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学生道德的滑坡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目前,高校虽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建设方面有所成效,但大学生道德甚是令人担忧,重新探究道德与心理的关系,认识大学生道德危机发生的心理因素,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探讨了大学生道德危机感的发生及表现,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唐红 《法制与社会》2012,(22):216+218
转型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心理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念、道德责任、理想信念等方面出现了某种偏差,应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同性恋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为数不少的特殊群体,隐蔽的交往十分活跃.他们游离于道德和法律之外,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压力.随着高校同性恋问题的日益凸显,研究其心理对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高校学生同性恋的特征、成因、策略等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同性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咨询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黑客道德准则、网络技术局限、网络立法滞后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和大学生分辨能力缺乏、自控能力较差及网络道德弱化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网络法制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BBS建设来防范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道德选择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是个人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活动.道德选择是内外自由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心理机制是道德判断力和自我意识.通过对道德选择的流程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道德选择的具体过程.道德的两难选择则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的表现,有着不同于一般道德选择的内涵、特征及其作用,它是人们处于两种冲突的利益关系之中必须作出行为决断的选择.道德两难选择也意味着在个体面前发生了两种利益冲突,二者必选其一.个体可以通过增强平衡机制处理道德选择中的冲突和矛盾.  相似文献   

6.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群体结构以及高校的育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对大学生从众心理概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林建平 《法制与社会》2011,(25):241-242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本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法律道德心理三位一体的大学教育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徐琴 《法制与社会》2012,(26):223-225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心理尚不符合法治精神,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法律心理引导,尤其是课外引导.本文提出大学生法律心理课外引导方式应该包括:说理分析式引导、生活情感式引导、精神渗透性引导、紧挨阶梯占位式引导.并针对大学生法律心理现状,提出了大学生法律心理课外引导的主要内容为: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法律权威心理引导、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并重的法律心理引导、法治缺陷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中应当贯彻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当前高校中不断发生由心理危机引发恶性事件的问题,阐述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期对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及扼制由此引发的校园突发恶性事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部分,这种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当代社会的警醒,进而关注他们的心理。本文试从正常与异常的两个心理状态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大学生的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叶桃金 《政法学刊》2002,19(3):85-87
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择业目标、价值观、道德、心理等方面有着特定的取向。只有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就业指导队伍,拓宽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机制,才能更好地搞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文龙 《法制与社会》2013,(31):225-226
心理安全是近年来从心理健康工作实际提出的一个熟点问题,本文首先对心理安全的内涵及对大学生安全工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安全常见诱因,在此基础上,从信息化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的构筑.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现状分析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行合一,对于大学生而言,所谓“知”,是在对道德的认知基础上,提高自身修养;所谓“行”,则是对道德的践行,在实践中实现道德的最终目标.知行合一是知行统一的动态过程,是由掌握规范向具体行为转化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5.
包淑薇 《法制与社会》2012,(10):221+227
大学生是实现祖国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当前大学生道德现主流是向上的,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观教育影响重大,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思考,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德现,是摆在当前高校教育者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了社会话题.大学生违法犯罪是诸多不良要素作用的结果:主观上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影响;客观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因此,防治大学生违法犯罪要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在生理和心理上进行积极良好的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完善管理,整治不足,帮助其健康发展,有效的防范、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推动社会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胡刚 《法制与社会》2010,(6):180-181
高校道德生活的直接目的在于能以此形成受教育者健康的道德价值体系,以及内化为个人品德规范的道德人格。本文从高校道德生活的解析出发,探讨了高校道德生活中大学生各种伦理表现,以此提出在此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内涵以及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他们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在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上出现了诸多偏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全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具有时代标杆的作用,来规范和加快大学生道德社全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从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出发,指出现有的干预模式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不同形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呈现的理论困惑和操作困难,基于折衷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反馈系统;二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三是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四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五是加大和优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机构建设;六是推进干预交流合作和网络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科技道德的内涵,阐述了当代理工科大学生在科技道德方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探讨了加强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