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们积极的情绪体验、个性特征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挖掘美德和能量。积极心理学弥补传统心理学的不足之处。文章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挖掘高职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分析了教师、校园活动、心理辅导等对高职生心理的影响,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在人类快要进入21世纪时兴起的心理学运动。它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新回归,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修改和完善。它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团结,同时积极心理学在发展中呈现的不足和缺点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而实现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对培养学生干部的积极人格品质,营造积极组织系统,提升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学生干部个体成长和群体组织两个层面入手,构建学生干部培养的“双重系统”。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仪器是在心理学实验、研究等工作中用来呈现、控制、测量、计算、检查的器具或设备,它随着心理学发展而进步。一方面在警察心理训练中需要使用心理学仪器,另一方面可直接用于警察心理训练的心理学仪器并不多。警察心理训练中使用心理学仪器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含义、特点和国内常用的测量问卷,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中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倡导要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并努力将其转化为班级的生长点。文章旨在从积极心理学的层面探讨班级管理途径,以期为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心理对学生"三观"的影响、人际关系认知的影响、健康情绪建立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必须合理调节和控制情绪,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善于应用积极心理学去引导学生,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杜惠平,女,1940年9月生于河北省深泽,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后分配到中学任教。改革开放后心理学科恢复,于1980年到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任心理学教师。1989年调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任青教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担任心理学教师,并筹建心理咨询室。2003年9月退休。2006年返聘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健康中心专家。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未来的预备警官,警察职业所具有的高风险、高强度、高应激特点,要求其具有更强大的心理力量去面对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而现行教育理念更多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文章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在《犯罪心理学》课堂,加大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度,探索构建学生积极心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之一,倡导以积极为研究取向,是一门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心理科学。积极心理学的问世为高校辅导员的压力调节提供了新的方法。文章探讨了辅导员常常面临着的身心健康、工作发展、个人成长压力,探索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辅导员压力的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理论研究日益增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主张用欣赏、宽容、积极、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尊重个体,并帮助个体发现自身潜力。这种理念正迎合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蔡春燕 《工会论坛》2014,(1):155-156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积极心理学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积极的品质至上,看重将人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同时对自我体验相对重视。积极的心理学教育观念是乐观向上的,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存在,这是学校心理教育的全新方向,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离不开积极的心理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性;关注青春期个体的积极力量;关注青春期积极情绪与人格的培养;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辨证观,发挥青春期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注重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开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注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性;关注青春期个体的积极力量;关注青春期积极情绪与人格的培养;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辨证观,发挥青春期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注重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开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注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在原来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心理学基础上对心理学进行了有益补充,使心理学的功能变得更完善。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研究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转换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者队伍的责任意识,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从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要包括积极人格特质、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组织系统三个层面。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通过不断挖掘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优化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通过引导和激发积极情绪体验,促进和提升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通过构建积极组织系统,加强和改进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人性论,注重培养社会成员的积极品质,在积极心理学观点的启发下展开对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通过以培养具有职业幸福感的预备警察为教学目的、以训练充满正能量的预备警察为教学核心、以重视学生体验的多样化教学手法为教学辅助、以强化学生自主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主导的教学手段多维度结合,探索构建学生积极品质的若干尝试.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目的是研究人的积极品质,一个社会只有以积极品质作为人的价值导向,这个社会才能成为公正、人道和有效的社会。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理念正好符合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且对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