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对中国楹联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著作中,引用过楹联;在读书生活中,研究过楹联;在视察活动中,欣赏过楹联;在社会活动中,也撰写过大量的楹联.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判例看网络纠纷管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强 《河北法学》2001,19(3):86-89
现实世界是指在物理空间中 ,以原子、分子为最小构成单位的世界。虚拟世界则是在网络空间中 ,以数据信息为要素单位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联合。现实空间中存在着物理划界 ,但在网络空间中却无任何界线存在。当现实世界中在不同法域发生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冲突时 ,一般在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理论中研究解决 ,而同样性质的纠纷发生在网络中又如何解决呢。通过美国在网络纠纷中关于管辖权问题的经典案例介绍 ,从中看到从一般对人管辖的理论发展到最近出现的对物之诉 ,探讨网络管辖权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钢筋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反映钢筋工程施工中的整体质量,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当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确保钢筋工程在施工中其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接头作为主要的施工环节,其在施工控制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措施,本文就当前建筑工程中钢筋连接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经济法中法律责任的必要性与独立性研究争议尚存,尽管经济法中对法律责任的研究历史超过20多年。在当今社会,法律责任在法律部门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各个学界领域越来越重视对法律责任的研究和发展。当然,在经济法学界中也不例外,许多学者在经济法中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研究探讨,形成了多种观点各异的学说,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5.
在澳门刑法中,对于刑法中规定的连续犯,在学理上理解各异,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连续犯案的判决也后果迥异.这是由于澳门刑法典艰深晦涩的专业词汇及其中文本不合汉语习惯所致.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沁源中学坐落于太岳山麓、沁河之畔。2006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响亮提出了“在构建和谐中起步,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求真务实中奋进,在锐意创新中腾飞”的工作思路,并确定了“理念先进,方法创新,管理科学,质量攀升”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7.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创立的制度,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也借鉴英美法系的制度,在合同法中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然而,预期违约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却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上。本文就预期违约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渗透方法是,在知识发展过程中挖掘和渗透,在练习过程中提炼和归纳,在应用中概括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朝两国边境经常发现无名尸体,1997年发现几百具尸体,在双方移交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争执,在尸体鉴别中双方要求都很严格,因此在双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常出现互相否认的情况,而法医如能做出准确的鉴别,确定尸体国籍,在边镜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棵 《法制与经济》2013,(3):38-39,41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机关与企业在经济中纠纷频出,在此确认合同无效案件中深挖背后的利益角逐与法律规范,寻求企业在与政府的经济活动中如何防范风险,探讨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占英 《法学论坛》2007,22(3):110-115
刑法第311条规定之罪的罪名应当被确定为"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应当是:国家安全机关对间谍犯罪的侦查活动.该罪行为在时间、内容及程度上均有其特定性.该罪主体应当是特殊主体,其罪过形式应当是直接故意.在认定上,主要应当注意该罪与包庇罪、伪证罪及妨害公务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罪数理论之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诗忠 《法律科学》2007,25(2):95-101
我国的罪数理论对大陆法系理论中的行为说、犯意说、法益说、构成要件说所进行的评判存在重大误读;在罪数的判断标准上没有很好地坚持犯罪构成说;对一罪类型所做的划分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对犯罪构成类型和犯罪构成要素复杂性缺乏应有的思考,我们应当将一罪划分为单纯一罪与复杂一罪;将继续犯、集合犯、吸收犯、结合犯纳入其中不符合罪数论的研究宗旨.  相似文献   

13.
认定是否成立具体的犯罪是定罪活动的核心任务。传统刑法理论关于“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充分条件”的命题,在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悖理与纠葛。合理解决此等困扰,只有突破犯罪成立标准的传统认识,将集中体现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的概括性情节因素置于犯罪构成之外独立评价,进而重新构建犯罪成立的法律标准,即“犯罪构成+情节非显著轻微=犯罪成立”。  相似文献   

14.
利子平  樊宏涛 《河北法学》2005,23(11):38-40
针对日益猖獗的信用卡犯罪,我国《刑法》增设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本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规定,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本罪与同一条文规定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本罪所指的信用卡包括借记卡;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持卡人的合法利益和金融机构的信誉,其犯罪对象为信用卡信息资料;正确认定本罪必须明确其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犯罪客体并不具有哲学意义上客体(对象)的含义。它是生活行为是否违反刑法的价值标准。它的内容是刑法法益。它派生出客观构成要件,并对客观构成要件具有解释功能。因为生活行为符合客观构成要件就刑事违法,构成要件符合性必须先形式判断,后实质判断,而犯罪客体就是实质判断的价值标准,所以犯罪客体是刑事违法的最高价值标准。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客体必须法定。  相似文献   

16.
犯罪构成性质问题是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性和方向性问题。从事实与规范关系视角考察,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犯罪构成性质的定位有案件事实认识方法与规范解释模型两种。从应然的立场,基于事实与规范关系的法理、犯罪构成理论的目标以及犯罪构成的实际内容等方面的考量,应将犯罪构成性质定位于刑案事实认识的方法而非法律规范解释的模型。这一犯罪构成性质的新定位有着法教义学的重大意义,体现在这一新定位能够深刻体现犯罪构成的本真、合理择定犯罪论体系建构完善的方向和路径、有效推进犯罪认定的司法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decrease in reported Japanese crime. Adult arrest rates have fallen steadily since the early 1950s and juvenile arrest rates have fallen since the early 1960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rime predicts that crime rates depend upon returns to crime relative to returns in legal pursuits and the certainty and severity of punishment. Regression analysis is used to test this theory using Japanese data.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conomic model does not outperform alternative naive models.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increases in returns to legitimate work diminish both adult and juvenile crime. Unemployment affects some adult crimes but has little impact on juvenile crime. The share of the population in poverty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either type of crime. Increases in the certainty of punishment deters adult crime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increases in either the certainty or the severity of punishment deter juvenile crime. There is weak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creases in the severity of adult punishments deter crime.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中外犯罪构成理论的考究与分析,揭示并遵循犯罪构成理论的必要规则,正视中国大陆刑法的实然规定与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现实,应当建构我国双层模式的犯罪构成理论。犯罪成立必须具备本体构成符合与严重危害充足二个阶层要件;本体构成符合为第一层次,描述犯罪的基本轮廓,严重危害充足为第二层次,限定犯罪的实质底线。犯罪成立是本体构成与严重危害两者缩限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周长军  汪雷 《法学论坛》2005,20(5):99-103
对于修订后的刑法所新设的滥用职权罪,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其是故意犯罪,但相关的论证实难令人信服。合理的思路或许是区分不同的层面进行解读:从实然的角度分析,现行刑法中确立的滥用职权罪是过失犯罪;但从应然的角度反思,滥用职权罪的正确定位应是故意犯罪。为此,应当通过立法修正的形式对其进行理性重构。  相似文献   

20.
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中止,肯定论者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完全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中止犯与既遂犯竞合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或者按照一罪中止处理,或者按照另一罪的既遂处理。而对于中止犯与未遂犯的竞合,应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分别认定为犯罪中止或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