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种类──视听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视听资料(Audovisuals),也称音像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等形式反映的声音和形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现代科技手段获取的信息资料等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通常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微型胶卷、唱片、传真资料、雷达扫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以获取视听资料的手段为标准,视听资料可以分为下列三种:①录音、录像资料。是指通过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录像机和录像磁带记录和储存的与案件有关的声音、形象,然后使音、像重现的一种证据资料。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界定了电子数据的内涵 ,同时分析了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所具有的特点 ,其次将电子证据和两种传统证据作了一番比较 ,最后指出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现实需要性和在立法上具有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证据形式问题属证据法的基础问题。从法律上看,《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分别规定了七种证据形式,构成了我国的证据种类体系。证据种类的划分是证据发挥其证明作用的前提,也是世界各国证据理论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证据体系,一方面使证据种类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审判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围绕人权保护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刑事诉讼这一主题,业界人士大多分析研究国际人权标准,以期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改革,并将研究重点放在沉默权、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禁止酷刑及刑讯逼供、死刑的运用等,而较少依国际标准对刑事诉讼中人身权利保护的相关具体制度诸如审前羁押审查制作进一步的探讨。在现代司法活动中,刑事诉讼程序与人权关系最为紧密,涉及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如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刑事诉讼中对人权保护的水平显示着一个国家人权保障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视听资料证据具有直观性、连续性、稳定性、信息量大、精确度高等特点,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案件事实,重现案件过程,已依法成为侦查破案的直接证据。作为一种独特的证明手段,视听资料具有其他证据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在国内外法庭诉讼活动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在对抗制刑事诉讼制度下,为使控辩双方庭前作好充分的控辩准备,保证庭审的公平运行而设计的一项证据交换制度.本文在考察了部分国家有关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规定,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展示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从产生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1]在这过程中,各地司法机关始终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高度,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发,探索并建立了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机制,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现了我国少年司法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和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人,促使其顺利实现再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案件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使这些创新工作机制最终确立了下来,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证据种类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借鉴前苏联相关制度基础上建构的我国现行证据种类 ,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欠缺科学合理的证据种类划分标准。如何科学建构证据种类划分标准则是如何建构科学合理证据种类之关键所在。本文在科学建构证据种类划分标准基础上对我国证据种类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9.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 ,迫切要求刑事诉讼中进一步加强人权保障。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 ,应当完善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 ,确保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并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 ,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其危害不言而喻,刑讯逼供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遏制刑讯逼供从制度上所作的完善。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从源头上遏制刑讯逼供;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后果上排除刑讯逼供;规范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从方法上抑制刑讯逼供。明确法律的相关规定,对执法机关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各国都遇到了犯罪案件增多,办案难度提高的挑战。如何在有力地打击犯罪的同时,不因为办案中的偏差和失误,使无辜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也是世界各国在制定刑事诉讼法时苦苦追寻的目标。我国在1979年制定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时,已为此作出了不少具体的规定。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对惩罚犯罪分子与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又在这一问题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对立的统一按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我国是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双重目的同时提…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据形式划分是刑事证据立法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我国的刑事证据形式划分进行检讨并进行合理的重构,不但有利于证明主体正确运用证据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而且有助于法官正确地对刑事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和采信,从而实现司法公正。建议重构刑事证据形式划分体系,将证据形式划分为物证、书证和人证。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原则已成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一部分。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辩护制度方面与之存在的较大差距是司法实践中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辩护的原因之一。应具体分析这些差距之所在并对刑事诉讼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以利于在我国真正实现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赋予电子证据相应的证据地位,学术界对此争议颇多,导致实务中困境重重。实质上,我国的证据是以证据材料发挥证明作用的方式分类的,而不是证据材料外在的表现形式。据此,电子证据尽管种类繁多,但其证明机理与传统的证据种类有一致之处,没有特殊之处,因此没有必要赋予其单独的证据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种类中增加规定了电子数据和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将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合并为一类证据,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合并为一类证据,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上述证据材料的归类和证据地位问题。在证据资格上,规定了行政执法过程获取的证据材料、技术侦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强制采集的样本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新刑事诉讼法吸纳了"两个证据规定"中的诸多重要内容,对证据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修改和完善。"两个证据规定"作为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多年来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应当继续严格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6.
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既是对当事人提供证据这一诉讼权利的保障,又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一种程序性的限制。在重构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中,还应借鉴国外立法例,建立法官释明权制度即“法官指导当事人举证”,规定当事人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当事人双方和法院的共同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刑诉修正案)对多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其中,证据制度也是这次修订的要点。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对于保证案件质量,正确定罪量刑具有关键作用。刑诉修正案对证据制度的修订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证据问题是诉讼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德国的证据禁止制度比较有特色,其与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不同之处,但二者都对我国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法医DNA证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DNA技术被引入法庭科学领域以后,其逐渐成为刑事案件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手段。由该技术产生的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既能为侦查提供线索,又能为认定罪犯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人们对该科学技术的认识存在局限性,DNA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刑事诉讼中要在程序上规范DNA证据的收集、检测,完善DNA证据在法庭上的审查程序,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法庭审判中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刑诉修正案)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诉修正案明确规定了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多项措施加大了证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