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案例 某男,57岁,某日上午因讨要工资与他人发生口角,遭他人拳击胸部致伤,伤后感两侧胸壁疼痛,1 h后至医院就诊.临床查体:两侧胸壁压痛(+).摄胸部X线片未见肋骨骨折.次口胸部螺旋CT三维重建示左侧第7~9肋骨骨折.诊断: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伤后3d法医临床学检查:右外侧胸壁压痛(+),左外侧胸壁压痛(±),局部均未见明显皮下出血及皮肤擦伤,胸廓挤压试验(-).建议再次行胸廓螺旋CT三维重建.伤后7d胸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示:未见肋骨骨折.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肋骨骨折在法医学检案中比较常见,临床上一般经X线检查(拍片、胸透)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在少数情况下,X线检查却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造成漏诊,给法医学鉴定带来困难。螺旋CT的问世普及,以及三维重建技术被应用于临床,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检查手段。现就实践中的鉴定案例,结合文献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文共收集10例肋骨骨折,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为35岁。致伤物均为钝器,全部为直接外力作用于胸、背部所致。采用美国Marcon…  相似文献   

3.
肋骨骨折常见于胸部外伤,但在首次X线诊断时又极易出现漏诊[1]。如何及时准确诊断和确定移位情况对法医鉴定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对82例临床经首次X线摄片怀疑肋骨骨折的伤者进行螺旋CT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肋骨骨折,为法医及时、准确鉴定提供证据。1临床资料82例伤者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照片(常规正位、侧位或透视下点轴位片)和CT扫描二、三维重建照片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的伤害案卷宗。伤者均因胸部外伤,经首次X线摄片疑肋骨骨折。男性伤者52例,女性30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物为拳击、脚踢、棍棒及摔跌;主要临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MSCT)对7例肋骨骨折X线或普通CT检查漏诊和误诊案例进行诊断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疑难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en FM  Liu FH  Xu SY  Yan JJ  Hu BW  Lu H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9-140
目的探讨螺旋CT(SCT)三维(3D)成像技术在法医疑难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例骨外伤病人进行X线及螺旋CT3D检查,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性质。结果11例中,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34处,肩胛骨骨折1处,鼻骨骨折2处,掌骨不完全性骨折1处,左胫、腓骨骨折1处,耻骨骨折1处。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47处,肩胛骨粉碎性骨折1处,鼻骨骨折明显移位1处,排除骨折1处,上颌骨骨折1处,掌骨完全性骨折1处,左胫、腓骨陈旧性骨折1处,骶骼关节脱位1处,第5腰椎椎弓根骨折1处。结合三维图像,冠位状及矢位状重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线的部位、数量、性质和错位、复原等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应用对法医复杂骨外伤的客观诊断非常有效,优于常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薄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2018年在本鉴定所进行肋骨骨折摄片复查的被鉴定人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1~80岁,共计125例,所有对象均在本鉴定所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根据现场CT影像学检查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作出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所复查的案例中,64...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交通事故死亡者尸检中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10名因交通事故死亡者的尸体进行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尸检,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析,与尸体解剖尸检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与尸体解剖检查一致性高,较常规CT诊断准确。结论在交通事故死亡者尸检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简便易行,与常规尸检结果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8.
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治疗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利用MSCT与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虚拟解剖,因为具有非破坏性、可显示特殊部位损伤形态、分析快速且便捷、便于证据保存和出示等特点在法医学尸体解剖中日益凸显优势.在法医损伤学研究及实践鉴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利用MS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锐器伤、钝器伤、高坠伤、交通伤等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实践检案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探讨多层螺旋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法医学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肋骨骨折是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常见的胸部损伤。肋骨骨折经一般 X 线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但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骨折,因肋软骨系透明软骨组织结构,在一般 X 线下不显影,也不能明确鉴定结论。本室对临床检查有明显的肋骨骨折症状和体征的伤者应用 B 超检查,均能明确诊断。本组10例伤者又进行 CT 检查,其结果与 B 超检查结果一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时间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定期复查的肋骨骨折鉴定案件的CT表现和时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26例被鉴定人外伤后2、4、6w CT检查所见的肋骨骨折部位数量有增多趋势,外伤4w后检查所示骨折部位数量趋于稳定。复查发现的肋骨骨折有79.3%表现为肋骨内侧或者外侧局部轻微的骨皮质断裂不完全性骨折,20.7%未能观察到骨折线,仅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和骨痂生长。结论对肋骨骨折鉴定案例,在外伤4w后复查CT再进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可以有效避免损伤认定发生遗漏或鉴定意见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三种重建方法在显示颅底骨折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颅脑外伤后怀疑颅底骨折的伤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容积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横断面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采用表面显示法(SSD)。结果 24例颅前窝骨折,其中横断面显示骨折9例,MPR显示骨折24例,SSD显示9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4例颅中窝骨折,横断面显示骨折15例,MPR显示骨折24例,SSD显示骨折4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横断面重建和MPR均显示颅后窝骨折3例,两者无明显差异,SSD有1例显示。结论 SSD成像直观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的形态、走行、空间位置等情况,但对细小骨折显示不佳;多层螺旋CT检查可用于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2.
