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氟乙酰胺中毒的治疗牛永新(甘肃省静宁县畜牧中心743400)犬误食氟乙酰胺制剂的毒饵或毒死的鼠类后,经0.5~2h出现急性中毒。近年来,笔者于门诊部收治此类病犬30例,治愈26例。1临床症状26例患犬在误服毒物或其毒死的鼠类后2h内来诊,另4例是超...  相似文献   

2.
1982年6月9日南阳县石桥公社朱村大队第六生产队急性死亡耕牛3头,经检查分析证实为氟乙酰胺中毒死亡。(一)发病经过 该生产队共有耕牛12头,均系南阳黄牛,集体喂养,急性死亡的3头牛同槽喂养。6月8日上午,这3头牛吃草反刍均正常,当时正值麦收大忙,正常使役。下午2点左右,发现这3头牛吃草减少。6月9日晨3头牛均不吃、不反刍,空口咀嚼,上午7时许6岁公牛突然倒地抽搐猝死。中午12时3岁公牛急剧后退,共济失调,肌肉颤动,倒地抽搐死亡。余下的一头8岁公牛,心率及呼吸加快,但体温正常,下午3时许死在牵往公社兽医站治疗途中。(二)病理剖检变化 死亡3例的剖检情况基本相同,其主要变化:皮肤完整未发现异常,可视粘膜正  相似文献   

3.
氟乙酰胺是常用于防治农林业蚜虫、螨虫等的一种高效、剧毒的有机氟农药。 1987年国务院已下令禁用 ,但由于价格低、灭鼠率高 ,一些地方特别是个体摊贩仍作为灭鼠药在市场上继续销售 ,因管理不善 ,常造成畜禽中毒。在临床上 ,犬鼠药中毒是近年来继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性疾病之后的又一种常见病 ,笔者等共收治 3 8例 ,死亡 8例 ,治愈 3 0例。临床表现 病犬兴奋不安 ,疯狂乱跑 ,嘶叫、不躲避障碍物 ,向角落处乱钻 ,不听主人呼唤。呕吐、口腔周围附有大量黏液 ,呼吸困难 ,心律加快 ,全身肌肉震颤 ,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剖检变化 肺肿胀、呈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杀鼠剂的滥用 ,畜禽误食鼠药饵中毒时有发生。当地所用鼠药饵大都是氟乙酰胺类制剂 ,有机氟中毒具有典型的神经症状 ,往往被误诊失治而死亡。1 临床症状以所食鼠药量大小或毒饵放置时间长短而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中毒 2种。1.1 急性型 畜禽于食后 2 0 3 0min出现神经症状或意识不清 ,继而剧烈抽搐、角弓反张、冲墙撞壁、向一侧倾斜 ,如此反复发作 ;病畜口吐白沫、鼻孔开张、结膜发绀、心跳加快 ,体温一般正常或稍低 ;垂危病畜则体温持续下降、呼吸抑制、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1.2 慢性型 病畜食欲废绝、行动呆滞、多呈四肢…  相似文献   

5.
家畜氯乙酰胺中毒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及抢救即死亡,目前虽有解氟灵等特效解毒药,但不易购得。我们试用内服甘草绿豆防风荡,配合静注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等治疗12例中毒患畜,治愈10例。 症状 家畜采食氟乙酰胺后迅速发病,患畜烦燥不安,体温多正常,心音增强,呼吸迫促,口腔湿润,结膜潮红,肌肉震颤,瞳孔散大,猪可发生呕吐。病情迅即恶化,精神沉郁,心跳增快,结膜发绀,耳、鼻、四肢末梢发凉,体温下降,步态不稳,空口咀嚼,肌肉痉挛。继之体温再下降、腹胀,站立不稳,倒地  相似文献   

6.
家畜氟乙酰胺中毒的调查和防治黄铁栋涂小扬(江西省新建县畜牧兽医站330100)尹政陈鑫生李昌明(南昌市畜牧兽医站)近几年来,新建县部分乡村的牛、猪多次发生急性死亡,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了找出发病原因,我们对该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  相似文献   

