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震 《现代法学》2007,29(3):22-28
从宪法学的角度看,“孟母堂”事件实际上主要涉及的是公民受教育义务的性质及履行。有必要在受教育义务与受教育权利关系的把握中,对受教育义务的主体、性质以及责任进行宪法上的规范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会对“孟母堂”事件的解决提供一种宪法思路。  相似文献   

2.
教育权之争——“孟母堂事件”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素一 《行政与法》2006,(11):71-74
“孟母堂事件”是一场发生在国家与公民之间关于教育权的争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国家作为教育权主体的地位,而未对父母的教育权做出具体规定。缺少制约的国家教育权力的膨胀造成诸多弊端。父母基于自然,有权主张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权,有权监督让渡给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权,家庭教育应有其合法的地位。当然教育权作为公民的自由权的同时,又具有社会性,家庭教育必须接受国家、社会、法律、法规的监督与指导,国家也有义务保障家庭教育的实现。这样,父母的教育权利与国家的教育权力(利)之间应该互相制约,以保障受教育人受教育权的完美实现。  相似文献   

3.
诱惑侦查已是广泛应用于诉讼实践的侦查手段。相应地,一些面貌和内容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犯罪(本文称之为被“诱惑”犯罪)出现在实体法领域的视野内,而目前对此却鲜见研究。被“诱惑”犯罪的刑事责任确定应当不同于普通的犯罪,既要从刑事法理考虑,也要从政策角度衡量。对于“犯意诱发型”犯罪,应当作为无罪处理;对于事先有犯意的“机会提供型”犯罪可以无罪、免于刑事处分或减轻处理;而对于事先有行为的“机会提供型”犯罪则应从轻处理。  相似文献   

4.
刘志权 《江淮法治》2012,(24):39-39
国人从来重视家庭教育,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至于如何教.则似乎少有通行标准。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国的传统教育.大致还是比较严厉的。严厉的教育之下,我们既出产了孟子这样的思想家.也出产了孔乙己这样等而下之的庸众。  相似文献   

5.
当前,法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追求目标。但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传统的文明古国,在这样厚实的历史土壤上培育新的种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冲突或矛盾,清醒地认识并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对全面理解“依法治国”理论不无稗益。 (一)应然社会与实然社会 费孝通先生于40年代撰著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以“乡土社会”为特色的中国社会秩序称之为“礼治秩序”,以与现代社会的“法治秩序”相区别。当代中国显然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从制度层面上去分析,应该说基本上属于现代社会形态。“人民代表大会制”早已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法律对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制度尚无明确规定,需要通过试点加以实践探索,更需要从理论上界定各种关系.生态环境损害不同于民法上的“具体损害”,是一种需要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的“总体利益损害”;生态环境损害构成的“侵害”与“法益”两个规范要素组合具有明显的二元性,不能完全纳入《侵权责任法》范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危险或风险防御责任,既不同于传统民法上的损害赔偿,也不同于恢复原状,应在法律上创制专门环境侵害责任.  相似文献   

7.
古代有孟母三迁择地教子的故事。如今,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现代孟母”们也不惜代价,以种种方式迁移户口转换学区。但煞费苦心的择校迁徙与“就近入学”的原则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8.
孟母三迁     
①孟家的老房子拆了,孟母决定用搬迁费购买一套新房子。②看过90多个广告,参加了70多个房展会,孟母相中了郊区的一套TOWNHOUSE“,比邻山水,绿色人文”,只不过是期房,好在一年很快过去了。孟母兴冲冲地去看,却被吓了一跳:比邻山水,原来就是楼在山脚下,野蛇山猫在一楼安家,一股山泉从排水管徐徐而下,便利的交通是50米外的飞机场,学校倒是如广告所说,近在咫尺,举目可见,但要仰视——在对面的山峰上,孟子每天上小学,需要走3个小时的盘山道。无奈之下,孟母交了违约金,退了房子。③经人介绍,孟母又看中了紧邻CBD的一套现房公寓,交通、采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学者看来,韦伯关于司法理性化的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向度上都是可质疑的。在实践向度上,现代司法不是韦伯所说的纯粹的形式理性司法;在理论向度上,韦伯的整体理性观在根本上受限于其“自我指涉”的困境,这使得韦伯的特定理性类型不能表现出其整体理性观的内在统一性。基于对中美两国现代司法实践的分析,韦伯的特定理性类型不能展现和解释现代司法中多元理性共存的格局。“中庸理性”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知识传统的、整体式的、能够有效整合与重塑韦伯整体理性观的“二阶观察”框架。基于“中庸理性”,韦伯的形式理性、实质理性和实用理性概念在现代司法视阈下可以得到重塑和展开。  相似文献   