Patterns of rib fractures are of significant clinical and forensic interest. Linking patterns of rib fracture with specific physical events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raumatic event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ib fracture in forensic contexts. In this study, isolated human ribs (n = 8) were end-loaded to failure to investigate: (i) local deformations (bone strain) prior to and during structural failure, (ii) location of ultimate failure, and (iii) fracture mod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rib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oretical stresses to determine whether such calculations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site of fracture. Ribs fractured on the sternal side of midshaft in all experiments, but mode of failure varied with transverse, buckle, spiral, and "butterfly" fractures observed.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stress with observed strain values suggest that experimental, rather than theoretical, approaches will be most productive in furthering understanding rib fracture in forensic contex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三维螺旋CT对尸体进行检验,探索其对机械性损伤尸体的诊断能力及其优势,同时积累尸体CT检验的经验。方法对机械性损伤致死的10例尸体在解剖前行全身CT检验,随后在CT诊断的指导下进行尸体解剖,比较两者在损伤的诊断、显示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尸体CT检验可以清晰显示身体各部位骨折及体腔内出血的三维形态特征,而且可以敏感的检查到全身各部位的积气,对于非常规解剖暴露的部位,在解剖前行CT检验可减少骨折的漏诊;对软组织内出血、器官破裂等未能形成明显X线密度差异的损伤,CT检验效果欠佳。结论对机械性损伤尸体的检验,CT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作为尸体解剖前有效的补充,避免损伤的漏诊;对于某些无法进行尸体解剖的案件,CT检验所见可作为死亡原因判断以及致伤方式推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法医鉴定者行薄层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和分型。结果准确诊断并对134例鼻骨、98例眼眶和21例颅骨骨折进行分型。正确显示36例肋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24例脊柱骨折和27例四肢骨及关节骨折。利用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等技术鉴别陈旧性骨折18例。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骨折法医鉴定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伤害等级鉴定提供有力的法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鼻骨骨折螺旋CT3D成像与X线片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与X线摄片对比对鼻骨骨折法医学鉴定的价值。方法 使用SOMATOM BALANCE 1s螺旋CT机,对32例复杂鼻部外伤者2mm/2mm扫描,常规进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覆盖法(SSD)、容积成像(VR)方式。全貌显示受伤鼻骨骨折影像,并与常规鼻骨摄片比较。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纠正3例X线照片的假阳性和6例诊断骨折类型不准确。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诊断复杂鼻骨骨折块数目、移位,以及骨折类型优于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患者的螺旋CT重建图像,并与CT平扫、X线片比较。结果7例齿状突骨折中,X线显示4例,CT显示5例,CT重建确诊7例,且清楚显示骨折移位情况;6例X线、CT显示寰枢椎左右间隙不对称,通过CT重建排除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外侧关节脱位1例,CT重建可清楚显示,而X线片和CT平扫均未能显示;寰枢椎畸形3例,分别为齿状突、后弓缺如1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CT重建均能清楚显示,而X线、CT均误诊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半脱位。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提供准确、完整的影像学信息,在寰枢椎损伤与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普通CT和X线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普通CT与X线3种检查法,评价它们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受检者(已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行MSCT薄层扫描并行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和MPR处理。统计分析MSCT、CT常规与X线检查在各部位骨折中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误诊率并行χ2检验。结果鼻骨、肋骨、四肢及关节、眶骨、颅骨骨折MS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CT或X线(P〈0.01)。MSCT与普通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普通CT与X线的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9.45%、70.27%和59.17%。常规CT、X线与MSCT诊断结果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MSCT对骨折的显示更准确,可作为法医鉴定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不同区段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被鉴定人共计163处肋骨骨折的骨折部位、影像学检查次数及其首次检出的影像学技术等资料。结果在损伤后早期(≤14 d)的检出率为65.6%。 X线对肋骨前段骨折的首次检出率76.2%,两次内检出率90.5%;CT首次检出率66.7%,两次内检出率80.0%。 X线对肋骨腋段骨折的首次检出率仅27.6%,两次内检出率58.6%;CT首次检出率54.3%,两次内检出率80.4%。X线对肋骨背段骨折的首次检出率63.6%,两次内检出率81.8%;CT首次检出率50.0%,两次内检出率70.0%。结论在肋骨骨折的鉴定中,应注意影像学检查的随访,综合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尤其在疑有肋骨腋段骨折的案例中,单纯X线摄片可能造成漏检,建议选择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