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公司中的隐名投资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包括隐名投资人与显名投资人相互间的权利义务、隐名投资人和显名投资人与公司以及第三人的法律关系等。本文首先界定了隐名投资的概念、特征及类型,从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认为股东的确定应根据隐名投资人是否直接以股东名义行使权利的不同情况来区别对待;构建隐名投资人、显名投资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应基于保护交易安全的理念,以保护善意第三人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雷金牛 《法学杂志》2014,(3):126-137
公司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为了遏制公司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的滥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司债权人利益,英美法国家系列判例发展了"刺破公司面纱"规则,继而这一规则被大陆法系国家所吸收,称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公司人格确认制度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一张一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然而,在隐名投资人滥用公司人格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因为隐名投资人并非公司股东,即便刺破"公司面纱"亦无法追究隐名投资人的责任,因此必须再次刺破隐名投资人头上的第二重面纱——名义股东面纱,以追究隐名投资人滥用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3.
隐名投资及隐名投资协议公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平 《法治研究》2009,(3):97-99
实践中,隐名股东为保护其作为公司投资者的权益,时常通过签订《隐名投资协议》的方式来明确其享有的权益以及隐名股东和公司之间、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隐名股东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为了赋予《隐名投资协议》更高的效力,也往往希望通过公证来确定其协议的效力。公证机构也就面临了《隐名投资协议》的效力及如何进行公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隐名投资人股东资格认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河北法学》2012,(1):100-101,102,103,104,105,106,107
股东是公司关系中最为重要的角色,股东资格又是股东地位的法律基础。隐名投资争议中隐名投资人股东资格的认定遂成为理论及实务界的难题。为了给司法实践提供有效解决的路径,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从厘清基本概念出发,对争议进行类型化的处理,提出借用《合同法》的隐名代理制度和代理人身份不公开制度来解释隐名投资的内外关系,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股东是公司关系中最为重要的角色,股东资格又是股东地位的法律基础.隐名投资争议中隐名投资人股东资格的认定遂成为理论及实务界的难题.为了给司法实践提供有效解决的路径,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从厘清基本概念出发,对争议进行类型化的处理,提出借用《合同法》的隐名代理制度和代理人身份不公开制度来解释隐名投资的内外关系,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探析公司隐名投资的现状与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红 《政治与法律》2003,(1):117-121
公司隐名投资是一个存在范围极广却很少有法律明文规定的领域,故而对公司隐名投资的讨论也相对甚少。法院对于如何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已困惑多年,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碰到这类问题的法院只能自行摸索,个案判决的思路和所援引依据相去甚远,影响了我国司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本文从我国隐名投资的司法现状入手,从大量的案例中分析了隐名投资的成因和解决的思路,对隐名投资的概念及其与隐名合伙的区别作了界定,最后对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的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隐名股东的实质性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行政与法》2009,(10):92-94
尽管隐名股东在公司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公司法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隐名股东的实质性条件则成为隐名股东案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地方的规定和司法实践,对认定隐名投资人股东身份的几个实质性要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潮流的推进,我国进行投资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隐名出资这一种投资方式也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由于投资关系的复杂性,在现实中隐名出资人和显名股东、公司以及第三人之间的纠纷就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公司法解释(三)》的逐条分析,力求对我国的隐名出资相关法律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公司中的隐名股东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其认识不一。本文对隐名股东中值得研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即:隐名股东与相关概念的区别,隐名股东的股东身份认定和隐名投资引起的三种主要法律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隐名投资现象不断涌入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股权争议纠纷,扰乱了市场的秩序,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因此,《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对隐名出资做出了具体的规制,然而,该司法解释突出了隐名出资人面临的风险,本文将详细阐述在该解释规制下隐名出资人所要面临的种种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以帮助隐名出资人应对其所面临的风险,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修闻 《法制与社会》2013,(31):95-96
隐名股东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但是目前在我国隐名股东早已屡见不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但现行法律体系中欠缺与隐名投资相关的完整法律制度,司法实践部门对于隐名投资纠纷裁决缺乏统一的口径.鉴于有限公司中发生的隐名投资行为更具普遍性,其所涉法律关系也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其所涉法律关系进行细致地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勤 《中国公证》2014,(12):42-44
正一、隐名合伙概述隐名合伙俗称"暗股",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经营之事业出资,从而分享其营业利益并分担其所生损失的契约。隐名合伙根源于康曼达契约~①。出资不显名投资人为隐名合伙人,出名投资人为出名营业人。据其概念,隐名合伙具有以下的特征:(1)隐名合伙的契约性。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认为隐名合伙具有合同属性,如一般合同一样具有相对性。在隐  相似文献   

