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洋 《法国研究》2011,(2):96-99
17世纪中后期,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军,法国成为海上强国,在印度、非洲和美洲等地扩大了势力范围。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海权受到英国的挑战,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和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法国的海权走向衰落。本文从政治、经济、海军三个方面对18世纪法国海权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海洋国家发展史来看,存在着四种不同的海权发展模式。即,英美型世界性海洋霸权大国模式、日俄型挑战世界海权的海洋强国模式、印度型崛起中的新兴海洋大国模式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中海洋国家模式。这四种海权发展模式,对中国构建海权理论有重要启示。作为崛起中的新兴海洋大国,中国在建设海权理论过程中,应为新型海洋秩序提供物质公共产品以及精神公共产品。中国应坚持“地区性守成”目标,发展“有限海权”,注重海陆均衡协调发展,加强“信誉信用信心”体系建设,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海权理论,坚持“包容、开放、合作、发展”,推动建设“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3.
赵晔琴 《法国研究》2014,(2):24-30,80
关于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是史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十年以来,借助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丰富而详实的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中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与法国学术界对华人移民的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尚未脱离华侨华人研究的史学范畴,普遍缺乏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视角和问题建构。作者认为,对法国华人新地域移民群体的研究将是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法国大举进攻。法军不堪一击,在不到六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投降了。法国的败降作为二次大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法国败降原因及其影响的研究,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个十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人们诧异法国迅  相似文献   

5.
海权是指国家对海洋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受全球权力转移和亚太地缘政治的影响,东亚海权博弈备受世界关注。国内学者认为,东亚各国的海权观念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大国的海权战略出现深刻调整。在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东亚海权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扩大,海权关系日益分化,海洋安全困境持续加剧,东亚海洋安全秩序加速解构。东亚海权政...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长盛不衰,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洪流触发了人们的新思维,在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人们对大革命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许多新的见解不断提出,呈现出生动活泼、观点纷呈的局面。一、法国大革命的性质(1)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认为十八世纪法国革命是一场旨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以王养冲等为代表。(王养冲:《关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4期。)直到目前,这似乎仍然是…  相似文献   

7.
海权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对海权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所形成的共识。国家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决定了海权观念。中国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权观念亟需更新。更新的中国海权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共识。第一,五个战略性目标——威慑;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确保海洋自由;力量投送与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四条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8.
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不仅保障了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并最终成就了其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旨在解析中国海权的深刻内涵。中国海权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威慑性。相对美国全球战略而言,亚太是其东线战略的前沿,中国则是其看防的重点。美遏制中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中国围困在其东线以内,不能经东海、南海,前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海权始终着眼于和平战略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陆海文明塑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渐入人心。在以"称霸"为特质的西方海权观面前,"海上丝绸之路"所彰显的"海洋和谐观"无疑将成为引领世界、走向全球的主流思维。  相似文献   