7.
发病情况  2 0 0 0年 7月 15日 ,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红卫村严某从当地种畜场购回 12只健康雏鸭 ,2 3日从菜市场捡回一筐菜贩扔掉已变黄的白菜叶 ,于翌日上午将其切碎拌在米中饲喂雏鸭 ,1h后发现有的雏鸭精神不安 ,来回跑动 ,有的雏鸭走路步态不稳 ,驱赶时跛行、落群而勉强跟跑 ,腹部膨胀 ,两翅下垂 ,喜卧 ,口流淡黄色涎水 ,粪便淡绿色、稀薄恶臭 ,口腔粘膜、眼结膜、嘴角上部皮肤和胸腹部皮肤发绀 ,嘴、脚冷厥 ,濒死前伸颈张口、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 ,不断抽搐痉挛 ,最后衰竭死亡 ,到傍晚为止共死亡 5只 ,死亡率 41.7%。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  相似文献   

8.
雏鸭氟中毒的诊治梁源祥(海南省畜牧兽医管理站海口570203)自1994年12月至1995年6月,海南省部分鸭场的鸭相继发生跛行,虽未引起病鸭死亡,但因生长发育受阻,残次鸭多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先后对5个发病鸭场进行了诊断和处理。1发病情况雏鸭...  相似文献   

9.
我部军马及训练场周围牧马58匹,因误食喷洒氟乙酰胺的牧草发生急性中毒。经抢救,先后死亡8匹。吃了中毒死马肉的狗也死亡4只。 患马在采食中突然发病。食欲减退,后期废绝。心动急速,节律不齐,第一心音分裂,心跳60~90次/分,后期可达100~130次/分以上。呼吸浅表, 20~30次/分。体温最高37.8℃,少数低于常温。肠音高朗,后期减弱或废绝。结膜湿润,口腔湿润,口色青白,有少数病马流涎。多数病马轻度腹痛,不断回视,四肢肌肉振颤,呈间歇性发作。小便淋漓,尿液清、色淡黄,粪便中有大量的肠粘膜。口轮匝肌麻痹,鼻唇提肌、上唇提肌、下唇降肌松弛。颊肌、咬肌痉挛,口锁不能张开。精神沉郁型病马占多数,但也有兴奋型。沉郁时站立不动,牵拉不走;兴奋时,狂躁不安,无目的地直冲。后期全身痉挛,强直抽搐,倒地4~5分钟狂叫死亡。  相似文献   

