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李厚羿 《求实》2017,(8):4-12
"意识形态的终结"是具有隐蔽性的政治口号,持该论见者试图通过列举国家间传统意识形态对立日渐消弭的事实,来强调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的主导性和优越性,然而,这些论断往往忽略了意识形态背后应有的利益差异,忽略了新兴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平等发展诉求.意识形态发展的半个世纪以来,有着不同的形态和表现特征,在新时期下也并没有"终结",其各种矛盾依然突出,中国要在"十三五"发展时期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以"共同体"意识超越狭隘的思想对立,以"合作共赢"理念平衡各方利益关切,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软实力,极力向世界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文  相似文献   

4.
赵泽堃 《世纪桥》2015,(2):71-73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一种西方至上的理论,它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施行"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理论正在逐渐侵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发展形成过程及其实质,阐明其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这种思潮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是和谐世界文化建构的最大阻力.一些西方国家为争取和谐世界文化展开了抗御美国文化霸权的不懈斗争,为中国建设和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的启迪主要有:中国在创建"双和模式"的过程中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创生一种新文化来抗御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要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树立温和的中国形象,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在创新人类文化发展模式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全球化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这是我们认清当今全球化性质的一个重要视角.这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不仅表现在对“全球化观“的不同理解上,还表现在“客观的全球化进程“与“西方主观的全球化战略“的区分、矛盾和斗争上.当今全球化已经成为西方推行其国家意识形态的新工具,我们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认清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严重危害,防止陷入“西方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文化研究有一种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实际上,现代文化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一种客观的在。全球化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讲,是人类对物理间和时间的突破。这在一定范围里和条件下不具意识形态色彩。但这种突破的内容却是经济的、治的和文化的。新自由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要的理论支撑,包含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政治全化实际上是西方国家掌控着话语权,到处推行他  相似文献   

8.
聂圣平 《求实》2012,(6):66-69
国际地位上升后的中国,受到国际社会一些反动势力的敌视,其意识形态也跟着"遭殃",成为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全球化的加强和国际联系的紧密,使中国同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随之增多,这为西方"和平演变"中国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了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增进国际相互信任、坚持做责任大国、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提高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国际联系密切后带来的社会思想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地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等,都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即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既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1.
吴云 《党史文苑》2009,(12):65-67
文化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前提和依托,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从而建构起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模式.文化全球化将使西方文化势力的渗透和侵蚀不断加强,"个体本位"的西方价值观逐渐消解传统主流道德的根基,文化产业的消费和习俗滋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致使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在思想理论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不谐音符.高校政治教育面对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与对抗、交流与渗透,应该实施"开放式"教育,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进行教育方法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2.
马凤强 《实事求是》2007,198(5):8-11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是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统化."意识形态终结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2,(1):34-34
第一,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西方的文化霸权问题在国际社会中也愈发凸显出来,西方国家把这种文化霸权作为处理国家关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所谓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西方模式和价值观广为传播,文化同质现象日趋明显.但这决不意味着一种文化能够消融世界上的其它多种文化而取得王者至尊地位,或其它多种文化会自觉放弃自己的生存空间最终相互融合成一种单一的文化.因此,全球化并不会带来文化的一元化.不论是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工具理性还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理性都无法单独承载人类未来历史的进程."西方中心"论和"华夏中心"说都不是正常的心态.跨世纪全球化的发展呼唤中西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和网络舆论问题更加复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入侵,企图在中国复制西亚北非国家的"茉莉花革命"和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必须高度重视。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和舆论工作的复杂局面热衷于对第三世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西方国家,单方面地认为世界就应该是他们所设想的那  相似文献   

16.
一 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全球化,首先要求的是文化多元化,扬弃本民族、本土文化中自身封闭、保守、固执的状态,在向世界文化的开放和交流中,使自身得到修正、丰富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之间都有着工业文化这一共同点,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的工业文明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工业文明传播、扩散而来的.文化全球化从整体上来说,是以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模式为核心的.这对中国人来说,从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先进的国家,为周围各国所仰慕、效仿,文化优越感和大国地位的自豪感,对于外来文化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这种自大的文化心态,再加上长期的闭关锁国、封建集权式的文化专制,使中国文化在近代长期处于一种"虚拟"状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在军事上的落后、政治上的腐败、文化上的愚昧顷刻间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7.
张才国 《探索》2006,(6):185-188
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术界以丹尼尔.贝尔、李普塞特等为代表就断言意识形态已经“终结”;20世纪80年代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标志的冷战结束,又在东西方学术界掀起了新一轮“意识形态终结”的狂潮。人们不禁要追问:意识形态真的终结了吗?一方面,他们宣告意识形态已经衰微,历史已经终结;另一方面,他们又拼命地为自己所推崇的意识形态进行辩护,把历史的终结点引向了资本主义,引向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其所谓的“终结”就是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8.
刘本锋 《求实》2005,(12):88-90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会汇入文化全球场中,在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中存续和发展,并产生新的文化范式。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反向运动的张力所产生的五种文化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从意识形态的渗透、倾销文化产品、控制话语权等三个方面极力推行文化霸权。针对这一态势,我们要制定出一套既能积极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又能与西方文化霸权相抗衡的文化发展战略,从进行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对外文化策略三个方面,努力提高文化执政能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在西方主要被看做一种政治单位与民族单位的同一性的诉求,既是一种文化类型,也是一种政治类型。民族主义或源于欧洲(欧洲学者),或源于美洲(个别美洲学者)。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主要源于殖民历史及当代全球化。"民族自决"将随着殖民历史的终结而终结。  相似文献   

20.
鲍盛钢 《理论导报》2014,(11):63-63
正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全球化、市场化与民主化主导了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讲,全球化、市场化与民主化自然就是全球美国化与西方化,进而达到历史的终结。但实际上,全球化与市场化、民主化变成了去美国化和去西方化,历史的终结变成了西方中心的终结。冷战后,主导全球经济与政治变化的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文明的冲突。经济全球化依据的是市场逻辑,市场逻辑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是一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