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事证据闭合性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证据闭合性新探周平我国法学界、司法界对我国刑事证据学中的证据特征(或称特点)已有了颇多的论述,对刑事证据的基本概念、特点与性质上的科学探索,为司法实践中刑事证据的依法准确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刑事证据学中证据的基础理论,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与以严打为背景设计的现实刑事诉讼环境尚处于.磨合状态,其冲突必然在检察职权行使过程中有所映射。检察机关应从检察权运作模式、刑事强制措施运用样态、工作运行机制三个冲突集中的层面进行调适,力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有机运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刑事和解在实践中被大胆运用。为规范刑事和解的适用,可考虑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架构下,将刑事和解纳入刑事诉讼法,与已有的相对不起诉制度结合,建立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刑法修正案(八)》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刑法修正案(八)》是该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具体化,司法实务工作者在适用该修正案时应该注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现阶段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基本刑辜政策。这一刑事政策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蕴涵着符合司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要求,是我们执法的灵魂。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做好刑事执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红桥区检察院在贯彻这一刑事政策方面着重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方圆 《法制与社会》2010,(16):248-24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刑事和解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热切关注。但由于目前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各地关于刑事和解的推广与运用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的滥用与误用。本文以孙伟铭醉驾案与杭州5.7交通肇事案为例,探究当前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刑事审判适用简易程序的做法和体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基于刑事审判的需要,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此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对于基层法院来讲,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熟练运用简易程序,迅速审结大量简单、轻微刑事案件,以腾出精...  相似文献   

8.
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的割裂被称之为"李斯特鸿沟",发展刑事政策在刑法实践中的运用是应然之道,其中要注意刑事政策运用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平衡。本土语境下,刑事政策对刑法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定罪、量刑、刑法解释等方面,实践中出现了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与民意的冲突。如何对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运用进行规范和制约,在实现目标的同时,维护罪刑法定,维护法治与人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确立的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办理各类刑事批捕案件中,全面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即是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应当立足于为人民群众除恶安良,使人民群众增强安全感、安定感。笔者就在批捕环节上如何正确运用掌握这一刑事司法政策,该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语境中,刑法谦抑主义价值理念体现在刑事政策理论和实践中,就是“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概而言之。就是充分认识犯罪发生的必然性和恒久性,摒弃运用刑罚消灭犯罪的理想主义犯罪控制目标。确立容忍犯罪现象和一定犯罪率存在的现实主义犯罪控制目标;树立广义的刑事政策观,综合运用多种预防和控制方式“合力出击”抗制犯罪,优先运用刑法之外的其他刑事政策手段,着重发挥刑法的最后手段作用,把教育改善犯罪人作为狭义刑事政策的根本原则;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犯罪人,在运用刑罚严厉惩治少数严重犯罪的同时。对于绝大多数情节轻微或者社会危害性程度一般的犯罪,则慎用、少用乃至不用刑罚。以损害最小限度的权利自由为代价,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目的,确保社会在有效抗制犯罪的良性循环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刑事审判合议庭三大权利的实现与运用□杨亚克合议庭作为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对合议庭的职责、权限划分不够明确,致使合议庭在刑事审判中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合议庭...  相似文献   

12.
王彬 《政法学刊》2009,26(2):64-69
刑事人身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侦查方法,其运用常常给被检查人的基本权利造成一定程度的侵犯,域外各国立法大都对刑事人身检查制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人身检查的规定存在着缺失与不足,有必要审视域外其他国家有关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比较、借鉴,以完善我国的刑事人身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刑事推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原则格格不入,而本文作者认为,刑事推定的运用既有其实然性,也有其必要性。据此,本文首先指出,无罪推定与刑事推定能够实现契合,无罪推定并不当然排斥刑事推定。继而,作者初步提出刑事推定的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在刑事领域运用推定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汪凌鸿  王敏 《江淮法治》2008,(24):19-19
近年来,舒城县检察院坚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主要运用“刑事诉前保护和教育”处理未成年犯罪,“刑事诉前和解”处理轻微刑事犯罪,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等手段,来化解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彬 《政法学刊》2006,23(4):80-85
刑事搜查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在揭露、证实和打击犯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刑事搜查又是一柄“双刃剑”,运用不当或违法实施则可能侵害公民权利。因此,剖析刑事搜查运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考察域外有关国家平衡刑事搜查运用冲突之立法与实践,完善中国的刑事搜查运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刑事技术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技术是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刑事侦查中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解决的有关证据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根据刑事侦查机关的指派或聘请,由具有专门知识的技术人员,运用刑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含人体)进行鉴定并做出相应结论的过程称刑事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工作,在积极开展“严打”斗争的同时,注重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正确处理一些轻刑案件,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此,结合我们的检察实践,对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促进社会和谐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何挺 《中国法学》2016,(4):198-217
实证研究数据的核心内涵在于研究者基于自身经验的直接发现,其外延应基于这一核心内涵延展,而不受形式、载体等外在表现的过多限制。用数据进行测量是实证研究的基本观念,测量的实施需要经由概念化、操作化。刑事司法领域的测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开展科学有效地直接测量,是实证研究的核心环节和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刑事司法实证研究涉及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能够提供很多观察不同种类数据特征、优劣与运用规则的视角。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中数据的运用应当遵循寻求较佳数据、量力而行、组合运用以及不迷信数据的原则。我国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的数据运用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值得反思。现阶段大数据尚未对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产生质的影响,但却能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自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了从严厉惩治的对策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变过程。针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合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妥当处理报应与预防相统一的问题,并理性地看待《刑法》对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实际作用。在具体贯彻中,应当正确认识和运用“严惩源头”的刑事政策,注意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同时也要济之以宽,做到“严中有宽”,常态化地惩治和防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南昌市东湖区刑事犯罪特点、规律发生明显变化,刑事犯罪的暴力化、组织化和隐蔽化趋于突出,各种犯罪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对刑事执法力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新观念、认识新形势下犯罪的规律、特点,改革侦查破案方式,建立起一个新型高效的现代化的刑侦工作模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刑侦破案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和拓展刑事科学技术,提高运用刑事科技手段破案能力,开拓侦查破案的新途径,有力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刑事技术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武器。刑事技术是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