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得不说     
《新青年》2004,(2):33
去年过圣诞节,公司里同事互相买礼物,规定只花5元钱。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放在一个大信封里,每个人再从信封里随意抽出一张纸条,抽到谁就给谁买礼物。这样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礼物是谁买的,也许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我收到的礼物是一个掷色子的玩具。我有些惊奇,也有些不解,为什么送给我一个掷色子的玩具呢?后来问其他人,原来洋人们认为亚洲人都喜欢赌博,所以同我开了一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头-次,我们的银行账户勉强挣扎着进入了黑色状态.有一段时间,账上有了几千块钱,无所事事地躺在那里,调皮地对我眨着眼睛.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成了澳洲首富凯瑞·帕克.心里开始胡思乱想了:赶怏用这钱还清房贷,要不就多买一些养老保险,要不就买-条大腿根那里没有窟窿的牛仔裤.这真是-个自由自在的时刻,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珍珠情缘     
还有半月,就是妈妈60大寿,我准备在网上给她买件礼物。想起戴安娜王妃曾说过:"如果我只拥有一件首饰,那一定是珍珠。"我决定送妈妈一条珍珠项链,她一定会喜欢。经过精心筛选,我选择了"黛米珠宝",它是天猫珍珠类销售量排名第一的品牌,它的珍珠饰品款式优雅新颖,每一颗珍珠都是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4.
妈妈有一句至理名言:"客人就像鱼,三天后,就开始臭气熏天了."不过,你知道,我妈妈从来不买新鲜鱼,她总是去保尔夫人的小店里买冷冻鱼条,然后每星期五用油一炸,让我们就着炸薯条一起当晚餐吃,她的做法让我一直认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一定要吃金黄灿烂的油炸食品.  相似文献   

5.
小区门口有一家早餐店,那里的包子又香又软,十分爽口.每天早上,我总要到那里买两个菜包,一杯豆浆.然后边吃,边慢慢往家里走. 今年,我照例去那里买早餐,发现居然没有涨价,其他的好多地方都涨价了.然而第二天去买的时候,老板少找了我一元钱.我问老板:"是不是还得找我一元?"老板笑着:"今年涨价了,豆浆涨了五毛,包子也涨了两毛五."我心想,那他昨天不是少收钱了吗?于是,我对老板说了原委,并把一元钱补给了他.  相似文献   

6.
邻居家的狗     
邻居家一定很富有,不然,就不会花那么多钱买这么一只不灰不黑的长毛狗。这是一只哈巴狗。记得邻居刚买来时,它嗷嗷直叫。据说那是由于这狗才来到新主人家,对新环境、新生活的陌生感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刚刚离开狗妈妈,是思念亲人的一种表白。第一天晚上,它直叫了一夜。它小小年纪就离开了自己的妈妈,想想也怪可怜的,尽管那天夜里我被它吵得一夜都没睡好。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微笑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您们的微笑将永远伴随我们长大# ) ))译者 小时候" 母亲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这 份礼物虽然无法拿出来向众人炫耀"但 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记得那年我刚刚 6 岁"那是 1946 年烈日炎炎的一个星期六" 妈妈向我及哥哥比  相似文献   

8.
不速之客     
妈有一句至理名言:“客人就像鱼,三天后,就开始臭气熏天了。”不过,你知道,我妈妈从来不买新鲜鱼,她总是去保尔夫人的小店里买冷冻鱼条,然后每星期五用油一炸,让我们就着炸薯条一起当晚餐吃,她的做法让我一直认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一定要吃金黄灿烂的油炸食品。妈妈还有另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年轻人总是埋怨自已太穷,没有机会获取更多财富的时候,他可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一位悉眉不展的青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高兴?”小伙子说:“因为我手中没有钱,买不来房子,买不来汽车。看着别人出入高级消费场所,我这心里就越发不平衡。”“我觉得你很富有嘛?”老人笑着说。  相似文献   

10.
合格父亲     
什么样的父亲才是合格的父亲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也就是孩*如果你一遍又一遍地问他某一件事情,他会终于忍不住,就把一切都告诉你了。我总是提前3个月就知道我的圣诞礼物是什么了。(迪伦9岁)*我爸爸上街买的东西比妈妈买的好。他会买薯条、巧克力、小甜饼和冰激凌,而妈妈只会买蔬菜和其它没意思的东西。(瑞恩10岁)*如果你们像我一样有两个妹妹、一个妈妈,在去接妹妹们回家时,你可以和爸爸在一起谈一些男人该谈的事。(菲尔10岁)*我踢足球时,爸爸会当啦啦队,他总是对我说:“踢得好,梅根!”而且他经常给全队训话…  相似文献   

11.
冰子 《新青年》2005,(8):36
过半年漫长的等待,我终于找到了工作,在一个加油站当开票员。上班第一天正赶上冬至,天气很冷,刮着大风阴着天,可我心里却像火一样热,因为我上班了,更重要的是我能给家里挣钱了。我坐在开票席上,师傅开始教我开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仔细看过我开出的几张票后,师傅点着头说:“嗯,还行,不过你要记住,千万别找错钱,别收假钞。要是收了假的,那就得自己赔了。”说完她便走了。屋里暖气坏了,开票窗口不能关,冷风直往里灌,到处是冷冰冰的。中午加油的车少,不忙。我在窗口开始盘算:第一个月的工资要给妈妈买双棉鞋,给爸爸买条好烟,再给两个妹妹买几本…  相似文献   

