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蕾  杨靖 《创造》2003,(5):22-23
失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的重建张艳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必然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动。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们的社会信念、价值体系、伦理道德规范、人际关系准则等等,已经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失业,这个人们讳莫如深不敢面对的问题,终于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年来,我们把失业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失业。其实,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目前,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有人说,既然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同时就选择了失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正视失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把失业所带来的负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1在跨向二十一世纪之际,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行政体制也相应处在一个不断变革与推进的过程之中,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体制的定位目标与价值取向,必然要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保持一致,而且,作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行...  相似文献   

5.
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思考倪志杰大中专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就业,这是对计划经济下原有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必然要求。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现的职工大量下岗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再就业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把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内原本过剩的大量冗员和富余人员要与企业分离,通过市场调节将其配置到新的工作岗位,从而达到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目的。所以,失业人员的出现是市场竞争、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转型,必然影响到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充分发挥道德对思想行为的调控作用。 一、社会转型离不开道德的调控和规范 在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的主流是好的,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的,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诸如,精神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产  相似文献   

8.
论体制转轨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同类型的经济形式 ,两种体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 ,两种体制所固有的文化交织在一起 ,必然伴有激烈的碰撞、磨擦和冲突 ,当代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嬗变。在这一文化变迁中 ,价值观层面的文化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文化精神 ,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企业改制,简单地说就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失业:无须回避的话题就业:关非难圆的梦本刊记者唐晔当代中国经济运行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失业。这些问题涵盖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期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解决矛盾,应该先从哪个问题入手?对此,经济学家们费了一番口舌。决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地区体制转轨问题,引导民族地区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问题,民族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基础、是各少数民族能否得到发展、繁荣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弄清民族地区体制转轨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轨体制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渐进式”转轨之路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体制将会是计划经济成份与市场经济成份共存的混合体制 ,也可称之为转轨体制。转轨体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以一种稳步推进的方式顺利实现体制的转轨。政府须从培育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完善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 ,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实现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似文献   

13.
巾帼创业跃出低谷的搏击张彦红下岗,对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们,不啻是天方夜潭。然而经济转轨过程中,高就业,低收入所掩盖着的劳动力剩余现象逐渐显现。它所造成的下岗,似乎一夜之间就突然变成靠近一家一户的沉重话题。当今的中国,由于适当原因,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14.
一、下岗问题的凸现是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   下岗问题粗看起来是由企业破产倒闭、兼并联合、减员增效和职工自谋职业等原因造成的,但究其深层原因,下岗现象有着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的背景。我国经济正处在战略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由工业相对超前发展阶段向现代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业体制由国家主导型就业体制向市场主导型就业体制转变,四大战略转变的综合作用使国有企业职工大批下岗成为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  相似文献   

15.
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钱胜爱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在这一时期,传统的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系已经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中,市场功能不完善。不完全的计划与不完全的市场,决定了地方政府在转轨期要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经济体制的实际转轨,将使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统一战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非党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经济体制转轨所产生的对非党知识分子工作的重大影响及对策,是我们全党和统战工作部门需要关注和认真探讨的新课题。 一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所引起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新变化,必然会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产生深刻影响。其主要变化有:  相似文献   

17.
隐性失业问题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低效率充分就业制度”的必然产物,随着企业按效率原则配置资源,减人增效,隐性失业问题的公开化也日益得到了各方面认可与重视。但是问题的另一面也随之表现出来,即在隐性失业公开化的同时,隐性就业现象也相伴而生。所谓隐性就业,...  相似文献   

18.
市场转轨给企业带来七大机遇目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进程逐步加快,企业的发展将面临七种机遇。一是项目开发机遇。以加速能源、交通、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陆续出台,国家对进入省和国家计划的项目、列入国家开发区计划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垦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如何促进这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是我国农垦经济在新世纪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针对农垦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我国总体的就业环境,应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农业内部就业;调整农垦经济结构,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加强再就业培训以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促进农垦职工再就业。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市场机制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导体制。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原有的资源配置手段的作用在变化,原有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变化,原有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变化。这些变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自我调整,必然会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产生影响和作用。公安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执行法律、保护人民、打击犯罪、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因此,市场经济与公安工作具有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到现阶段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