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新疆,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关乎到新疆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乎到新疆顺利完成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没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我们要实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就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2.
魏琪 《实事求是》2013,(1):101-103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农牧业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法值得深思。结合新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文化自觉"应该成为全新疆人民的普遍观念,我们要正确处理新疆民族文化的扬弃和创新的关系,理性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以更加自觉与自信的态度扎实推进新疆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这一命题,这是新时期新疆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凸显了文化建设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建构和谐文化,促进社会稳定,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疆文化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4.
董江爱 《探索》2016,(4):63-69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文化治理与国家文化安全密切关联。边疆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完整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构成要素。同时,边疆民族文化也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一方面,我国边疆地区存在着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之间的张力,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利用,在民族与国家之间制造矛盾与分裂,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边疆民族文化的衰落、民族文化产业的薄弱和外来异质文化的介入也会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加强边疆民族文化治理需要将边疆民族文化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构建包容性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把边疆民族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同时要提高边疆民族的文化治理自觉性,激发边疆民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国家文化认同,共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
新疆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挖掘民族文化深厚的资源,加快推进文化统战工作,对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继承又创新民族文化,利用文化资源服务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推进新疆文化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各民族在适应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必然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这种差异和不同也必然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发展。现代文化提倡在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一体多元的发展,以此来减弱文化冲突的影响,力图通过现代文化的引领,实现各民族对共同文化价值的认同,使民族和谐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对于新疆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跨越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必须明确新疆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中华文化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民族与宗教问题复杂、文化多元的现象较为突出。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探究以多元文化为视角,以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为依据,尝试针对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来促进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国家的生命线。认同是团结的前提,先要形成认同的共识,才能达到团结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的思想,为我国更好的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问题始终是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在新疆工作全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做好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要努力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突出反对民族分裂、创新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纵观 2 0世纪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所走过的道路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新疆各民族文化能有今天的繁荣和发展 ,无不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汗水 ,离不开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新疆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突出“三观”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民族与宗教问题复杂、文化多元的现象较为突出。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探究以多元文化为视角,以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为依据,尝试针对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来促进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勤  李月明 《实事求是》2013,(3):97-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生态文明不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种先进理念,而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为全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数千年来生活在干旱区绿洲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我们培育和发展现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立峰 《唯实》2011,(12):62-66
当代中国的文化个性面临全面的价值挑战,但当代中国的发展也赋予了我国的文化个性广阔的发展机遇。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个性将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心态,民族文化个性走向世界更具有现实可能性。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始终以高扬个性原则、展现开放特征、突出创新能力为选择范式,必须突出彰显当代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个性和民族个性,在高扬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旗帜的同时,以理性的态度去完成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内容的现代转换,筑起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支柱和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认同的建构不仅仅具有指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现实层面性,也具有对当下的、显在的、直接的现实的超越性,指向认同主体的潜文化境遇、隐文化境遇、元文化境遇。因为文化认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或政治、文化的问题,也更多地深入到诗性与审美性的层面。在建设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效果与影响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强化先进文化对潜在文化记忆、隐在生活体验、文化共同体作用的植根性,更好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突出特色。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李月明 《实事求是》2023,(5):105-112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疆解放、发展和建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英勇奋斗、无私奉献而形成的不朽史实、传承的革命精神、留下的历史遗迹、创造的建设成就。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红色教育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抓手。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滋养润泽作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加强文化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文化建设,要抓好四个着力点:精神提炼要突出"深",队伍建设要突出"实",环境营造要突出"特",活动开展要突出"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并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中,我们既要承认各民族的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以此来达到各民族的相互尊重、彼此团结、共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认真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文化领域里的渗透活动,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6-30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调的都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除具备经济、社会战略性质之外,具有相当重大的政治性担当。这一提法既注意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事业中文化与政治的联动关系,也颇得古典语境中的“文——化”之精义,具有深刻的政治意涵和明确的政治指向。国族认同构建是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应有之义和生动体现。当前新疆尤其需要廓清现代民族政治理论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借此开展对传统民族政策的适度反省,必须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在政治理论问题上的认知度与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鉴别力,引导各族群共同构建与强化国族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