12.
玮东 《新青年》2006,(1):38-39
M:你好! 写信就像播种,接到回信就是收获.我愿意这样想. 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信的,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表姐去上海工作,来信问我们想要什么礼物,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上海的产品就是世界名牌.什么样的礼物我忘记了,只记得我把"啰嗦"写成了"哆嗦",让大人们取笑了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13.
美人志     
青藤茶 《新青年》2006,(1):50-51
秦巧巧,是从小衣食无忧长大的孩子.妈妈是医生,爸爸是老师,虽然没有富裕到什么程度,但在秦巧巧的概念里,她原不需要什么钱,故也就没有穷的概念.看到同学穿新衣服,休息日和妈妈逛街,只要不太贵,妈妈也会满足小女孩小小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14.
泰国导游 为我们导游的泰国导游是个在泰国土生土长的第四代华侨,女孩大约30岁,长相一般,但相当能说.天文地理人情风俗宗教皇族,她都能说点儿,教我们说泰国话,带我们去旅游日程以外的水果市场,买又新鲜又便宜的泰国水果,我们不禁都很喜欢她,她叫我们买这买那,去这里玩去那里玩时,我们也就毫不犹豫了.最后要离开泰国时,才听当地人说,这个导游实际上赚了我们很多钱,起码有几万铢(相当于上万元港币),因为很多项目如果自己去,如门票、购物、请佛收费还不到她要我们交的一半.我不禁暗笑我们这个团太老实,被这个导游几句顺耳的话就入了她的道,自己也不去分辨分辨.不过,其实刚踏上泰国的土地时,她就对我们说,泰国是个佛教国家,80%的泰国人都信教,但有三个“教”你  相似文献   

15.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6,(7)
妈妈当选放学回家,一对双胞胎兄弟兴奋地告诉母亲“:妈妈,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要选一位最美丽的妈妈,结果你当选了。”母亲很高兴,问怎么会当选的。双胞胎兄弟说“:同学们都投自己妈妈的票,我们有两票,所以你当选了!”住店几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家饭店。饭店门外的牌子上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大家觉着很奇怪,又都跑累了,就一同住店歇息。谁知第二天,店老板照样来要饭钱。一个秀才问“:牌子上不是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吗”?老板说“:是呀!写的是明天不要钱,今天怎么不要?”大家听了,才知道店老板玩的是骗人的把戏。秀才们赶考回来,…  相似文献   

16.
寂寞的母爱     
记不得母亲具体是几月生日,要么是这个即将来临的9月,也可能是10月。这么多年,我和母亲聚少离多,从来没给母亲过一次生日,买一份哪怕很小的礼物给她。作为她最小也是她最爱的一个女儿,我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惭愧的感觉———我愧对母亲二十多年的养育。这个多雨的夏季,我格外想念我的母亲,我想她的时候,也是她想我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的母亲,她那么爱我,几乎是到了极致……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母亲在我身上付出的爱超过了很多母亲。她的眼里只有我,而没有她自己……而我,这些年,一直不在…  相似文献   

17.
抬头·看路     
又到春节了,街道上鞭炮声依旧,超市里依旧人头攒动,还是陪着妈妈买年货。只是学会了抬头看路,不求偶遇。3年前,也是这样热闹的春节,我陪着妈妈在哈尔滨拥挤的超市、商场里办年货,我自己都觉得超市里的东西是不要钱的吗,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跟妈妈走散了约好超市出口见,推着装满啤酒、饮料的手推车,吃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做烘焙食物,去年我买了58升烤箱,因为日本有位叫三宅郁美的烘焙师写的书上说,烤箱越大越均匀,越容易烤出好味.赶在年底到货了,当时差一个专门的插座,我问安装工人,装好插座再给你打电话啊?工人说,你自己插上用就行了,坏了保修包换,一年哈尔滨也没几个人买,我们知道这事.工人走了,老W把工人的话翻译成,2011年度哈尔滨评选了几个傻子,你光荣当选.我刚刚被评为年度市级先进以后,老友Lisa买了一台意大利德龙咖啡机,过万啊.她先生说,2011年度的指标用完了,你算2012年度的吧.我是装备派,信奉"技术不够装备凑"信条的同时也相信神叨叨和魔法.作为剪彩礼物,我把从《海鸥食堂》中学到的咖啡咒语"Copi Luwak"教给她了.  相似文献   

19.
安宁 《新青年》2007,(5):11
小时候常常有病,躺在床上任由护士在细嫩的胳膊上找血管,一针扎下去,我大哭,母亲也跟着掉眼泪。我人小心也小,问妈妈是不是心疼钱,又说都怨宝宝不听话,老让大把的钱往医院里跑。妈妈听了不说什么,却是眼泪更多,也把我抱得更紧。我一直以为,母亲和父亲一样,嫌  相似文献   

20.
七年之爱     
嘉娣 《新青年》2006,(11):16-17
我和蔚认识已经7年了,仍然没有结婚.事实上,我们认识第一年后我就认为我们应该结婚了,可是蔚不愿意.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不愿意,她并不是不爱我,以她的个性绝对不会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那么久.我们也并不是没有钱结婚,新居早就装修好了,就等着入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