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肉搜索"本身只是一种搜索方式,具有中立性,但是"人肉搜索"存在侵犯他人隐私,泄漏他人个人信息的可能,因此需要对"人肉搜索"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一般的"人肉搜索"行为,不应禁止,但是同时应该将"人肉搜索"置于隐私权保护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对于侵犯个人隐私,泄漏个人信息的"人肉搜索"行为,应该予以禁止,满足私权利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违法行为也是法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法行为是否属法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长期以来,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我们认为,法律行为不仅仅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也应该属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在行为之前冠以“法律”二字,就赋予了行为特定的内容。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法律行为理解为是法律所规定的行为。法律行为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1)为法律所允许的行为;(2)不为法律所允许的行为;(3)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4)不  相似文献   

3.
罗寰昕 《南大法学》2023,(5):103-120
告知同意原则下的隐私政策长期伴随对于其合同性质的争议。赞成意见认为告知同意结构符合合同订立要素,且企业自律行为能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反对意见针对“同意困境”,并指出基于隐私政策的违约救济存在局限性。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加强促使隐私政策从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合同法模式向以法定义务为内容的隐私基准转变。隐私基准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个人信息主体应享有的最低程度的个人信息保护。受基准法的影响,隐私政策转而演变为对隐私基准的解释说明。作为合规象征的隐私政策面临“符号化”质疑,体现为书面合规形式化和隐私基准调整范围的有限性。隐私政策的未来图景是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信任背书,为此应统筹法律基准与平台自治,即不断推动隐私政策与数据实践融合,鼓励以隐私承诺与信义义务充实个人信息保护,并增强针对隐私问题的社群沟通对话。  相似文献   

4.
作为宪法权利的公民隐私权在所有公法上都具有自身的特定意义。笔者以我国刑事诉讼法与相关法律所规定的主要侦查行为为分析框架,力图认清作为隐私的生活要素在侦查行为中受到的影响,以发现隐私权在侦查行为中的界限,为法律制度重新构建程序上的保护措施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禁止下的规制:性产业在日本的法律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军 《时代法学》2007,5(6):92-98
日本法律明确禁止卖买淫行为,但由于法律本身和社会现实的原因,日本没有成为现实的性产业禁止国。日本性产业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禁止卖淫与卖淫者保护更生、其他性产业的规制、青少年保护和警察监督四个方面。卖淫的劝诱行为与助长行为、"儿童买春"行为等受到法律制裁。除卖买淫之外的其他性产业具有合法地位。在日本流变成现实的性产业规制国后,青少年保护成为其性产业相关法律的最高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錞 《现代法学》2024,(1):48-63
行政处罚决定公开的法律性质既非作为法律行为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或作为事实行为的公共警告,也不分属多种行为或是数行为之混合,而是作为事实行为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公开处罚决定不侵犯受罚者隐私或声誉权益,不应以不公开为原则或以社会影响决定公开与否,而应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遵循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规范逻辑。即使是可以公开的处罚决定,由于涉及非私密、非敏感的个人信息,公开行为同时构成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应以履行信息公开法定职责所必需为限,实名公开不是履行信息公开职责的合比例手段,恰当方式是在消除受罚自然人和受罚非自然人相关自然人直接标识符后隐名公开。  相似文献   

7.
论隐私的法律保护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重要内容 ,但并不是所有的隐私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保护的隐私的范围应严格限定为具有合法性的个人隐私。由于我国现行立法没有对隐私做出具体的规定 ,一方面使得公民的隐私权难以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另一方面又有试图将隐私范围扩大化的倾向 ,并使隐私权超出合理的范围而与其他权利相冲突。  相似文献   