10.
1980年9月下旬开始,我县城关种禽场饲养的三群北京鸭(共计2983只),发生了霉稻谷副产品饲料中毒。先后发病死亡537只,死亡率为18%;急宰472只,急宰率为15.82%。由于群鸭病情严重,于1981年1月下旬被迫全部淘汰。该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已有23年的养鸭历史,本病为首次发现。特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含AFB_1的花生饼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我们用本县花生饼进行鸭雏急性中毒实验。材料 花生饼选取自本县榨油厂,AFB1_的含量分别为500ppb、1000ppb、1500ppb。分别粉碎成粉末状,称量1克一包备用。实验动物为市售人工孵化的1日龄本地麻鸭鸭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每组给予一个毒素剂量。1、2、3组分别用含AFB_1500ppb、1000ppb和1500ppb,各组每只鸭每天一次给予含毒花生饼1克,连给三天,共给3克。总给毒量:1组每只鸭为1.5微克,2组为3微克,3组为4.5微克。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笔者用白矾解救了26头氟乙酰胺急性中毒的耕牛,取得满意效果。 急性中毒表现 流涎、牙齿松动、珐瑯质失去光泽并出现黑色斑点,舌麻痹,表现拉出口外而不能自缩、卷上而不能复原、舌质柔软,精神沉郁、眼无神,腹痛,食欲、反刍停止,流鼻水、咳嗽、呼吸随病程而加急,肌肉振颤,大便干硬,表面附着有伪膜,临死前水泻,四肢无力,行走摇摆,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13.
鸭瘟研究     
此起鸭瘟属国内外罕见。特征性病变:肝脏弥漫性坏死灶。食道粘膜 溃疡、糜烂、结痂、疹性炎变。食道与腺胃交界处粘膜溃疡、糜烂、结痂、疹性 炎变。腺胃粘膜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溃疡、疹性炎变。空肠、回 肠“环状带”粘膜弥漫性出血。泄殖腔粘膜弥漫性出血。腔上囊萎缩或肿胀、出血。组织特征性病变:脑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浦金野氏细胞核萎缩、变性。脊髓灰质中央髓液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胸腺微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肝细胞核内包涵体,胆小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脾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肾小球细胞核内包涵体。腔上囊粘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核内包涵体。胰腺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腺细胞核内包涵体。食道、食道与腺胃交界处、腺胃、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空肠、回肠、泄殖腔粘膜上皮细胞、腺细胞核内包涵体。细菌学检验结果阴性。血清学检验结果新城疫(ND)、传染性腔上囊炎(IBD)阴性。病料感染10日龄鸭胚,146小时胎儿全部死亡,皮肤出血,肝特征性坏死灶,尿囊液血凝试验(HA)结果阴性。尿囊液攻击育成鸭,试验鸭全部死亡,病变典型。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某养鸭专业户分9栏饲养29日龄雏鸭1600只,1998年4月11日晚,在65kg雏鸭饲料中拌喹乙醇125g,饲喂7栏共1300只雏鸭,另2栏300只由于喹乙醇不够而只喂普通雏鸭料。次日上午发现,饲喂喹乙醇的7栏鸭死亡300多只,倒地抽搐、濒死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区和同一鸭场隔3个月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RA)菌株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等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新兽药鸭菌消对RA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7 mm,对人工感染和临床病例治疗试验结果,治愈率分别达95.0%和91.2%,比氯霉素、氟哌酸、青霉素的平均治愈率高46个百分点,在各地推广应用200多万羽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1998— 1999年湖北省武汉、孝感、潜江市等地免疫鸭肝炎 (DH)疫苗的雏鸭发生以肝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通过对病死鸭病理剖检及病原分离 ,确诊为DH ;对部分鸭群用DH超免蛋黄液进行预防性治疗 ,获得理想效果。1 发病情况病鸭多为免疫DH疫苗的 7— 14日龄雏鸭 ,无品种间差异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 ,病鸭呆滞、腹泻 ,死前出现运动失调、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在调查的 9群雏鸭中 ,其中 1群于 7日龄发病 ,死亡率为 70 .0 % (35 0 /5 0 0 ) ;鸭群出现病鸭后一般3— 5d全群鸭即被感染 ,免疫过DH疫苗鸭群多在 3— 7d发病 ,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17.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测定鸭肝炎病毒强毒株、中毒株和弱毒株对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毒力毒株对鸭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呈现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病毒毒力有一定关系,但和接毒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PA)是引起鸭群传染性浆膜炎的重要病原菌。国内从1980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和广州发现本菌存在。福建至今未见资料报道。此次作者等从3只突然死亡的康贝尔鸭中,分离出3株鸭疫巴氏杆菌,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1988年1月中旬,福州市某鸭场送检3只7周龄病死鸭(康贝尔种)。以无菌操作解剖,取心血和肝、脾、气囊等脏器作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2月,辽宁、吉林等省部分地区鸭群发生一种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和免疫学试验,确诊为鸭瘟。 (一)流行病学调查 据文献记载,鸭瘟是我国南方鸭群的常发病,北方罕见。辽宁、吉林等省为发展养鸭事业,于1984年12月从长江以南大批引进种鸭,之后鸭群发病,并大批死亡。1985年1~2月为发病死亡高潮。经调查梅河口市某养鸭户原有由哈尔滨引进的康贝尔鸭45只,后与南方新引进的50只康贝尔鸭混群,于混群第6天原群鸭出现死亡,经各种药物治疗均不见效果,于第13天原群45只全部死光。某乡政府引进一批南方鸭,由厦门装车时为3700只,一路上大批死亡,到梅河口市时只剩2900只,运到单位后死亡继续增加,直到注射鸭瘟疫苗后才逐渐平息,于注苗后10天停止了死亡,死亡率达50%左右。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20.
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雏鸭的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anatipestifer)人工感染 7日龄雏鸭 ,对其进行了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结果表明 ,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 2 4h后 ,感染鸭开始出现死亡 ,且在 4 8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 ,在感染鸭的心、肝、脾、肺组织出现纤维素性炎症 ,脑和肾组织分别出现脑膜炎和坏死性肾炎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