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确理解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尤其是明确认定其应当遵循的规则,是正确处理交通肇事疑难刑事案件的重要保证。认定时应遵守的规则包括:交通肇事行为的有罪性;定罪的纯粹性;行为人对交通肇事的明知性;逃逸目的的特定性;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性;逃逸行为的单纯性。  相似文献   

2.
交通肇事逃逸使得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导致危害结果进一步扩大.同时给公安交警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相当难度。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是一种不作为.把犯罪嫌疑人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全面充分考虑.才能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作出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全面推进交警队伍规范化执勤执法工作,交警规范化执勤执法意识、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意识、惜岗尽责意识明显增强。今年,民警执勤执法投诉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8%,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破案率达78%,较好地保障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10,(12):35-35
今年10月6日上午,四川省盐亭县公安局八角派出所接到报案,肇事司机吴某撞死行人后投案自首。但这起交通肇事案在尸检时出现疑点,法医在死者颈部发现了掐痕,完全不符合交通肇事损伤特征。经警方再调查,查明死者杨某系机械性窒息死亡,其颈部损伤系人为形成。吴某不得不交代了交通肇事后故意杀人的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5.
因为同名同姓同籍贯的缘故,綦江男子李家桥一度为江津男子李家桥在广东省高要市犯下的交通肇事逃逸罪行背了黑锅,结果被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逃逸不仅给当事人及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痛苦,而且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如何预防交通事故肇事案的发生,应该引起社会和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泯灭的良知     
今年1月8日,云南省永胜县警方在大理、楚雄警方的配合下,成功破获了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抛尸案,犯罪嫌疑人周仕云、周仕勇兄弟俩双双落入了法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单位犯罪的数量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而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案件认定和处罚的却十分鲜见,立法的积极踊跃与司法反映迟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单位的犯罪打击不力,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认清单位犯罪的严峻形势,分析单位犯罪案件审理难的原因,对于有效打击单位犯罪,扼制其发展蔓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警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公安一个清白。这是中国公安史上的一个创举!莱州市公安局是我国公安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他们“110服务全社会,全社会共建110”的经验,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是,1997年10月,在一次民意测验中却得到这样的反馈:“110最好,交警对交通肇事处理最差!”多年来,交通肇事关门办案,办案人员权力过于集中,责任认定随意性大,关系案、人情案确实有隙可乘。在清醒认识到这一弊端后,局党委大胆做出决定:警务公开,严格执法,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他们首先从交通肇事责任认定开刀,由关门办案改为开门办案。…  相似文献   

10.
备受瞩目的孙伟铭案已尘埃落定.法院认定孙伟铭追尾后逃逸途中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定性是准确的.但该案终审判决书中判决理由的定性部分,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目前,社会舆论对于交通肇事者要求严惩的呼声日益高涨,更有论者主张将危险驾驶行为予以犯罪化,此时秉持理性的刑法理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规定直接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犯罪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文章通过介绍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劫持船只、汽车罪和交通肇事罪,就实践中如何认定危害交通安全的有关犯罪,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恐怖主义犯罪与极端主义犯罪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行为与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行为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两者相互并存、交叉是司法常态。目前各地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在罪数认定与刑罚裁量方面做法不一。故依据行为方式差异与行为对象差异,对涉案行为进行类型化认定;同时考虑该类犯罪的特殊动机、目的要求,对于确定入罪标准与罪数形态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杨静 《世纪桥》2009,(3):89-91
恐怖主义犯罪具有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恐怖主义犯罪具有暴力性、国际性、智力性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国际犯罪。当前恐怖主义犯罪愈演愈烈,给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穷的痛苦,并已对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单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努力难以有效根除,所以,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交通肇事案件的高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文结合办案实践,从交通肇事案件的现状和成因入手,试图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遏制该类案件的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也愈演愈烈.虽然我国《刑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罪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但是对该罪的一些疑难认定问题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争议.这些争议包括:对商标权犯罪对象的认定;对反向假冒行为刑法上的认定;对违法所得和非法经营数额与既遂未遂的关系与认定;对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关系与认定等.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黑社会性质犯罪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社会危害性极大。其在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经济手段、社会控制、外部关系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存在着犯罪方式隐蔽化、犯罪领域扩大化、因贫涉黑规模化、犯罪成员精英化、成员身份政治化、犯罪区域国际化等发展趋势。因此,必须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大主流文化宣传力度,强化打击惩治职能,打黑与反腐同步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8,(6):16-16
3月9日,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在报告附件中提到两件民事案——“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和“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案”。这两起民事案都曾引发热议,前者是医生劝阻老人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老人意外病发身亡,一审法院判医生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终审判决做了纠正。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针对我国刑法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处罚过轻,导致检察机关侦查取证难等问题,建议尽快修改刑法,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标准加以明确。并建议加大处罚力度,对犯罪嫌疑人不能说明其巨额财产或者支出的合法来源,则应当按贪污罪或受贿罪从重处罚。这样既有利于侦查机关对此类犯罪的准确认定,还有利于严厉打击和震慑犯罪。  相似文献   

19.
金融犯罪危害金融安全,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系统大案要案层出不穷,涉案金额触目惊心,有的从犯罪到被查处往往时隔10多年,有的直到犯罪分子携款潜逃后才案发,由此暴露我国查处金融犯罪工作的薄弱。本文就此提出构建反金融犯罪专业缉查机构的设想,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从而维护国家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0.
曹廷生 《唯实》2009,(12):71-75
根据翻译理论的忠实和通顺原则,scienter应当翻译为“欺诈的故意”。美国刑法中,scienter主要应用于证券期货领域,是认定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欺诈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作为由判例法发展而来的scienter,其认定标准、适用范围等方面的规则,对我国证券期货犯罪立法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