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永庚 《群众》2008,(7):60-61
加快支持苏北和连云港的经济发展.是我省“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心。被列入这个战略重心深度考量的,是连云港的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明确地赋予了连云港承当苏北经济新的增长极的使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连云港视察。更使连云港的发展问题彰显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上。温总理对连云港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巨大发展优势有着精辟的论述,概括到一点,就是连接全国区域经济的中心.沟通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2.
陈惠娟 《群众》2014,(3):45-46
<正>当前,江苏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苏北的发展长期落后于苏南地区。去年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的意见》,启动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将创新驱动战略向苏北纵深推进。科协组织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桥梁纽带,理所应当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苏北全面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引导科技资源服务苏北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徐泰玲 《群众》2015,(2):59-60
<正>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苏南苏北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因此,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和当务之急。一、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首先,从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看,苏北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新潮流。在国际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布局,加之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苏北地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苏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做好苏北地区企业用工服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2,(6):2-F0002
2011年8月2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从省域层面确立了淮安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政策,更加坚定了淮安人民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信心,一座富庶美丽幸福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正在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加快苏北振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举措,是江苏区域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苏北的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苏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苏北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新的经验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的发展,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下,通过苏北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苏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1-2004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0,(7):F0002-F0002
<正>2006年以来,灌云县委、县政府围绕"实现两个进位,奋力崛起苏北"的总体目标,加快实施"环境立县、项目兴县、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快速拉开了"一城一港四区"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周铸 《群众》2018,(18)
正9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对推进苏北农村住房改善这一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进行具体安排,定下了"时间表"、明确了"路线图"。对苏北县区而言,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专项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关键抓手,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在具体工作中,要讲究辩证法,用辩证思维指导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目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并且省内城镇化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苏南与苏北地区城镇发展的不均衡的对比研究,可为经济不发达的苏北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与发展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亚文  王义勇 《群众》2008,(2):22-23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振兴苏北,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环节,是苏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等五个地级市,面积5.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52%;人口3281.12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4.8%。近几年来。苏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全省总体水平,与苏南、苏中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要实现苏北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五市协作,形成发展合力,走徐、连、淮、盐、宿五市经济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曹智 《淮海论坛》2008,(2):30-32
为增强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江苏省委、省政府纵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了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决策部署。东陇海产业带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的中间地带,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曾德亮 《淮海论坛》2012,(4):26-28,32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呈现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根据徐州发展实际提出,“通过徐州加快发展带动苏北加快振兴,通过徐州加快全面小康步伐带动苏北小康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樊金龙 《群众》2007,(6):50-51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与苏南相比,苏北主要是工业经济落后,导致整体的经济基础薄弱。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苏北的振兴,而振兴苏北的关键就在于振兴工业。笔者认为,走量质并举、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当前苏北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戚寿余 《群众》2007,(2):34-35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也让我们感到形势紧迫、责任重大。淮阴作为苏北的后发县区,过去穷在工业,近几年的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希望和突破口还是工业。因此,结合区情实际,  相似文献   

15.
钟晓栋 《群众》2013,(7):I0030-I0030
南北合作共建开发区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苏北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几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要实现新的突破,我认为,领导支持,资金保障,产业培育,惠民富民,这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6.
邳州是徐州的一个县级市,面积2088平方公里,人口158万。2001年前,这个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都处于全省后进、苏北中等位置。但近几年,这里却亮点迭出:从徐州县区经济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到徐州市委提出县区发展要“近学邳州”;从苏北唯一的全省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县,到2004年实际到账外资突破50亿元;从一系列民心工程的率先实施,到苏北县市中独家通过省园林城市初审;从民营经济发展受到省级嘉奖,到荣获全省党建先进市……可以说,邳州的三个文明建设一跃走到了徐州乃至苏北县市的前列。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李源潮书记对邳州近几年…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15)
正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李强书记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到探索苏北发展新路子的高度。面对新阶段新要求,连云港将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彰显特色为关键,以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追求,加快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共进等五大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港口是连云港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港口的比较优势,是  相似文献   

18.
魏国强 《群众》2017,(18):35-36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苏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1+3”功能区战略,并把宿迁作为生态经济区试点,强调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这既进一步明晰了宿迁的发展定位,也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宿迁正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全力推进“两聚一高”、落实“三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正省委、省政府提出苏北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把生态作为苏北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这为包括灌云在内的苏北地区指明了今后加快发展的路径选择。充分认清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环境、未来的发展定位,转变思路,强化定律,认准方向,坚定不移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走好具有灌云特色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连玉 《群众》2007,(9):18-18
省委加快苏北振兴的战略决策,开启了苏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航程,也鼓起了苏北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风帆。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苏北振兴和沿东陇海线开发的使命,艰苦创业比志气、大胆创新比勇气、争先创优比锐气,奋力加快"徐州率先、苏北领先、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