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把山区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云南省正在以发展核桃、油茶、油橄榄、澳洲坚果、膏桐、油桐为重点,加快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省木本油料发展到5000亩,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充分认识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推进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民生事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外部资源条件,利用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兴边富民工程”、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为基本政策支撑,坚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方针,全力以赴抓好、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林业产业是资源限制性和可再生性的产业,同时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针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部署,全省上下很快掀起了实施退耕还林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高潮。为切实巩困退耕还林成果,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秦光荣省长在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曹兵 《社会主义论坛》2011,(12):34-35,39
近年来,中共云南省洱源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抓住洱源被列为云南省唯一一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的机遇,坚持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路子,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楚雄天然药物产业园区是云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国家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项目、省级重点医药工业园区之一,也是中共云南省委确定的云南省首批6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之一;园区规划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是楚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五大支柱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普及属于文化的范畴,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一部分是文化事业,另一部分是文化产业。社科普及工作要做大、做广、做深、做实,不仅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公益性社科普及事业,也需要做大做强社科普及产业,形成二者并举、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充分发挥公益性社科普及事业和社科普及产业的各自特点,实现二者的相互扶持、互为补充、弥补各自不足,形成二者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做好社科普及工作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份,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山区开发和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来抓。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全县山区开发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得到发展,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扶贫开发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8.
创新性地解释铝是一种载能体概念,以概念创新来带动产业创新,进而推动铝产业的发展即实现铝工业用能方式的“两大平衡”创新商业模式,一是产业链平衡一做全产业链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空间内平衡——在大的空间范围内打破空间壁垒并找到便宜能源来降低生成与流通成本,从而实现“以空间换时间”和“以资源换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广西的铝千亿元产业。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合肥市在"生态立市"基础上做活"水"文章,做足"绿"文章,城市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理念上、结构布局上、主体作用发挥上等仍存在制约因素,需要在规划设计、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支持、加强城市生态建设,进一步增强合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云南省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食品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产品总量规模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制度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日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要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促进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旅游是依托森林资源所开展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探险、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等活动的统称,是当今一项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云南省勐腊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要积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使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双赢互利。  相似文献   

12.
伴随国家城镇化发展浪潮,云南省以高起点、大手笔、大动作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选择滇池径流区域以外的安宁、易门、禄丰、楚雄四县市(西区)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中位于昆明东部的嵩明、寻甸、马龙三县(东区),规划建设滇中产业新区(简称“新区”),力争形成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产业承转的新示范和实现全省跨越发展的新支撑。现代物流产业是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对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增长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没有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既不全面也缺乏动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产业作支撑。漾濞彝族自治县充分发挥优势,靠山吃山,念活“山字经”,打好优势仗,走好特色路,唱好地方戏,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论坛》2005,(12):26-26
熊清华 汉族,大普学历,云南大学政治系毕业。1980年2月起先后在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云南省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工作.1986年9月起任云南省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1年7月起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委副主任、州政府秘书长;1993年12月任云南省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室主任;1995年6月起任云南省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000年12月任云南省政协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在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整体部署中,六盘水市要率先发展,为全省作出表率。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六盘水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区试点以及全省实施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把工业强市作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电力产业,支持冶金建材等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云南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需要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需要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加快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发展名特优产品,需要大批人才……总之,要实现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需要大批专门技术人才,而培养大批专门技术人才,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的实际和周边市场的需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开发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13年,云南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500多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3500多万亩。烟叶、橡胶、茶叶、花卉、核桃、咖啡、小桐子7种作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烟叶、橡胶、鲜切花、核桃、咖啡5个产业产量居令圈第一;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老铁路成为云南加强内引外联,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成果。要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开放”为导向,在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下功夫,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做强沿线产业,大力发展跨境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加快推动沿线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机遇”与“挑战”,无疑是沐川加快发展中的两大关键词。这一年,沐川围绕做大城市,高起点编制完成城市发展控制性规划,启动规划用地约4.3平方公里的县城新区道路骨架建设和投资2.58亿元的国道213绕城线工程,全市首座县域经济城市综合体大千百汇、新城国际、水沐天城等一大批地产项目拔地而起;围绕做大产业,加强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和产业招商,全力推进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年产6O万吨焦化、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中共云南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这是云南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就省旅游局机关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来说,解放思想大讨论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要明确目的。要认识到这次大讨论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抓住关键。要抓住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这个关键,首先解决其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问题;三是要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