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逐渐提升,在吃饭、穿衣等温饱层面的民生问题解决之后,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发展层面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怎样破解这些新的民生难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对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反映了党把工作立足点定位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政治学视角解读,关系着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社会的稳定,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深受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影响.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稳定是维护民生的基本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保障民生的价值诉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发展民生的终极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把民生问题与民心向背、社会稳定相联系,具有政治性;把民生问题与时代发展、社会矛盾变化相联系,具有发展性;把民生问题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具有人民性.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如温饱等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了,而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新的民生问题又日益凸显出来。怎样解决这些新的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民生问题的本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党和政府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一以贯之,而且还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民生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祥和局面。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发展理念,是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要求相一致的。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去,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我国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构建起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7.
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基本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创新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最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根本职责。要通过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民生的有效改善,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执政为民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联,解决民生问题是执政为民的重要目的,也是检验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而执政为民则是民生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保障,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主体都是人民。应该把民生问题提到政治层面的高度来认识和加以解决,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能否长期稳定执政的重要问题,甚至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也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一致,也是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生的角色定位(一)服务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价值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高发期,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民生问题的解决,首先有赖于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其工作主题,所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现在我们强调要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质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民生问题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能否得到落实和保障的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以法律作为基础性手段,通过进一步加快民生问题的立法步伐,建立合理的政府工作评价系统,建立健全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等渠道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全局利益的最大化是我们促进社会稳定需要关注的首要目标,促进区域社会稳定是实现全局利益最大化的初始成果,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正确途径和措施。要对我国社会稳定的基本形势进行深刻理解和动态把握,要注意克服一种被称作“畸形稳定观”的错误观念。要以承栽经济社会进步取得成就的能力作为衡量社会稳定的标准,注意确立敏锐的问题意识。在解决涉及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的时候,要正确认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解决涉及人民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的时候,要及时、高效地解决好涉及人民利益的问题,提高化矛盾为动力的能力。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部门分野,使我国社会稳定承载和运转经济社会建设的效能最大化,进而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华 《理论前沿》2007,(18):41-42
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民生关乎社会进步、政权更替、构建和谐社会成败和社会的发展.解决民生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主要应解决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突出强调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它顺应了党心民心和时代潮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一、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已成为民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否关注民生、如何关注民生问题、能否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价值支持,已经成为民众接受和认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尺。因此,民生视角应成为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回归“生活世界”、注重人文关怀、彰显人民主体性的方式,可以澄清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宣传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错误认识,可以有力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论断,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人民福祉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重大公共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但只要充分推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社会民众等第三方力量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社会民众等第三方力量积极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就一定能够迎来中国食品安全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急需对社会公共安全机制进行反思,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形成服务型政府,站在群众立场上,关注民生问题,真正化解矛盾与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主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民生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又是检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的现实尺度,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关注民生的话题,它不仅是中国政治的风向标,也是众望所归的民心体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人民力争实现并必须为之付出努力的历史任务。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文明的程度和国家的发展水平,解决好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的中心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关注民生问题是统一的,建立科学的、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民生观念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