性的暴力并改变结构不平等的义务 ,后者使妇女的屈从地位永久化 ,使妇女更易于遭受暴力的侵犯。根据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 1 989年发布的第 1 2号一般性建议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 2、第 4、第 1 1、第 1 2…  相似文献   

3.
女性,往往成为暴力的受害者。遭受暴力侵害已是全球妇女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由于女性自身实施的暴力性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又有多大呢?就青岛市中级法院近年来审结的刑事犯罪案件看,女性暴  相似文献   

4.
袭警罪中“暴力”的法教义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袭警罪首案频发。司法实务人员对袭警罪中"暴力"的理解泛化以及入罪门槛过低,导致袭警罪大有成为我国继醉驾犯罪之后第二大犯罪的趋势,如何理解袭警罪中的"暴力"因此成为理论和实务中的难题。结合我国司法实务中部分地区发生的袭警罪的典型首案,根据刑法中"暴力"的含义以及袭警罪"暴力袭击"行为的规范内涵,袭警罪中"暴力"的性质仅限于"硬暴力"而不包括"软暴力";暴力的发生仅限于突袭性而不包括缓和及具有预见可能性的非突袭性暴力,暴力突袭性的具体特点包括突发性、瞬时性和意外性;根据袭警罪侵害警察人身安全、妨害公务正常执行从而侵犯公共秩序法益之逻辑关系,以及构成要件符合性与保护法益之间的共通性,应联系暴力袭警行为及其结果,通过法益甄别值得处罚的暴力袭警行为,从而将不具有可罚性的暴力袭警行为排除在刑法的适用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家庭暴力现象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婚姻家庭生活现实。在通常所认为的家庭三大暴力即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中,精神暴力的发生概率高居榜首,且受害者多是女性。本文从丈夫对妻子家庭精神暴力的发生原因、构成要件和危害、应对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学理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者荣娜 《法制与社会》2013,(19):274-275
女性由于生理上与男性的区别,加上受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的影响,导致了现在职场上人们对女性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各种直接与间接的歧视更是五花八门,这其实是对女性平等权和公平正义的严重践踏。对此,在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女性一定的差别待遇,特别的照顾,是消除对女性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暴力袭医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警醒和重视。笔者以网络上披露的哈医大杀医案、浙江温岭杀医案等42起暴力袭医案件为研究对象,对犯罪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暴力袭医的犯罪成因(一)暴力袭医的主要实施主体为男性根据研究的42起暴力袭医案例,从性别看,男性施暴共有39起,占比约92.9%,女性施暴比例只占7.1%。需要说明的是,因群体性医闹而导致的暴力袭医事件中,参与者可能也有女性。但实际上在群体性医闹或施暴案  相似文献   

8.
“反对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研讨会在沪举行倪寿明,耿汉章本刊讯由中国女法官协会承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关于“反对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专题论坛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有关这一专题的研讨会于11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女法官协会、妇女组织和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凶杀案件中,尤其是采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很少碰到女性直接参与杀人,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暴力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直接参与暴力杀人的案件也日渐增多。考虑到女性本身的性别、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案件分析中需要推断是否符合女性作案、是否有他人共同作案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暴力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同时,也给矫治工作带来了困难。监内在押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目趋加大,已成为监狱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对暴力型罪犯进行心理矫治,应结合其在服刑期间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心理矫治模式;在监狱改造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暴力犯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主动的改造;并且将心理矫治与犯罪习性矫治结合起来,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引导,消除其主观恶性,促使罪犯重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交流良好的开端──记中国女法官协会举办NGO“反对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论坛本刊记者宗河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中国女法官协会积极参与了这次世界妇女大会的’95非政府组织(简称NGO)妇女论坛的活动,主办了题为“反对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的论...  相似文献   

