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蛮”者,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辱称。 历史上有“南蛮”、“长沙蛮”、“武陵蛮”、“沅州蛮”、“辰州蛮”“梅山蛮”、 “飞山蛮”等等称谓,主要系指我国南方、湖南、湘西少数民族而言。 至于“飞山蛮”,根据藏励稣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飞山。在湖南靖县西北十里,一名胜山。五代楚马氏时飞山洞蛮保据于此。〔通鉴注):飞山比诸山为最高峻,绝壁刀仞,环山有濠堑,其遗址尚存。”  相似文献   

2.
周行逢在五代马楚政权灭亡后,继而以朗州(常德)为中心在湖南建立起“周行逢政权”,统治马楚故国直至入宋,这是历史上未计入“十国”的一个政权。周行逢其人及其在五代末期对湖南的治理,史学界至今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考论。一周行逢早期身世宋人路振《九国志...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楚时期的湖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马楚时期的湖湘文学陶敏马殷在长沙建立的楚国,是湖南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割据政权。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马殷入主湖湘算起,到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南唐军队攻人长沙止,楚国仅仅生存了57年,但对湖湘地区的发展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马楚时期湖...  相似文献   

4.
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大量考古新发现的纷华照眼和长江流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对长江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在武汉召开,标志着长江文化研究已步人新阶段。如何把这一研究推向高潮?引向深入?各界有识之士正拭目以待。 长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地开拓研究领域。在研究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结合,古与今结合,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长江流域有上、中、下游,其文化有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文化之分。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指今湖北、湖南两省地区。但两湖之称出自近古,从古今文化纵览来看,似不宜以此两省名称来称呼这两个亚区。愚以为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可分称江北的江汉文化,江南的江湘文化两个亚文化区。这两个亚文化区从长江中游地区整体来看,是一个地理上、文化上不可分开的总体,从与长江下游及中原文化的比较来说,长江中游地区可作为一个整体与之比较。然而长江中游这两个小区在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又有一些差别,从加深区域文化研究来说,区分为江汉文化、江湘文化予以探讨是可取的。 然而可能有读者会提问题,湖南在近代有湖湘文化之称,而罕闻有以江湘文化指湖南地区文化之说。因之有必要先就江湘文化之称予以“正名”  相似文献   

5.
彭智敏 《政策》2013,(10):48-49
<正>从全国范围看,涉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河流众多,湖泊密布,水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打好水资源牌,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不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题中之义,而且对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一、长江中游水资源优势及其重要作用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达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约36%,居全国第一位。长江中游由于  相似文献   

6.
包含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中游地区,古来便是我国地理上的腹心和经济上的重域。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该地区的宏观地位,制定正确的地区发展战略,不仅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地区,是楚国早、中期的腹心地带;江淮地区,是楚国晚期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楚人以江汉平原为基地逐步向长江中游乃至江淮地区拓展,楚文化亦渐次渗透到上述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裁体的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楚国历史文化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的关系,对于辨析长江中游乃至中国南方都市的文化基因及其演进轨迹,揭示楚文化与蛮濮文化、百越文化、淮夷文化碰撞与涵摄的奥秘,以及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生成与发育,都不无裨益。 武汉 自春秋中期以至战国中期,今武汉地区一直处于楚国的腹心地带。楚人最早控制武汉地区,是西周晚期。《史记·楚世家》记:“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熊渠所伐之“鄂”,在今湖北鄂州市境,是扬越(百越族最主要的支系)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庸国,早在夏代以前,就已活动于河北省容城县一带,以后逐步南迁到河南新乡县,成为商朝的属国——庸侯国;一部分庸人变成商的奴隶。商代末年,庸人与周结成联盟,打败纣王,灭亡商朝,庸于是又成为周的属国,被封在今洛阳附近,称为鄘伯,后因周公在庸地建立洛邑,庸乃退居洛阳西南卢氏县一带。到了西周中叶,庸又向西南迁至陕西山阳,安康;后来扩展到湖北竹山县的群山中,与群蛮杂处,成为群蛮的部落联盟的盟主。这时,庸国势力强盛,对近邻楚国威胁很大。到春秋中叶,楚联合奏、巴二国,合力灭亡庸国。其遗民被迁至今湖北监利县北面的容城。一些不愿臣服楚国的庸人,便和一部分群蛮,越过大巴山,南渡长江三峡,进入湘西山区,分布于今湖南的大庸、永顺等地;另一部分庸人则在越过大巴山后,进入四川盆地,西迁至成都一带。除了迁居湘西一带的庸人和群蛮有所融合以外,大部分庸人最后融合于华夏族。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城市群该如何抱团发展?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各省又该如何更好更快地携手崛起?城市集群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长江中游这条黄金水道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相连,四省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发展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打造由20年前仅仅是学者的探讨,到如今已进入国家决策层面。那么,  相似文献   

