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香港的抗战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特殊的地位。我党在香港的抗战文化活动大致可分为1936年至1940年与1941年两个时期,以1941年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写入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决定;市委宣传部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渝台两地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交流合作签署会谈备忘录;在重庆召开高级别国际性学术会议,共同研究抗战历史文化;《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获得通过;特别是今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重庆签署……自2008年5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说起中国的抗战文化,说起战时首都重庆和大后方抗战,话题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14—16日,“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北碚召开。这次会议是以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由两岸学界共同发起的第一次高层学术研讨会,也是重庆实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以来,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有关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化运动,为中国人民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所论述的,仅是抗战初期,即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段时间进步文化运动发展的历史。 一、抗战初期进步文化运动的发展 抗战初期的进步文化运动,郭沫若是用“蓬蓬勃勃”“轰轰烈烈”来形容的。这不仅是指进步文化运动规模大、范围广,而且是指其内容丰富、影响久远。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揭开了抗日文化运动的序幕。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抗战进步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迅速起动、迅速形成浩浩荡荡局面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香港文学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对它的孕育催生,到今天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景观,它走过了近百年艰辛曲折的发展道路。回眸这一行程,我们既能看到历史的巨变给香港文学提供的发展契机和活力,又能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母体文化在那里打下的深刻烙印,二者的影响渗透,构成了香港文学发展与传承的深层基因。从大的历史分期来讲,香港文学可划作三个发展阶段:本世纪初期至40年代末,香港文学与内地新文化运动遥相呼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文学阵地作用;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经济的起飞带动了都市文化的发育,伴随着商品经…  相似文献   

6.
一、要把抗战的历史放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过程中去解读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但中国的抗战又有自己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以为,只有把中国的抗战放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解放和复兴的大背景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是中国宪政运动历史上最具光彩的一页,它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共的领导和影响下,进步力量为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和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而在政治上采取的一种行动。中共不仅为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深入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保证了民主宪政运动的健康发展,而且牢牢抓住宪政这面旗帜,团结、教育和锻炼民主力量,形成了对国民党统治的多方位冲击,为后来中国政治的进步打下了基础。早在抗战前夕,中共就曾明确指出:为了抗战,中国必须实行两方面的民主改革:其一是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  相似文献   

8.
近年,北京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所处的地位优势、地理优势,提出打造抗战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构想,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字号抗战文化的传播中心。抗战馆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与全国乃至世界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博物馆、纪念馆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天的资源优势,提供了打造以抗战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日抗战的指导路线。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胜利。这条抗战路线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形成,并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考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历史,都是有意义的。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战争。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变化,迅速地制定了一条全面抗战路线。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香港作为殖民地的存在,对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种难以接受的耻辱,故中国历届政府都曾为收复它做过努力。抗战后期,因为历史的机缘,这个棘手问题又被中英政府摆到了谈判桌上。失之“第二份礼”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日军突如其来的打击下,英国在远东及东南亚的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进攻香港,不到20天,港英当局竖起白旗。丢尽颜面的大清退,使英国人更加依赖中国来对抗日本,这迫使它不得不考虑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亦深知中国战场对牵制日本侵略的重大作用。而且,罗斯福一直有把美、…  相似文献   

11.
1945年是中国和世界发生历史性大转折的一年。在中国,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人们盼望重建家园,安居乐业。众多知名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也从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回到广州、上海、南京等从日寇手中收复的沿海大城市。与此同时,中共中央鉴于香港特殊的战略位置,着手部署一批文化、民主人士抵港,开展文化宣传工作。8月27日,周恩来电示中共广东区委“以香港为中心建立城市工作”。9月初,毛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的和谐精神的胜利,从逼蒋抗日到淞沪和福建抗战、察哈尔抗战、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和谐团结在抗战中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1937年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抗战,取得最后胜利,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又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屈武在这些历史转折的关头,都得到周恩来的真诚帮助,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抗战期间在重庆抗战全面爆发后,在苏联呆了12年的屈武于1938年绕道西欧,由海路回国。到香港以后,他首先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派驻香港的代表廖承志,他们  相似文献   

14.
守望历史     
2010年8月14—16日,“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这是两岸学者60年来第一次共同探讨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问题,寻找共同历史认知,促进两岸文化共识。章开沅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知名教授。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问题是统一战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兴衰.抗战时期,周恩来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通过中共驻港机构领导和影响香港文坛,树立了一个文化统战的范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和统一战线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保护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抗战文化事业,他审时度势,多次部署一批又一批文化人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并指导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以下简称“香港八办”)等机构占领一系列文化阵地;他具体指示廖承志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妥善处理战时香港文坛的矛盾和争论,把旅港文化人最大范围地团结起来,建立最广泛的香港文化界统一战线,使香港成为战时中共重要的文化宣传基地.当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旅港文化人陷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4月,王国梁的长篇纪实小说《大营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1942年春,香港沦陷,日军和国民党特务在港岛、九龙和深圳边境撒开大网,想把抗战以来逃到香港避难的近千名文化人士都拉拢麾下,就在这历史的紧要时刻,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一批优秀的粤港地下党员与之斗智斗勇,终于在刀口下胜  相似文献   

17.
广西抗战文化不仅是中国抗战文化的总汇,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抗战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广西抗战文化历史,缅怀抗战文化先贤,从广西抗战文化精神的传承中理解其经典,这对激励广大青年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有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福利会(简称“中福会”)是一个历史延续下来的特殊机构。它的前身是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创立的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1941年底因香港沦陷而撤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到上海,1945年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其早期功能主要足寅传抗战、募捐支援边区,救济难民、资助文化界人士、开展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并致力于解放区的医药卫生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大抗战。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一家兄弟,抗战期间戮力同心、共赴国难,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独特的历史内涵。重温闽台抗战历史,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闽台同胞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增添了全民族抗战和台湾光复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在全国抗战文化运动不断高涨的大背景下,在成为福建政治文化中心与大批文化人士云集地的永安的抗战文化蓬勃发展,其中,戏剧因其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通俗性,可以更有力地达成教化作用,而成为宣传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