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罚站和罚款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4):67-67
我家小孩的作文《惩罚》上写道:“今天我的作业家长没签字,被罚站了,不过,和我一块站的还有甲、乙两个同学,甲同学是对自己的字太自信,就给自己签了字,以为老师发现不了,结果老师站在他面前问“是谁签的?”他就发起抖来,老师像幽灵一样绕着他转了几圈,他就招了。  相似文献   

2.
<正>一次,我在干部培训班讲课,学员们希望课后加强沟通交流。我说:"请你们把个人的邮箱地址告诉我,我好给你们发送相关材料。"一位干部说:"老师,不用那么费事,你发到公共邮箱就行了,大家都能看到,那不就省事了吗?"我说:"我不群发,我会给不同的同学发不同的邮件,还是分别来吧!"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延安保育小学校长——郭青老师祝贺百岁诞辰写一篇文章,项苏云邀集了她的“保小”同学和我们一起见面,因此便和她相识。项苏云说,当年延安保小就像个大家庭,郭青老师就是我们的“家长”。许多年来,项苏云每年都要去看望郭老师。她还召集保小、延中  相似文献   

4.
李肇星 《新湘评论》2013,(22):40-41
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在我毕业的北京大学。“先生”的意思是“老师”。我们读书时称北大的老师,不管男老师、女老师都叫“先生”。所以,我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叫“同学”你永远不会错。今天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有点儿激动,也有点儿紧张。说实在的,我准备了一份演讲提纲,但刚才走得急,丢了,丢在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但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相似文献   

5.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2):26-31
项苏云:我的陕北岁月 为了给延安保育小学校长--郭青老师祝贺百岁诞辰写一篇文章,项苏云邀集了她的"保小"同学和我们一起见面,因此便和她相识.项苏云说,当年延安保小就像个大家庭,郭青老师就是我们的"家长".许多年来,项苏云每年都要去看望郭老师.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师     
岁月,让我和老师阔别四十多年了。 老师姓王,名斯曼,中等个,短发,肤色红润,一脸的和气,满身的朝气,给我们教语文课,是我们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管理我们很民主。记得那是1957年,我刚转到农一师八一小学不久,王老师安排我们班选中、小队干部,讲了要求,指定了一个同学负责,就忙别的事去了。过了一会,王老师回来,接过名单审查。审查很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正在批阅语文第三单元测验卷子。当批阅到张正同学的作文——《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书》我的心微微一颤。建议书是这样写的:尊敬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他们学校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老师问学生:"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在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3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  相似文献   

9.
雷金 《党建》2019,(12)
正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小学是在老家的村子里上,离我家大约2公里。学校的房子很简陋,教室里的设备一目了然:学生的课桌和长条凳,老师的讲桌和一把椅子以及粗木板制的黑板。当时学校教室少、老师更少。教学组织形式是复式班,一个年级20多个学生,老师先给高年级学生上新课,低年级同学自己温习功课;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同学甲:市直某部门,曾在县委组织部工作10年同学乙:县直某部门,即将调入县委组织部地点:清风茶馆同学甲:同:老同学,今天怎么这么隆重,去我家喝茶还不行?同学乙:同:隆重有隆重的理由,昨天领导给我谈话了,近期正式调入组织部干部科工作。今天请你来,不是同学聚会,是请你从一名老组工干部、特别是多年从事干部工作的角度,给我指指路,虽然在科里帮助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但怎  相似文献   

11.
袁岳在《青春不应被浪费》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他曾经跟全国的大学生说过一句话,“你们坚持写博客,天天写,写满一年.毕业的时候,你要是找不着工作,我负责给你一个工作.”他面对的超过100万名大学生,结果只有5个大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而其中有4个人说,“袁老师,我不需要你给我找工作”.一年博客写下来,无论是坚持的意志,还是表达能力,这些都帮助了他们,让他们找个工作跟玩儿似的那么轻松.只有一个同学现在在袁岳创办的公司里工作,公司团队公认这个同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说的任何事立马能写出一个汇报提纲.最后,袁岳在书中进行了总结——任何行动,只要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就是技能.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步入大学校门,离你们的理想又近了一步,离社会也近了一步。入学之初,我给大家讲一堂法制课,题目是《远离犯罪,让青春无怨无悔》……"温柔的声音、和蔼的态度、真实的案例,引导着在场的大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讲。一个小时的讲解,几百人的大礼堂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下课时,有的同学意犹未尽,围着讲课老师问这问那。讲课的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师,着一身朴素的衣服,短发有点花白。她就是昌平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邵友兰。像这样的法制课,邵友兰已在军训基地、社区、学校等地为学生们讲了30多次,听众超过两万人。孩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有一位少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就在大家都在四处寻找出路逃生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自己留下来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为便于救助垮塌教学楼里的师生,他又组织同学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开辟了两条路,一条专门走担架,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  相似文献   

14.
好酷的老师     
博览 《党员文摘》2009,(10):35-35
一位统计学老师在给我们第一天上课时申明:上我的课,你们可以很轻松,要吃早餐的可以,但要吃得营养,基本上除了牛排,我不想看到有人在吃别种食物;要睡觉也可以.但是一定要盖棉被…… 同学:……老师:我唯一比较在意的是。手机一定要关机,  相似文献   

15.
正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一所小学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5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所写的作文中不仅誓言"振兴华夏",而且认为"兴邦事伟"。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去日本留学之前,回沈阳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他写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那里写的一篇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周末,我和几个中师班的同学小聚。说话间,一个同学打开手机微信,建议发起视频聊天:"咱们给那几个没来参加聚会的外地同学来个直播。"视频接通的那一瞬间,相距千里的同学实现了"同屏共振",我们从学生时代的趣事聊到退休后的生活,你一句我一句,一小天儿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毕业40多年,看着往昔的同  相似文献   

17.
泪洒偏关     
正对山西这片黄土地,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5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并在贫瘠的晋西北,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一些同学和老师,许多人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位从教的友人讲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竟有20多人向班长送礼。为了和“权力很大”的班长搞好关系,背不出课文,交不出作业的同学,给班长送过文具、玩具、水果,甚至还有总数额在百元以上的红包。 老师发现后,对这些送礼的同学提出批评,可孩子们却居然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的大人办事不也是都要送礼品开后门吗?”  相似文献   

19.
我读小学那几年,父亲病重,三个姐妹同时上学。有一年,家里实在凑不齐学费了,怎么办?我想,作为老大,我还是不读算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把我的想法跟妈妈说了,没想到妈妈一口就答应了。听到妈妈真的让我退学,我又舍不得了,想到我真的就要离开可爱的学校,离开那些敬爱的老师,心里空落落的。我托一个同学搭信给老师,说我不能读书了。  相似文献   

20.
孔同学     
吴宝三 《奋斗》2010,(1):64-64
孔同学,是我高中时的同桌.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一本《新华字典》整天不离手。常常弄一些生僻字考问老师和同学.比如尥蹶子的尥怎么写.用手捋草叶发出声音的象声字怎么读?他嗜书如命.借书从来不主动归还,催要急了.就不紧不慢地来一句“读书哉.慢慢读也!”都是同学。拿他亦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