13.
胡健 《法制与社会》2012,(25):109-110
有限公司隐名出资是一种法律行为,在没有法定的无效情形下,其投资权益应该受到保护。基于商法的基本原则,隐名出资者的投资权益只能限定在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形成的债的范畴内,隐名出资者并不能成为公司的当然股东,不能享有股东权益。但为保护隐名出资者的权益,有效处理隐名出资所产生的纠纷,应当设置隐名出资者有条件成为股东的制度,赋予隐名出资者以股权期待权。  相似文献   

14.
隐名合伙是在出名营业人与隐名合伙人之间发生的一种内部合同关系,与借贷合同、委托合同、租赁合同、雇用合同存在不同的制度价值和技术设计。它是公民投资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不可替代的重要法律形式,也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我国应当对隐名合伙这种成熟的投资经营模式予以明确承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朱晖 《法制与社会》2011,(31):96-97
外商投资企业中固隐名投资引发的股东资格确权诉讼是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纠纷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新旧忪司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相关立法均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对此认识也不统一。为此,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力图解决隐名投资引发的法律问题。本文主要从隐名投资引发的法律风险,探讨隐名投资股东资格确认相关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6.
吕斌  廖崇道 《法人》2009,(4):68-69
出于各种原因,隐名投资已作为一种投资方式为众多公司所采用,但这种方式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可能远高于其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涉及到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隐名出资人与公司以及隐名出资人与第三人之间不同的法律关系,容易引发隐名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的股权权益归属纠纷、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确认纠纷、名义股东股权处分行为效力纠纷以及出资瑕疵责任纠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公司法解释(三)》总结了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对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依据《公司法解释(三)》对隐名股东资格确认及存在隐名出资情况下的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进行了解析,并对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理解和适用《公司法解释(三)》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隐名合伙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的康曼达契约。隐名合伙是指当事人以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约定一方对另一方所经营的事业出资,不参与经营,分享经营利润,并在出资范围内承担经营损失的合伙。经营的一方称为出名营业人,出资的一方称为隐名合伙人。我国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立法应该设立隐名合伙制度,但是在具体模式上,现存在很多争议。本文认为从隐名合伙的性质上看,隐名合伙属于契约,应作为一有名合同纳入合同法之中。  相似文献   

19.
邓彬 《法制与社会》2014,(7):112+118-112,118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在满足市场经济主体获得利益需求的同时,又保护自己的身份不被外界知晓,隐名股东从公司法的颁布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风雨历程。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和作用。但是出台的公司法解释三并没有从跟本上解决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纠纷,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解释(三)》没有对其身份给予确切认定,其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中的一份子在法律地位中仍处于一个比较不明确地位。在现实实践过程中,由于隐名股东法律资格无法认定,往往具有不利性。这种现象引起了法律学术各界的关注,但是尚未达成共识,这个问题仍有学术研究和探讨的空间。有限责任公司资格认定的相关投资领域相关纠纷也显著增多。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南京市经济开发区内的南京大贺传媒有限公司、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有限公司等相关公司企业,对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相关单位,对社会不同群体关于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以期能够给这一问题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20.
隐名股东是一个存在范围极广且现存的公司法未做出明确规定的领域,因隐名股东引起的纠纷频繁发生,但法律尚未对其提供规范。本文针对现实中存在纷繁复杂的隐名股东问题,对隐名股东的种种法律问题作一些探讨,首先阐释了隐名股东的定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于不同情况下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探讨,来解决因隐名投资而产生的纠纷。本文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期能够为司法实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