10.
刑事再审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刑事难案,其虽因“确有错误”而被提起再审,但再审后仍可能维持原判;另一类是刑事冤案,即再审前已确信原生效裁判确定的“罪犯”事实上是无辜之人,再审只是为了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对于后者,司法实践中采用实质上回归原审程序的再审程序进行审判,产生了诸多问题.鉴于此,应当专门设立在审理法院、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审理方式、审理内容、裁判依据等方面既不同于一审程序也不同于二审程序的特别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完善我国现行增值税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政法学刊》2002,19(6):51-54
中国“入世”后,现行的增值税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实践运行中已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弊端,影响着我国经济建 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认真地加以研究、分析,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理论没有妥善地处理形式与实质、控诉与辩护、客观与主观、经验与规范、静态与过程这五组对立范畴之间的关系 ,使得理论难以自足 ,从而必须加以合理改造。解决现存犯罪构成理论缺陷的路径可能很多 ,其中值得考虑的一种思路是 :根据规范违反说而不是法益侵害说的立场 ,对犯罪成立进行“分层次”的判断 ;在不同的评价阶段 ,分别考虑“规范期待”、“规范破坏”和“规范重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2,(36):172-173
中国古代社会以法为制,以礼为魂,中华文明可以说是“礼治”文明.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礼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古代“礼治”的利弊.而鉴于放弃礼治的清末变法实践的失败和法治的弊端,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离不开礼的观点.以礼为基石建立中国现代道德体系并将礼治中的合理成分融入法律能更好地进行现代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反酷刑公约及中国反酷刑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刑法上的“酷刑”概念 ,不同于中国传统意义的“酷刑”。后者偏重于仅就刑罚的实体内容下定义 :即只要听起来相当残忍的肉体刑即为“酷刑” ,不论其刑罚的权力主体及程序如何。例如新加坡现代刑法中的“鞭刑”理所当然的是“酷刑”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律定的“凌迟处死刑”更是酷刑。殊知这种定义法并不必然地等同于现代国际法意义的“酷刑”特征 ;至少不符合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以下简称《联合国反酷刑公约》)第 1条叙明的酷刑特征。因而 ,详细解析国际法意义的酷刑概念 ,很有必要。此外 ,…  相似文献   

15.
儒、墨、道教学传统比较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博大精深的中国教学传统,因其主流与非主流之别,显性与隐性之 异,具有了其化自身兼容并包,多元共生的必然性,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家之学,其教育内容选择不同于儒学,且以重视创新与逻辑理性思维为特征,并非儒墨显学的道家潜隐之学,其教学传统持自然观而相异于儒墨社会观,其自然观所隐蕴的生命哲学,导此了其独特的教学目的论和方法功能说,以此与当代诸多新教学思想渊源相通,当世界范围内的多元化冲突和谐与共生共荣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中国的主流教学传统已不足以负载现代教学的全部意义,有理由认为,中国非主流教学传统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理论中,必将与主流教学传统多元共生,成为某种必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山西省武乡县太行小学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办学品位得到明显提升,2012年,学校被授予“长治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先进集体”、长治“市级平安校园”、“长治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校”、“长治市绿色学校”和“武乡县级名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临汾九中是山西省临汾市首批挂牌的“四化学校”之一,也是“山西省文明学校”、“创新教育先进单位”以及“养成教育示范校”。2003年,以祁世敏校长为核心的学校新领导班子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办学水平”的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现代管理理念,坚持“规范管理,开展‘养成良好习惯,赢得美好人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逐步完善办学条件”的办学思想,外树形象,苦练内功,踏实工作,依法管理,使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仲裁地通常由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鹿特丹规则》则规定对承运人提起索赔的一方可在仲裁协议约定地点以外的特定地点提起仲裁,“法定”仲裁地规定由此产生.从《鹿特丹规则》规定“法定仲裁地”的目的出发,对《鹿特丹规则》“法定仲裁地”规定加以详细剖析,指出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障碍.鉴于“法定仲裁地”规定系《鹿特丹规则》的选择适用内容,中国没有必要立即将其引入国内法,而应当在仲裁法中构建仲裁地制度和临时仲裁制度,为其将来在中国的实施作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 成人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组成部份,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办学的体系,出现了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而函授教育又是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以其自身的办学特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古代有孟母三迁择地教子学习的故事,如今,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现代孟母”们也不惜代价,以种种方式迁移户口转换学区。这种迁移的背后,体现了为人父母的艰辛与诸多的无奈,更折射了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