8.
隐私又称为阴私,在现代科技信息发达的情况下,由于隐私信息被非法泄露导致上当受骗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隐私权要受到法律保护,但对隐私权的概念、类型及内容没有明确规定。为研究隐私权的基本制度,从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对隐私权的规定入手,对隐私权的概念、类型及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我国目前的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对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有很大冲击,这要求法律对著作权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加以调整以便在新的情况下达到利益平衡。技术保护措施虽然适应了网络时代保护版权的需要,但涉及知识产权法体系中的利益平衡,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也必须保留合理使用的空间。对于中国现行的技术措施保护立法中对合理使用制度立法的缺漏,应予以相应完善:只禁止商业性的规避“使用控制”类技术措施的行为;增加直接规避行为的例外条款;为辅助规避行为的禁止设定合理使用的例外;建立例外的逐步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反歧视法理论是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个空白点。“歧视”一词由于受到英文的影响 ,在汉语中含义并不确定 ,在学术研究和立法中需要加以界定 ;对人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可由于三种原因而构成为法律所禁止的“歧视”行为 :行为建立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之上 ;行为的目的不道德或具有严重的社会后果 ;为了从宏观上保护弱势群体、减少社会不平等而被法律规定为“歧视”。据此 ,四川省出台的“男领导不得配女秘书”的规定是典型的“性别歧视” ,应当由法律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1.
陈宜 《法学杂志》2003,24(3):68-70
司法公正要求司法机关应不偏不倚、以事实为根据并依法律规定来裁决其所受理的案件 ,而不应有任何约束 ,也不应为任何直接或间接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在许多国家 ,律师被认为是法庭的组成人员 ,律师负有维护裁判庭廉正性的义务。律师进入诉讼 ,应尊崇法律制度 ,尊敬司法人员 ,切实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同时 ,监督司法人员行为的正直性 ,促进司法公正 ,也是律师的职责。律师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有能力对办案人员进行不当影响 ,也不得以法津禁止的方式对法官、陪审员或其他司法人员施加影响与之进行有倾向性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是公民(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受到各国法律的严格保护。但是国家官员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其某些个人生活隐私应当受到限制。因此应当明确国家官员隐私权的限制范围和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对传统反垄断理论在法理层面提出了挑战,数据垄断需要重新思考市场力量判断、必要设施原理与消费者保护问题.通过对大数据的特征与反垄断理论进行法理层面的分析.首先,大数据对企业市场力量或垄断地位的强化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企业的所涉及的平台类型、网络效应特征、多宿主等情况来分类分析.其次,法律可以结合不同数据的类型,促进数据的合理共享流通.最后,数据隐私保护可能构成反垄断议题,但应避免将数据收集增加简单等同于产品质量下降.应注意数据隐私保护与反垄断制度的分工与配合,法律不应过多依赖反垄断法解决数据隐私保护,但可以将数据隐私保护作为衡量企业市场力量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
陈仪 《法学》2012,(6):89-97
割取死亡鲸肉的行为未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分则所明文禁止,依《野生动物保护法》总则和《物权法》关于"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这种行为可认定为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对此类行为亦予以禁止,但其理由却非基于国家所有权,而是基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需要。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物权法理论有诸多难以相容之处。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实为一种公法上的所有权,与私法上的所有权不同,故应适用不同于私法规则的公法规则。国家对宣示为国家所有的公共自然资源并不拥有独占和排他的权利,在以禁止、许可等方式限制公众利用公共自然资源时,不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而须考虑公共利益。也不得在法律未明文禁止的情况下,以"盗窃"财产为由处罚利用公共自然资源者。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目前并没有禁止已婚者变性的规定。按照"法无禁止即许可"原则,只要其符合医学上有关变性的公认条件,就应当确认和保护他们的变性权。同时,已婚者实施变性手术不应以离婚为前提条件。我们应当加快立法步伐,从法律上赋予其变性权利,并将变性作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法定理由。  相似文献   

16.
了解患者的诸多隐私是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是其义务和责任;患者为了治疗疾病,需要放弃自己的某些隐私权,但即使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的隐私权仍然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如何协调和平衡患者隐私权与医生知情权的关系即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了解患者的诸多隐私是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是其义务和责任;患者为了治疗疾病,需要放弃自己的某些隐私权,但即使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的隐私权仍然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如何协调和平衡患者隐私权与医生知情权的关系即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律师广告行为,各国律师界曾长期持以非常保守的态度。禁止律师广告行为是各国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越来越广,律师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大,禁止律师广告行为的传统也日益暴露出其陈腐的一面而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了规范化的律师广告行为所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并修改了禁止律师广告行为的规定,允许律师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广告进行业务宣传,这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律师广告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来揭示允许律师广告行为的理论基础,并对我国日益增多的律师广告的规范化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不得损害他人的自然法原则,将致他人损害的行为原则上认定为违法行为,这种违法性判断标准过于宽松;根据法律未禁止即为许可的自由观念,将致他人损害的行为原则上认定为合法行为,这种违法性判断标准又过于严格。法律应当区分权利与权利以外的利益,对于侵害权利的行为,尤其是侵害绝对权的行为,损害即违法;而对于侵害权利以外的利益的行为,法律未禁止即为许可。二元的违法性判断标准能够平衡保障权益和保护自由这两大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规范的主体(即法律的调整对象)因违反法律规定,包括从事法律禁止从事的行为和不履行法律规定其必须履行的行为,而应当受到的相应制裁和惩罚。承担法律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其法律义务的结果。 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上,法律责任表现为一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都是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的。例如,《科技进步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滥用职权,压制科学技术发明或者合理化建议,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在这一条法律规范中,“滥用职权,压制科学技术发明或者合理化建议,情节严重的”属于行为模式,“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则属于法律后果。众多的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按其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应当或必须这样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