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境内多民族交错杂居,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与此相适应,自秦、汉设置郡县以来,郡县制度在云南有一个发展过程,就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由“边”变“内”。秦、汉时期,云南是属于四川的“边郡”;西晋、南北朝设宁州,但在全国各州中云南还是“边州”;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2.
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二十公”的精神实质,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下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公安工作的中心和各级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云南的公安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结合云南实际,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推动“二十公”精神在云南的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入滇者对云南的感悟和解读都各不相同:把云南当作“快乐王国”吗?傣族泼水节上的欢快笑声、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上的热烈舞步,哪一个不是快乐的大写意?把云南当作“体验之都”吗?搬一把藤篾椅躺在鲜花丛中听任南亚热带温润的阳光洒在身上、背一个探险包走在原始密林任由时隐时现的神秘小路引向前方,哪一个不是体验的高层次?把云南当作“浪漫圣地”吗?在苍山洱海间有个风花雪月的邂逅,在神山圣水中有个山盟海誓的邀约,哪一个不是浪漫的全接触?然而,无论人们对云南的感悟和解读多么不同,有一点却必定是相同的,那就是“快乐王国”、“体验之都”、“浪漫圣地”所具有的坚实根基和优良的沃土——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云南社会的和谐。如果没有这个根基,将会“快乐王国”无笑脸、“体验之都”无感觉、“浪漫圣地”无传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已经成为一片绚丽的彩云,装点着云南蔚蓝的天空,扮靓了三迤苍翠的大地。  相似文献   

4.
“妇女蛐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成立暨妇女蛐社会性别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15-19日在云南省委党校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三十余所高校、二十余家科研机构及妇联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员共计一百余位参会。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社科院、云南省妇联、云南民族大学等部门的领导到会祝贺并致辞。妇女蛐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是以“发展中国大陆的妇女蛐社会性别学学科”课题为基础而构建的一个全新项目。在会上,天津师大杜芳琴教授对“发展中国大陆的妇女蛐社会性别学学科”课题做了总结,并由网络筹备委员会对一年来的各项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5.
穆希 《创造》2015,(3):26-27
直面新常态,云南如何借势突围书写“新答卷”?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团的代表和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们持续奏响时代“好声音”,积极为新常态下的云南新发展献计献策.一条条意见建议,承载着公众的期盼,凝聚着社会的共识,让人感受到云南发展的潮涌脉动.  相似文献   

6.
胡越 《重庆行政》2013,(6):88-90
2009年7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桥头堡战略”的系列宣传报道不仅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赢取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配合,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思想战线》2006,32(5):37-42
中国伊斯兰学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明清之际发生的“以儒诠经”文化运动、云南伊斯兰学派的“儒化”及云南学派在中国“回儒对话”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地方性知识所具有的全球意义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开展“回儒对话”的成功经验,应当成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和平友好对话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03,(8):4-7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强调: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山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其中最重要的省情是多民族。做好民族工作对于云南各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边疆的巩固、社会的稳定意义十分重大。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云南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李诚 《创造》2019,(2):7-13
从我国民族构成与分布情况来看,云南民族特色鲜明,民族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和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云南在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上,成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经验”,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认同。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也进入到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0.
岩秒 《今日民族》2012,(1):46-49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民族工作涵盖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如秦光荣书记所讲:“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少数民族群众对新时期民族工作有着更高的期盼和诉求,民族工作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民族工作者“如何做好新时期云南民族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陈列展览,旨在体现云南各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和纺织工艺,反映云南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增进外界人士对我省民族民俗的了解,扩大社会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整个专题展览包含两大部份:服饰和纺织,下辖8个单元。以服饰质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我们给服饰部份前两个单元分别命名为“原始服饰”、“火草、麻、羊毛、棉”,集中展现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发展史的生动画卷。在第三单元“祭祀服装”和四单元“盛装”里,突出展现服饰的文化功能和精湛工艺。纺织部份的四个单元为“纺织原材料”、“纺织…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09,(12):5-5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提起“直过区”(“直接过渡民族地区”的简称,下同),许多人会很陌生,但对于上世纪50年代曾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工作过的老一辈来讲,对其一定记忆犹新。当时,云南对景颇、傈僳、独龙、怒、德昂、佤、布朗、基诺族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不进行土地改革,不划分阶级成分”的过渡政策和特殊扶持政策,使其直接地但却是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今,半个世纪过去,“直过区”发展得怎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他们的脚步如何?今年春,云南省政协与省发改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直过区”,他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分别到怒江、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红河、丽江、保山等州(市)的23个县(市),就云南“直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为期2个月的专题调研,对云南“直过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由省政协提出《关于编制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摆脱贫困五年建设规划的建议案》,以期争取到中央及省对“直过区”的更特殊的扶持。本文是本刊编辑部对联合调研组调研报告的整理、综述。50多年前,“直过区”各族人民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们能否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
1638年夏天,51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在云南近两年的游历生活。他几乎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写下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游滇日记》十三卷。篇幅之巨,占了整个《徐霞客游记》(下称《游记》)的五分之二。为我们留下了有关云南山川走向、河流起源、地形地貌、温泉古洞、历史文物、民族风情、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记载。其中记载的云南民族美食尤其值得关注。云南地处边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之为“化外之地”、“极边之域”。不少人误以为云南民族的饮食多为简陋操制、食之不精。殊不知,徐霞客到云南一看并非如此。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述一次令他大开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云南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既要“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要“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非法宗教活动”,而且还要看到云南各个民族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差异,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央、市委关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支援四川、云南灾区群众前建家园.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及时部署,在市级机关系统中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共产党员带头、公务员带头的“送温暖、献爱心、作表率”社会捐助活动。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1,(11):81-81
壮乡富宁,地处越南和云南、广西“两国三省”交汇处,风光旖旎、资源丰富、民风浓郁、人杰地灵,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港澳和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素有“云南东大门”、“滇粤关津”“云南出海口”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多民族边疆省份,在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集中阐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云南正是我国这一基本国情、这一财富、这一优势的典型缩影。做好云南的民族工作,不仅关系云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也关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少数民族社会改革中首推“和平协商”、“直接过渡”等富有创造性的办法,到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开展边境民族地区“三免费”教育、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开创性工作,云南民族工作走出了许多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去年到云南调研,所到之处都能深切感受到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向上的浓厚氛围,既印象深刻,又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影响云南人才分布不平衡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朝新  侯峰 《思想战线》2002,28(2):75-78
明代是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后的清王朝建立 ,在云南依然推行“尊孔读经”的文教政策 ,普遍设立义学 ,在一些边远民族地区兴办儒学。明清时期 ,云南地区人才大量涌现 ,这既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才分布的基本格局 ,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政治和经济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云南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紧紧围绕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云南实际,为“十一五”期间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