10.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5,(2):61-81,158
海权之争是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的地缘政治主线。当前的中美关系同样面临着海权之争,这将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的"试金石"和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中美亚太海权之争既有战略和地缘方面的宏观因素,也与中国海军发展和美国对此的认知与回应等具体问题领域有关。战略冲突、地缘冲突和偶发事件是引发中关亚太海权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共存利益、冲突预防和危机管理则使和平存在可能。中美亚太海权之争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最有可能的情形是虽难以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却无法排除偶发事件所引发的冲突,因而关键在于做好冲突预防与危机管控。中国海权发展既需注意到中美战略的互动性,也需确定自身海权战略"以实力促和平"的大方向,掌握战略主动性,寻求与海权大国的利益共同点,避免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1.
船舶工业是国家海权的有机组成要素。作为世界造船强国,韩国的船舶工业具有产能大、技术先进以及集中程度高等特点。海权理论对韩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船舶工业与国家战略特别是地缘战略紧密结合;二是使船舶工业成为维护国家海上安全的主要物质基础;三是始终将船舶工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进而带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海权理论的指导下,韩国的船舶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使韩国的海权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海权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法国问题研究会、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协办的《中国和法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行.来自中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教授,以及法国巴黎一大、巴黎三大、里尔三大、波尔多三大、图尔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清华分院的十余位专家教授对中法关系、法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会议期间,恰逢法国总统希拉克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到武汉专访,由温家宝总理邀请来华的四百名法国青年科学工作者中的一百名随同来汉,聆听了本次会议中法专家的大会发言,认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3.
鉴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法国研究是一个常青议题。本文通过对非洲地区法国研究的探讨,再次验证了一个结论:一个地区的学术研究水平,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教育水平较为先进的北非,深受阿拉伯文化、法国文化的影响,当地学者分析了两种文化、两种语言在本地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问题;而常年战乱,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落后的西非、中东非,学术研究力量有限,对法国没有太多研究;南部非洲则由于其稳定的政治环境、比较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当年主要受英国的影响,因此对法国的研究呈现出更强的学术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景全 《当代亚太》2005,2(5):35-40
强调海军力量和海上安全为主的观念是传统的海权观,而认为海军力量、海上安全同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科技并重的观念是新综合海权观.海权观支配相应的海洋战略.日本经历了传统海权观和海洋战略阶段,目前正向新综合海权观和海洋战略转变,带有过渡的双重性和不确定性特点,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迈向海洋强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法国是欧洲汉学研究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积淀沉厚,多年来在此领域中一直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其代表人物之多,研究领域之广,门类之繁,成果之众,影响之深,都值得称道。而近年来,法国汉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合理吸收外来资源,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长处,由此开拓了新道路,创造了新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推介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脉络,接着从文学与哲学两方面,为读者展示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大致面貌,各领域中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研究手法与创作特点等。本文的第三部分还将介绍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几所汉学研究机构,其办学宗旨、研究特点、运转机制等。本文最后将为读者简单介绍现今法国汉学界最具权威的几种期刊,在对此一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的分析与讨论中,或可让读者了解法国汉学研究者们的思维视角与研究动态,从而对整个汉学研究现状有一个更丰满具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海洋是中日韩互动博弈的重要场所,三国对海洋的理解与认知直接影响着其各自的海洋实践活动。二战结束后,中日韩三国均发展出了契合本国国情的综合海权观,“全方位海洋”“海国身份”“综合海洋力”的共存及其实践形式的联动,共同助推三国海权观以相似路径实现纵向延展与横向拓宽。受体系、区域以及单元三重维度下多元因素的驱动,中日韩综合海权观的趋同动力不断聚合,但海权实践目标、手段与方式的差异也成为三国综合海权观进一步趋同的制约因素。受此影响,未来中日韩海权实践将呈现出“协调与合作”和“龃龉与纷争”并存的互动态势。  相似文献   

17.
王璇 《法国研究》2013,(3):89-9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出现交流及融合之势。美国凭借其在全球范围中的经济扩张与霸权地位,使得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美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全球化。法国是传统文化大国,由于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削弱,为保护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地位,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大力向世界出口和推广法国文化。法国电影业是法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对外推广法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基于此,笔者分析法国文化政策下的法国电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在远东亚太地区建立集体安全架构的一种尝试。华盛顿体系的成立,也使日本首次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参与到国际体系当中。然而,1934年底,日本相继退出《九国公约》和《五国海军军备条约》,导致华盛顿体系最终于1936年崩溃。日本海军对日本这一时期的国家战略走向和外交路径选择、特别是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态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海外汉学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17—18世纪间,怀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一批法国耶稣会士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地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媒介、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虽收效甚微,但在汉学研究上成绩斐然。我们试图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入手,鸟瞰式的评介法国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汉学研究的特点,阐述他们在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历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论证此阶段的研究在法国汉学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即奠定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法国民法典》(或称《拿破仑法典》)是19世纪以来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民法典。这部法典的制定掀起了经久不息的“制典运动”(Codification Movement),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拟在前人探讨基础上,拾掇有关材料,对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某些重要问题试作进一步论述。一、法国民法典的产生1799年雾月18日,一代枭雄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成为法国的最高统治者。1800年,拿破仑正式下令编纂法国民法典。关于民法典的编纂,众多学者多归因于法国大革命,认为是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民法典的问世。窥诸史实,此说当然不无道理,但细思之,又似失之偏颇,流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