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11,(10):92-92
晏子位居宰相,他辅佐齐王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有一位下属叫高缭,为官三年,从未做过什么错事,但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这样不合情理,都来劝阻。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官满三年,又没有过错,  相似文献   

2.
据《说苑·臣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有一天突然辞退了在他手下当门客(幕僚)三年之久高缭,其他的士大夫对此深感不解,问道:“高缭在你身边做事三年,从没办错过事,你不给他奖励也就罢了,为什么还将他辞掉,这样做太不合情理吧?”晏子回答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弹直,用斧头来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在其手下为官3年、一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说:"我是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用斧头来砍,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缭3年来看到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4.
明代张居正曾说过一句颇有辩证思想的话: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近读晏子治阿的故事.恰好可作为这句话的注脚。据《晏子春秋》记载:当时尚未成名的晏子被齐景公任命为东阿的地方官,三年以后,晏子的坏名声就传遍了整个齐国(“毁闻于国”),齐景公很不高兴,决定免去晏子的职务,晏子请求再干三年,并保证一定会得到国人同时称赞(“誉闻于国”)。景公答应了他,三年以后,果如晏子所言。景公非常高兴,决定大大奖赏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并明确指出:过去治理东阿,因为修筑道路、举贤任能、…  相似文献   

5.
《说苑·君道》中记载:有一天,齐景公宴请百官之后,同大家一起射箭取乐。每当景公射出一支箭,文武百官都会高声喝彩,即便脱靶,那些人也是"堂上唱善若出一口"。于是,景公便沉下脸,失望地叹息,丢掉了弓箭。事后,臣子弦章进来,景公对他说:"自晏子过世之后,十七年来没有人指出过我的过失。刚才射箭时,我脱靶了,那么多人竟然还一起喝彩!"  相似文献   

6.
曾小梦 《求索》2010,(11):244-246,252
《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籍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全书共引《诗》24次,引诗者多为晏子,兼有齐景公、叔向等人。晏子引《诗》主要是将《诗》作为论说礼治、德治、仁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依据,增强劝谏的说服力,可见《诗》在其中发挥着理论依据的功能。《晏子春秋》引《诗》,反映了春秋末期《诗》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晏子等人对《诗》的接受,主要代表了当时儒家以外的人对《诗》的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往往都有长处(优点)和短处(缺点),领导干部也一样,关键是对长处和短处要看准。切切不要凭自己的偏见或臆断,视人和自视时将长处当成短处,将短处当成长处。春秋时代的齐国宰相晏婴,是个很有本领的政治家。他有个下属兼亲信叫高缭,人也不错,办事很小心,人缘也很好。只因为对上司一味盲从,喜欢说“好好好”式的随声附和之言,性格上没有任何棱角,晏婴便把他辞掉了。晏婴的解释(大意)是:“我晏婴本人本来是个平庸、无用的人,像一根七扭八歪且又不方不正的木头。必须有人为这根木头划线,用斧子去削,用刨子去刨,才能制作出一件像样的器具。而高缭…  相似文献   

8.
“好人与贼 ,谁该怕谁 ?”这个在理论上、应然上明明白白的问题 ,在实践上、实然上却并不如此简单。某些好人碰上凶恶的坏人就心惊胆战 ,这种现象古今中外都有。早在战国时期 ,秦国的大臣尉缭就探讨过“众人怕贼”的社会现象 :“一贼仗剑击于市 ,万人无不避之者。臣谓非一人之独勇 ,万人皆不肖 (不行、不好 )也。何则 ?必死与必生 ,固不侔 (不相等 )也。”(见《汉书·艺文志·杂家·尉缭篇》)意思是说 ,众人之所以怕贼 ,并非一个贼人有万夫不挡的勇力 ,而是因为“一贼拼命 (必死 ) ,众人惜生 (必生 )” ,这种不等式使贼在气势上先压倒了众人…  相似文献   