10.
袁朝 《世纪行》2007,(12):27-29
楚国的历史长达800年,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中原政权发生关系。公元前11世纪,楚人的先祖鬻熊率族人参加联军,随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西周建国后,鬻熊后人熊绎被周成王封为楚子(《史记&#183;楚世家》),立国于荆山一带,“筚路蓝缕,以辟山林”,在荒山野林开垦土地,艰苦建国。春秋时,楚国建都于郢,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强国。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问鼎中原”,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所谓“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成为战国七雄中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强大国家。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时期,楚、闽政权的建立者马殷和王潮都是秦宗权部下,为了求生,他们逃窜到楚、闽,各自建立了政权;及至中朝形势发生变化,而南唐李璟继位后,一改乃父战略,对楚、闽兵刃相向,致楚、闽相继走向灭亡。在割据南方的九个政权中,贪婪残暴如南汉诸君,势力弱小如南平政权,皆暂免覆亡之祸;而楚、闽政权为何偏偏早亡?后学拟对此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不周之处,敬请方家赐教! 笔者认为楚、闽之亡,早于其它诸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三苗、荆蛮与瑶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材料相结合之下,作为三苗文化遗存的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应是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各古代部族在远古时期的文化遗留。商周时期荆蛮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与■、越、巴、卢戎等族的交错杂处中,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孕育形成新的古代民族族群,这些族群在秦汉以后被史籍按分布地城称为长沙蛮、武陵蛮等.并最终从中分化出莫徭。瑶族的民族来源和文化渊源由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向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选取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四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5-2013年间上述四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3年间,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为0.934,只有湖北与湖南两省的农业生态效率值达到最优水平,而江西与安徽两省则处于DEA的非有效水平,而通过对上述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个别省份依旧存在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失效的问题,不同省际之间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大作出英明决策: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州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大以后,作为世界第三大港口的上海,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朝着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迈进.重新恢复为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浦东开发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世界级、高起点、外向型的跨世纪的龙头工程。上海浦东宏伟计划的实现,有赖于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支持,同时也给长江流域广大腹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南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湘、资、沅、澧四水纵横全省,入洞庭出长江。历史上就与上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同饮一江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今天,长江流域各省市借上海浦东开发的东风,加速了开放开发的步伐,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湖南应当怎样抓往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战略对策,在浦东开发中努力振兴湖南经济,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发达国家依法治理灾害的实践与我国依法治理灾害的必要性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例如,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处在洞庭湖的南岸,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继1991、1993、1995、1996年部分河流发生洪水之后,1998年又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受灾范围14个地(州、市),108个县(市、区),受灾人口达2878.98万人,死亡616人,倒塌房屋68.8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94.2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29亿元,是长江流域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造成严…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11,(10):13-1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应地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期,而沿江发展战略也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在随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湖南、江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越长江、洞庭向南扩展,逐步实现对湖南的开拓。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从地理条件看,楚国势力进入湖 南,首先是沿洞庭湖西部的路线。 湖北荆襄地区和沿长江中游的枝江、江陵一带,西周和春秋时一直为楚国政治、经济中心和都城所在地。这一地区同湖南的洞庭湖西部地区为近邻,山水相连。由枝江、江陵一带越江,经松滋(春秋战国的兹方)、公安,水路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共识已成、合作步伐加快,湖北应当乘势而上,积极谋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10年战略构想和湖北推进策略,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先行区",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领区",把武汉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爆区",并做好积极推动四省协作共建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9.
正鄂政发[2016]2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尤其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湖北综合交通快速发展,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保障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为充分发挥湖北长江黄金水道、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群优势,加快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共建"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中提出的"六大行动"之一,法治协作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共建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其中跨区域刑事司法协作是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犯罪、保护长江中游水资源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江汉区法院143份非法捕捞水产品生效刑事判决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健全长江中游城市群惩治长江生态环境犯罪司法协作机制的必要性,并就构建城市群一体化刑事司法联合惩治协作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