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社会治理应该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然而实践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情形时常发生,比如公权滥用直接侵害私权、政府提供新公共产品损害公众原有利益、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本位"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不作为致使公众利益受损等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强公权弱私权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制度设计偏废以及监管问责不力所致。当前应创新理念与方法,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合作和公平补偿等途径实现社会治理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生活中,公共权利的行使往往会与个人权利的行使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有时甚至要以牺牲个人权利为代价。在社会启动新一轮增长和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公权与私权交替运行的情况下,对和谐的追求愈加急迫  相似文献   

3.
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私权领域日益引起法学界的关注.与公权相对应的私权是法治的重要内容: 充分确认公民私权是法治的前提,充分保障公民私权的实现是法治的基本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权正是法治的内在要求.考察我国公民的私权现状,绝大多数公民私权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尚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公权直接侵犯公民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公权间接侵犯公民权利的实例屡见不鲜,公权“正当”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比较普通.我国要进行法治建设以保障公民私权,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对私权奉行惩罚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包莉秋 《求索》2013,(7):226-228
以"微博"、"微信"等为表现形式的无"微"不至的微时代文化,以其传播的开放性、即时传播的交互性及资讯发布的片断化与不完整性等文化特质,在给人们带来技术、信息便利,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提升信息的传播与加工速度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信息安全、信息泛滥所带来的道德、审美、情感、意志的迁移与异化。鉴于前者,有必要对微时代的文化特质及其传播机制予以客观、冷静的思量;鉴于后者,更有必要对微时代的资讯加工及文化传播回归以求真、向善、唯美的范畴,实现文以载道、以文化民,让微时代的正能量真正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每一位参与者的脑海心际,让置身于微时代的每一个体受到"微辐射"的同时,也在系列冲突中进行自我调适,以保证个人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这不仅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走向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人类精神家园的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5.
田华 《桂海论丛》2000,(2):44-46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时新旧体制的转换,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变更,阶级阶层的进一步分化,社会心态与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各利益群体间的冲突和摩擦相应明显和突出。研究各利益群体冲突的表现、成因及调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私权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个体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但是同样地,私权在构建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减少国家控制社会的成本,而且具有实现自然正义,构建符合具体的社会情景的秩序。私权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能,是由于人的自利性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对抗性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李玉华 《前沿》2002,(9):104-105
同级领导 ,一般说来 ,级别相同 ,权力平行。他们之间发生冲突 ,其调适既具有共性特点 ,又有特殊内容 ,一般可分调控和防范两部分。调控主要有如下方法 :息火降温 ,存异求同 ;宽容自制 ,揽过推功 ;开诚布公 ,达成共识。防范主要有如下方法 :恪尽职守 ,淡化名利 ;加强沟通 ,真诚合作 ,一视同仁 ,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8.
进入201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媒体技术也进入广泛与深入使用期。新媒体环境下虚拟社会呈现诸多新特征,这为虚拟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使虚拟社会治理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政府与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积极应对,才能使虚拟社会空间走向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9.
随着虚拟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对于社会的治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功效和影响。从正面看,有利于民意的表达和疏导、矛盾的疏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政治符号的管制和冲突的消解。从负面看,使社会冲突组织性更加严密、冲突共识达成更加迅速全面、冲突渠道更加隐蔽、冲突的破坏性更强。为此,必须对网络政治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育和监管,实现网络政治法制化,网络政治技术化,网络政治民主化,网络政治有序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并影响日深。透过纷杂表象,可见虚拟社会的强似真性加速了对实在社会的重构趋势;网络民众的"多重圈群化"导致了民意表达的复杂趋势;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青年文化的兴盛趋势;炫耀心理和安全需求交织促进了信息开放与封闭的悖论性结合趋势。面对新走向,亟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强化规律探索,夯实虚拟社会治理基础;加强网络利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增强法律监管与制度化沟通;创新管理模式,构筑"五位一体"治理体系来取得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与权力相对人的冲突每天大量地发生在交巡警执法执勤的过程之中。运用社会心理学关于冲突和调适的理论探讨引发这类冲突的机理,可尝试在法律调适基础上,寻找艺术化处理的方法,指导路面执法执勤人员进一步提高执法执勤的水平,缓解与权力相对人的冲突局面,并由此唤醒违章者及周围群众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律意识,增强执法执勤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利用广泛普及的今天,虚拟社会治理泛珠三角合作作为社会治理泛珠合作的组成部分,已是泛珠合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对虚拟社会治理高度重视,其中公安部门开虚拟社会治理泛珠合作之先,取得较好合作成效。当然,虚拟社会治理泛珠合作仍处于初创阶段,现有的虚拟社会治理泛珠合作远非虚拟社会治理泛珠合作的全部内容,合作治理的主体结构、内容分布、方式方法等也都还值得不断创新。为此,加强虚拟社会治理泛珠合作创新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09,(1):93-94
申卫星在《当代学法》2008年第4期撰文认为,《物权法》乃是保护权利人物权、规范财产秩序之法,然因物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现代财产所有权社会化的结果导致《物权法》中蕴含了大量的属于公法范畴的强制性规范,使得物权相较于其他私权而言更容易受到以保护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公权力的干涉和限制。  相似文献   