9.
中文月课     
中文月课Yanzi多年以前,齐国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在都城大门旁边另开一扇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他说:“出使到狗国的,从狗门进。我现在出使楚国,不该从这扇门进。楚国的礼宾官只好引导他从大门进入楚国都城。晏子见了楚王,楚王问他:“...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手下为官三年、一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却说:高缭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所以我只好把他辞掉。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无独有偶,解放初期,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每遇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都想听听秘书的意见,可某秘书总是唯唯喏喏:“首长决策英明,太好啦!”久而久之,陈毅感到听不到不同意见的危险性,于是便将那位秘书调离了岗位。常言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要改正过错,一方面当然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己发现并改正过错,另一很重要的方面则是要靠同志之间…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 晏子使楚时,楚王为了羞辱晏子,说楚国的小偷都是齐国来的。晏子则反唇相讥说了一则“橘过淮则为枳”的著名寓言,一下将了楚王一军。晏子所说寓言含义非常深刻.揭示了环境对于人的塑造是何等的重要。其实,在干部任用过程中,也经常会碰上类似于这样的情况。一名干部,在某一岗位上.或在某一地方工作起来总是那么不顺。结果是,上级不高兴,下级不满意,自己更是憋了一肚子气。耐人寻味的是。一旦换一个工作环境,那位众人眼中的“庸人”却往往能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2.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的名臣,他足智多谋,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被委任为东阿地方长官。只任职三年,就有好多人四处告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包括其手下和身边左右的人,都告晏子治理东阿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齐王召见他说,我也无可奈何,虽然我知道你有本事,但众怒难平,只有罢免你了。晏子很严肃地立下军令状,保证能让齐王在全国听到晏子的好名声。三年后,果如其然,齐王很高兴,大宴群臣,就要提拔重用。这时,晏子向大家说,过去三年,我尽全力为老百姓做实事。修路筑桥,动用民力,整顿社风,那些懒惰…  相似文献   

13.
听话有心     
浏览古书,忽然想到听话有心这个题 期,梁漱溟要求改善农民待遇,说城市工目 。 人在九天之上,而农民却在九地之下。毛 一则记录晏子的故事叫“莫三而 主席当众斥责他自以为比古代四大美人还迷”:晏子访问鲁国,鲁哀公问道:“俗 美,“但是对我来说,你很丑陋”。历话说'凡事不和三个人商议,就要迷惑'。 史终于证明,即使是毛主席这样的智者,而今我凡事都和全国人谋虑,可鲁国仍难 一旦离开了谦虚谨慎,也就不容易听进梁免于乱,这是为什么?”晏子一语中的: 先生的一番为国家计、为民众计、同时亦“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但他们都异 为新政权计…  相似文献   

14.
《尉缭子·将理第九》云:“凡将,理官也,万物之主也,不私于一人。夫能无私于一人,故万物至而制之,万物至而命之。”意为将帅如同法官,必须正直公正,不偏私于哪一个人,这样才能妥善合理地裁决各种事情。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正直公正更是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每个领导者都需要跟随者,跟随是对领导者有信心的表现,是一种信任行为。但只有当领导者本身正直公正时,这种信心才会产生。美国管理学会(AMA)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企业家最被员工重视的三种品质是:正直、有领导能力、有才干。而正直又是这三种品质中最为员工所推崇的。因此可以说,企业…  相似文献   

15.
编演课本剧     
《晏子使楚》是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的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本文故事情节清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精妙无比,情节富有戏剧性。课文学习完后,师生意犹未尽,于是布置了编演课本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晏子春秋·外第七篇》中记载齐景公曾让晏子去治理阿县(今山东省境内),晏子干了三年,绩效很显著,但景公责怪他“治而乱”,晏子于是“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期至,景公迎而贺之。这时晏子道出了前后不同的个中秘密:“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贷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彼池之鱼,入于权家。”  相似文献   

17.
晏子的车夫     
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史记》上说他“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即使这样.他仍能谦冲自牧,谦诚待人.  相似文献   

18.
《华阳国志》说:羌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对“昆”与“叟”的命名研究,很有人涉及,这于解决楚民族起源问题正乃一把钥匙。一、昆与卵许慎释“昆”:“同也,从日从比。”徐锴也说:“日日比之是谓同也”,望文生义,不足训。《尔雅·释鱼》曰:“鲲,鱼子”,《郝疏》:“凡鱼之子,总名鲲。”一语启人茅塞。鲲是鱼卵,“昆”莫非是卵么?循着这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20.
两汉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善说》篇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上听榜枻越人唱歌的情景及越人所唱的《越人歌》一首。这首《越人歌》的族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壮族文学史》认为.“《越人歌》是一首有文字记载的、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古老壮歌。”壮族语言学者韦庆稳先生从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