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通过对我国多部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有近五成的同学选择“共产主义”为自己的信仰,并认为“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崇高”,71.25%的同学认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兼顾”。90%以上的同学认为“仁、孝、忠、礼、信、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孝”的选择率最高。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鲁万明 《共产党人》2006,(17):20-20
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其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完善,正确引导其发展,是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精神文明建设环境的新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其基本思路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树立“一个目标”,坚持“三条原则”,构筑“五大系统”。树立“一个目标”,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振兴为物质依托,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坚持“三条原则”,就是服务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6,(7):43-4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是关键,联系实际是途径,弘扬正气是落脚点。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张拥军 《学习月刊》2010,(6):108-108
在大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廉洁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形成“敬廉崇洁”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前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都春霞  尚丹 《实践》2006,(9):21-21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对于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现状,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大学  相似文献   

7.
代娟 《世纪桥》2023,(7):59-61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唯一包含有法治教育专章的课程,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学生法治自信培育的核心目标包括使大学生坚定、认同、遵行及尊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法律规范体系和文化。为发挥该课程的应有作用,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实现预定法治教育目标,首先通过激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的意识,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夯实大学生法治自信认知基础,并汲取百年法治成就力量,让大学生感知我国法治实践效能,最后向大学生清晰描绘法治前景,坚定大学生法治意志。实践证明以上途径是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党章在“总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个共产党员肩负的光荣责任。  相似文献   

9.
武岳 《实践》2009,(5):20-20
作为祖国建设的继承者、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进程。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模式僵硬化、课堂互动缺乏、学生对该课程的不重视等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巨变造成道德价值的迷茫,网络文化对价值判断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大学生心理发展成熟程度的制约等。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在于: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净化网络空间,拓展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渠道;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04,(12):10-11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继南京大学“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一封信”见诸媒体后,另一名父亲又向媒体哭诉了研究生儿子的种种不孝,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倾向。在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状?当代大学生能否在未来承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不仅是对思想道德的准确定位,同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巨变造成道德价值的迷茫,网络文化对价值判断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大学生心理发展成熟程度的制约等。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在于: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净化网络空间,拓展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渠道;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时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里实际指明了先进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实际是“人的文化、文化的人”的现代化过程。一文化的概念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文化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海大学党委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一项“树人工程”来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人手,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任建波 《世纪桥》2008,(1):108-109
当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瓶颈,为此,对大学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全国人民积极投身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学习浪潮的带动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义不容辞且首当其冲的任务。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时代的各类挑战。因此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市场经济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1.市场经济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作为一种经济运行的形态、经济组织形式,蕴涵着一种文化精神和道德价值,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道德规范,为市场经济提供“立法”。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8.
部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江西南昌地区部分大专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作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总体上体现了时代性。在深刻分析、认真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规律性问题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浅谈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影响其能否战胜不良诱惑;关系其权为谁用。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既包括外在的硬约束,如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从选拔任用上把好“道德”关;更包括对领导干部內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如教育其树立正确权力观、通过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自律增强其战胜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要不断创新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我们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深深感到: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特点,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贴近实际,是探索小学生教育规律的科学态度;贴近生活,是顺应小学生成长特点的操作方略;贴近未成年人,是实施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