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南京、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二十多个城市,纷纷放出"送户口""送房补""送补贴"等大招"揽才",甚至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不甘落后,分别出台针对高端和相关产业的人才引进办法。在"抢人才"大招迭出之后,一些引进人才的城市在短期内确实出现了户籍人口"井喷式"增长。但是,在"抢来"人才之后,"揽才"的城市将如何与户籍相适应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全国各地多个大城市纷纷发布引才"攻略",推出各类引才举措,比如南京的开放户籍准入等政策,让在宁大学生留得住;宁波、佛山等城市也集中公开引才政策,分别从引才、留才,服务人才等方面着手,提升城市人才底蕴。不可否认,对于区域发展而言,人才太重要了。但从激烈的人才竞争背后,人们不难"嗅出"一丝丝粗放的味道。就各城市而言,"宁引错,不放过",确实能  相似文献   

3.
正自去年国内几个二三线城市出台"人才新政"点起人才争夺的烽火以来,这引发了惊人的"蝴蝶效应",至今年3月初,"抢人大战"呈燎原之势、愈演愈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安不忘危"不约而同加入混战,中西部城市也不甘人后"主动出击"招揽人才,后发的二三线城市则纷纷抛出"人才新政"加强版,力图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来归。此情此势,让人感到人才的春天已繁花似锦。  相似文献   

4.
李延军 《新长征》2013,(12):44-45
<正>近年来,延吉市站在人才兴市的高度,面向全国公开引进340余名高校毕业生,成立"80后"大学生党委,强化人才管理和培育力度,全面提升"80后"大学生能力素质,为加快提升延龙图在长吉图先导区中的开放前沿功能,加快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们江区域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推进三项创新,建立人才引进工作的新格局延吉市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特别将大学生引进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通过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开通"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举措,使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  相似文献   

5.
<正>春的到来,寓意着万物的初生和萌发,它总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春意盎然的锦官城里,科技创新就是那一抹最亮眼的惊喜。作为拥有众多西南地区高科技人才的成都,科技创新力量逐年增强。为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2015"成都天府人才行动·城市行"于3月28日在北京举行,延揽全国英才,为成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贵阳,算不上一个发达富裕的城市,充其量只是国内不发达省份——贵州的省城。但,人穷志不穷,希望在后来;地僻文脉重,自古人才多。贵阳姓"贵"。贵在她的秀美,如甲秀楼;贵在她的灵气,如黔灵山;更贵在她的志向、她的文化。城市不大不富不显赫,同样地灵人杰,同样抚育、培养过兴黔报国的各种人才,同样能如《易经》所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在124个省级城市综合体综合评比中,远航七星万象城跻身10个"城市综合体样板示范点",走在全省城市综合体的第一方阵。"谁也没有想到,昔日荒郊野岭会变成今天的城市中心,不断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2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的张明富,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为家乡高校的一名教师。"了却了一桩心愿,见证了家乡发展。"张明富说,就在他回乡就业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开展了人才工作专题调研,梳理了"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活力不足、平台载体不强、人才环境不优"等问题。在工作实践中,紧扣问题,努力探索人才转型推动城市转型的路径,形成了一些初步做法和思考。补高精尖缺人才匮乏的短板,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应该把创新作为广义的社会发展方法论,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十五”计划突出了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一发展主线。而人才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构成要素 ,而且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人才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只有提升人才的竞争力 ,才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 ,在新的世纪 ,面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事人才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面对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展开的人才竞争 ;面对人事制度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我们必须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来认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 ,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上海的人才问题 ,不单纯是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伦敦、新加坡、纽约、东京等全球城市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借鉴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组成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科技环境五维人才发展环境指标,以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内部的样本区县为例,分析了国内大城市内部小区域人才发展环境指标的差异。最后对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3.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12,(9):25-28
党的十七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大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全市人才发展打开新局面、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层次,突显了人才资源在引领和支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成果一:规划战略布局描绘人才发展新蓝图。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先导,按照"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  相似文献   

15.
正"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更大,谁掌握了人才竞争这个关键,谁就能持续发展、长盛不衰。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省会长沙北接武汉,南连广州,但经济发展条件和创业环境与这两个城市有不小差距,吸引人才的能力也在低位徘徊。不过,近些年,长沙交通等基础设施有重大突破,产业配套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已经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工程机械、  相似文献   

16.
<正>济宁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推动人才工作服务引领转型发展。依托产业平台,集聚高端人才。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一是量身定做政策平台。借鉴外地经验,系统分析论证,出台10项含金量高的政策,高新区跟进"1+5"配套措施,为集聚、储备高端人才奠定基础。二是引导打造转化平台。调整优化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先后建成产学研基地、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8.
建设"人才特区",契合兰州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聚集优秀人才、推动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兰州市适时而动,开展了"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决定率先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3个重点区域先行试点,在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创业环境打造上打破常规、大胆突破,努力把试点区建设成人才智力高度集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西北人才高地. 建设"人才特区",要把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作为根本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兰州要闯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特区"建设路子,就必须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路,坚持把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业、有利于促进人才发展,作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激发人才工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是攀枝花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迫切地需要有坚强的人才支撑.然而,由于攀枝花市地处偏僻,经济实力、收入水平、人居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欠缺;同时,现有的高层次人才分布很不合理,主要集中于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属大企业,而县、乡基层一线却人才难觅,致使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