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任重而道远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现代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发生全方位转型的过程,其基本内容是由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宗法社会向商品经济占主导的工业─—法治社会演进。从全球范围观之,这一转型是以15、16世纪南欧的资...  相似文献   

2.
尼采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反思、批判、重估一切旧有价值的同时,设想了一种“强力意志”的新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他的整个文化哲学思想,又始终如一地建立在对人的深层理性反思与现实关怀基础之上,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价值论的启示。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尼采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健 《探索与争鸣》2006,(12):25-26
在统一的中国文化形成之前,抽象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是以地域性文化的形式而存在。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在不同的人文习俗、地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熏染、影响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性文化。这些区域性文化各有特点和所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与此同时,一些区域性的文化也多多少少存在着某些局限。认真考量这些区域文化的形成、特征以及历史发展和影响,对于区域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刊刊发5位学者的笔谈,旨在将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被尖锐地摆到了中国人民面前,从此开始了长 达半个多世纪的伟大尝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实现的。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在全面荡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伟华 《求索》2008,(8):178-180
在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基督教文化深入影响其符号层、结构层和功能层等各个层面。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既是内外两股力道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使然。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努力研究、发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和阐发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思想,从而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全面跃升,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三个方向,然后分析了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启示。从近代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将现代的政治文明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将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相结合,处理好制度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但目前国内文化自觉的研究还存在着理论内涵挖掘不足、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以将文化自觉理论导向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张冉 《人民论坛》2011,(10):230-231
文化自觉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但目前国内文化自觉的研究还存在着理论内涵挖掘不足、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以将文化自觉理论导向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基层社会治理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有效运行的坚实基础。中国在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基层社会治理文化,这些社会治理文化以思想本身的结构形式出现,奠定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的基础。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文化主要有乡亭里制、乡绅治理、乡规民约、社会治理、以礼求和等。当前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正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需要汲取传统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与智慧,需要秉持以礼求和的理念,重塑乡规民约的权威,重构新型社会共同体,以此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实现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的发展除了受自然资源的影响之外 ,更与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资源密切相关。中国西部地区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精神是逆向、或是顺向 ,从不同角度与现代社会相应和。西部开发需要从深层次挖掘其文化精神的现代潜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寻找到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正确路径,唤起人们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让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方晓彤 《前沿》2008,(6):51-54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力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应及时清除既有文化的积弊,实现文化的转型和创新,建立起与时代“脉搏”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慈善演进过程中,存在传统慈善、近代慈善、当代慈善三种类型,经历了近代与当代两次历史转型。传统慈善是一种养济型慈善,无论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理念,均与农耕社会相适应,体现了对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传统慈善的近代转型,并非自身发展结果,而是千年未有变局的时代要求。近代转型后的中国慈善,开始从养济型向教养型转变,但也表现出一种夹杂新旧、兼具中西的“过渡时代”特征。中国慈善的当代转型则正式起步于21世纪初,目前尚在进行之中。当代转型之际的中国慈善,出现了全新的事物与观念,但仍保存着部分传统习惯。梳理中国慈善的传统历史与两次转型可知,中国慈善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其理想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其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生的和谐与大同构成了传统中国文化内在价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也确定了中国社会阶层整合实践的目标与方向,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如何面对与适应西方文明现代性潮流并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转型与重塑的全部内容.以“理义”流变为核心的文化融通与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密不可分,同时受到源自不同时期国家政权建设的影响,作为嵌入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中的核心文化思想,儒家文化已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常性、大众化与包容感是当代中国文化融通的明显特征,并贯穿与弥散于整个中国社会,现代性与民族性构成传统文化转型的内在目标,以文化融通为内涵社会建设将为重新认识与反思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阶层结构变迁与阶层关系整合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知识界兴起的文化热潮几乎波及所有学术思想领域,各派学者各持己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争论。这次文化热的焦点就是如何评价我国传统文化,但是无论是主张“全盘西化”,还是主张“国粹化”,或主张“扬弃”说,都没有形成令人信服的观点。咨其症结就是学术界对我国传统文化还缺乏深层结构的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各社会性要素的总和,是包含有各种文化现象的大系统。  相似文献   

17.
唐志君  覃小林 《前沿》2008,(6):85-88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潜在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其自我保存与现代化变迁之间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张力关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和谐文化为目标,发展先进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对联是根据汉字的一些特性构成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每字都只有一个音节,且一般均能单独表示一个概念:它不实行词的连写,原先行文采用竖排方式书写,这些正是对联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而其他民族的拼音连写文字,是无法构成对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联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多内涵丰富,色彩缤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们适应其赖以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不但在过去,直到今天仍对少数民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现代化的发展时期。我国各少数民族不论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水平或处于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都不可…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青年观念文化的转型文献良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时期。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必然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本文将从青年价值观的转化上来分析青年精神文化的转型特征。其一,文明价值取向上,从物质第一型重新转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