14.
刘树桥 《前沿》2010,(12):90-93
在和谐社会图景下探寻公、私权关系的理论,意味着公、私权关系的理性构建要以和谐社会理论为研究基点。和谐社会是以人性关怀为本质的,公、私权关系的理论设计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方法指引为不同法律部门对公、私权关系体系的合理安排提供了路径:宪法完成公、私权的基本范围和行使原则的勾勒;行政法要保证政府行政行为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归宿来谨慎地确定公权力;民法必须能更好地实现对民事主体个人权益的保障。当公、私权发生冲突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公、私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群际心理冲突主要表现在群际认知偏差、群际情感疏离和群际言行冲突等方面。不同群体的类别化对立,优势群体的负面形象和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不畅,群际封闭和内群互动所致的群体极化等是心理冲突生成和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需要从降低群际威胁,交叉类别化和导入共同内群,增进群际接触和群际流动,合理疏导公共情绪等方面缓解群际心理冲突,促进群际和谐。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观的变革及变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摩擦和冲突引人瞩目。在新世纪深化价值观的研究,协调和整合价值观的冲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翻阅介绍德国的历史书籍中,读到一则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以前,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经在波茨坦建起了一座离宫。有一天,皇帝来到波茨坦视察,住进了这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当他兴致勃勃地登上高处,要一览城市的全景时,不料视线却被一座“大煞风景”的磨坊所挡住。皇帝颇感不快,决意要拆除它。他来了一个“先礼后兵”,派人找到磨坊主,说想把磨坊买下。出乎威廉一世意料之外的是,无论手下的人怎么说,磨坊主人就是一口咬定不卖。他的理由并不难理解:磨坊是世代传下的祖业,必须敝帚自珍,决不能毁在自己手里。他拍着胸膛喊道:“先生们,磨…  相似文献   

18.
史向军  冯炬 《求索》2013,(5):229-231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变迁中农民婚姻生活方式出现了民俗与法律、物质与感情等冲突。主要原因是婚姻价值观念多元化、法律脱离民俗,制度与理念不相符。只有加强对农民婚姻价值观念的引导、实现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享受,注重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实现婚姻民俗与法律的契合.完善制度设置、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平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虚拟社会安全事件是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和新型表现形式,并与现实社会安全事件互联互动、互相转化。因此,虚拟社会安全治理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与现实社会安全治理统筹考虑,在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三六三"治理框架,即优化虚拟社会安全治理的三维路径、明确现实社会矛盾化解的六大重点领域、再造"虚实"社会安全治理的三阶段流程,以有力维护"虚实"社会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文化转型。在这种频繁的文化分化与整合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激烈的文化价值冲突。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理性与情感的碰撞,使人们在文化实践中进行着一系列艰难的抉择。概括起来,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着四种基本的价值冲突,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和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