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2.
论王充与王符的宗教神学批判和社会政治批判李少惠王充与王符在中国思想史上各自占有光辉的一页。王充哲学标志着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高峰,他不仅把先秦以来的精气说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建立起唯物主义元气一元学说,而且对两汉以来种种神学迷信进行了全面的扫荡,形...  相似文献   

3.
曹海林  梁晓芳 《前沿》2002,3(2):2-4
人民主体论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哲学基础。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论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是对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论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含义 ,认真探索先进思想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对当前的“三个代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如果我们去认真研读《论科学技术》,就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在这本著作中的体现,井会真正领悟到江泽民同志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一、对知识分子作用、地位的定性和评价,使知识分子承担起“科技兴国”的重任1990年5月3日,江泽民同志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讲话指出:“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  相似文献   

6.
王充与王符元气论之比较李少惠元气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思维成果之一,产生于汉代,并由王充和王符予以整理和系统化。二王批判地继承《管子》、《淮南子》的元气学说,抛弃《纬书》的意志之天,吸取其中“元气产生天地”的合理内核,对“元气”范畴重新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7.
论《蒙古秘史》的政治思想朋·乌恩一、“天之家族”正统观1206年蒙古国的建立,使成吉思汗登上了全蒙古之合罕的宝座。那么,《蒙古秘史》是如何总结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呢?作者们提出:“成吉思合罕之根源,乃奉天命而生之孛儿帖赤那,其妻豁埃马阑勒。”“根源”与...  相似文献   

8.
王柳丽  王新 《传承》2007,(6):104-105
“学”为科学之“学”,“技”为“技艺”之“技”。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西方科学思想在科技专家和洋务派的大力推动下,逐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主流。而中国传统科学中“技”为主体的特征导致了中国科学发展并未能培养起国民的科学素质,在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论的提出就是将科学之“学”误作技术之“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础 ,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提出新的科学依据、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新的任务 ;使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特征等思想在新的实践中获得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 ,为我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为我们推进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帝国主义论":内容、原因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帝国主义论”是21世纪美国称霸世界的理论范式。美国“新帝国主义论”的兴起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历史“合力”的结果,其与列宁时期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生产关系的本质上仍是一致的,是帝国主义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殊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1.
余海 《新东方》2006,(2):31-32
王阳明是继朱熹之后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然而他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与禅宗思想也有着特定的关联:既有对禅的吸收,又有对它的排斥。可以说正是受禅宗的影响才有了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而就在其核心思想上,对禅的吸收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先来看“心即理”。《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空论》中说:“心是道,心是理。则是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祖钦禅师语录》:“事不自立,因理而显,理亦心也;……事本无名,因理而得,心即理也。”而“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1…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是公安部的重大决策,深得民意,成效显著。但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防止和克服五个误区,即防止和克服“应付论”思想、“畏难论”思想、“部门论”思想、“轻防论”思想和“冲突论”思想,坚持查防并举、标本兼治,把“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总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论“命”观念的心理意义董江阳一“命”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多重的含义。就人与周遭境遇之间的关系而言,命的涵义主要是指命运,即不知所以然、自然而不可免的意思。人在生存中尽力尽能,奋斗过了,努力过了,而仍然招致不期然而然的遭遇,莫之致而至的事态。对这...  相似文献   

15.
“两课”是我们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两课”教学的得失成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关键性影响。在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当从分析“两课”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特点入手,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在“两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主渠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6.
回应“货币的本质规定究竟是什么?”的批评,需要重申并集中阐释“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中的一些观点:不仅要看到货币商品的“一般性”,而且要看到它的“特殊性”,还要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在人类劳动的社会性、从人与人劳动的社会联系的层面理解和把握货币商品的本质规定;在货币的本质问题上,不能以“一般论”排斥、取消“特殊论”。  相似文献   

17.
吴绍丽 《湖湘论坛》2001,14(5):30-32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于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思想之际,重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一书倍感亲切,尤其感到该书所阐明的思想意识修养问题与“以德治国”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感到重新学习和研究刘少奇《论修养》一书,对于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论修养》对共…  相似文献   

18.
徐楷  汪田丰 《前沿》2004,(1):6-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确立了根本指导思想 ,注入了新的动力 ,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根本上说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为“三个代表”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三个代表”思想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 ,是当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主体问题的探索,继承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实践活动主体论”的思路。邓小平主体论思想的真正特色是在实践论的基础上,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科学揭示中实现了主体论与历史观、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唐光怀 《湖湘论坛》2006,19(4):10-12,20
邓小平舆论监督思想由“意义论”、“目的论”、“原则论”、“艺术论”和“绩效论”等“五论”体系所构建,成为了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舆论监督、舆论导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