12.
"暴力袭警"本身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泛指一切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由于近年来"暴力袭警"的事件日益增多,有为数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建议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暴力袭警行为,现行刑法完全有可能对此进行规制,足以保护警察不受伤害。如果仅仅因为刑法对于暴力袭警的某些行为无法适用,害怕放纵罪犯,从而增设一新的罪名,其导致的是刑法罪名的虚置,浪费立法资源,也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暴力的理性在于它对某个短期目标的合理追求,但暴力不是这个目标之所以合理的理由。暴力也不会提升人们对这一目标的认同,这就像革命暴力本身并不会,至少不应当使人们更向往革命。……但是,暴力却确实可以使得公众注视社会的不公"。——阿伦特近年来,"网络暴力"频频见诸媒体,广受社会关注。我自己也曾遭受过"网络暴力"。两年前的那篇《如果药家鑫该死》的短文就给自己招来的滚滚谩骂。当然,在发表那篇文章之前,我就已有这个"预感"。之所以会有这个"预感",是因为在这场关于药生死的大讨论中,大凡发言稍微不对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对家庭暴力进行系统性规制的法律,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该法不仅明确了"家庭暴力"的定义,还确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自此,反家暴诉讼有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多元的诉讼环境。"家庭暴力"中的"暴力"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刑法中的"暴力"行为。《辞海》对"暴力"的解释是"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强暴行为"。我国《刑法》中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网络搜索引擎模式,在带给人们全新搜索体验的同时,它也滋生出一定的社会问题。当"人肉搜索"演变为"网络暴力",公民人格权就会成为这场暴力背后的牺牲品。反思"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并试从悬崖边上对其进行深刻而彻底的法律救赎,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萍 《政治与法律》2007,5(3):158-162
刑法第81条第2款中的"等暴力性犯罪"是指具体的罪名还是具体的犯罪行为;"等"作为助词,是表示列举未尽,还是列举后的煞尾,学界分歧很大.但通过对司法解释的解读,显然此处的"暴力性犯罪"为具体罪名,非具体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其他条款中"等"的语义、罪刑法定原则和行刑谦抑原则的要求、现代刑罚的目的、刑法适用存疑时有利被告的原则,"等"应理解为列举后的煞尾.建议未来修改刑法时,尽量用语明确,消除歧义,或者是取消第81条第2款中引起歧义的"等",或者是在刑法总则第五章中以立法解释的形式用条文界定刑法典中"等"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许倩 《检察风云》2023,(5):60-62
<正>还记得WPS(金山办公软件)对用户在云上和本地的文档进行封锁并严禁访问这一热点事件吗?2022年7月11日,一名网友称自己利用WPS写作编辑的100余万字小说被WPS以“文件含有违禁内容,禁止访问”为由锁住,完全打不开。部分网友推测WPS探测出文档中含有敏感信息,可能会锁住甚至删除文档。对此,WPS官方发表声明称,这名网友分享的在线文档链接涉嫌违规,WPS依法禁止了他人访问该链接,  相似文献   

18.
方胤 《法制与社会》2014,(9):267-268
女性的家庭暴力问题由来已久,从中国古代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到国外神话"夏娃只是亚当的一根肋骨制成的",无处不体现着一种男权、父权政治统治的痕迹。直至近代两次女权主义运动,使得女性逐渐认识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才能争取自身正当的权利。家庭暴力问题是家庭暴力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如何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中的暴力问题,女权主义视角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暴力是丈夫对妻子施暴。这样的事实是令人震惊的——在社会日渐文明进步的今天,女性人权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为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家庭中丈夫对妻子的暴力问题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展示中国夫对妻暴力的现实,其次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导致夫对妻暴力延续不断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微观、宏观各方面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组成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固是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证,而现阶段,与传统家庭暴力即家庭"热暴力"并驾齐驱的一种新型家庭暴力形式逐渐在动摇和摧毁这种社会大和谐,即家庭"冷暴力",这是一种从精神层面对人进行攻击和折磨的暴力形式。本文正是对家庭"冷暴力"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从其现状、特征及其危害程度方面出发,深刻了解家庭"冷暴力"的具体情况,试图构建反对家庭"冷暴力"制度,揭开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