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突出红岩讲坛价值意义,促进红岩品牌发展,本文基于讲坛听众的反馈信息,结合作者自身的总结与思考,对红岩讲坛的特色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高校应积极宣传红岩文化,把握红岩精神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道德情操"三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基调,发扬红岩精神为目标,生活化教育形式为抓手",构建红岩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进"教育路径、"实践"教育路径和"网络"教育路径,充分实现红岩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丰富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高校应积极宣传红岩文化,把握红岩精神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道德情操"三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基调,发扬红岩精神为目标,生活化教育形式为抓手",构建红岩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进"教育路径、"实践"教育路径和"网络"教育路径,充分实现红岩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丰富价值。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13,(5):73-73
《红岩春秋》是1989年5月在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创办的党史期刊,是全国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的中心刊物。  相似文献   

5.
红岩精神体现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红岩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中独具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特别是延安精神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和伟大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6.
黄宏 《思考与运用》2007,(5):50-50,53
《红岩精神》一书的出版,对红岩精神作出了系统的一个小结,深刻发掘了红岩精神的内涵,这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弘扬民族和革命精神,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等。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示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千秋红岩》生动、翔实地展示了中共南方局老一辈革命家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事实;全面、精准地诠释了"红岩精神";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老百姓、  相似文献   

9.
《红岩春秋》2016,(4):82
正《红岩春秋》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指导,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中心刊物。国际标准出版刊物号:ISSN1007-4686;国内统一刊号;CN50-1009\D。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会员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汪洋同志在2006年为《红岩春秋》题词:"希望继续秉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将《红岩春秋》塑造成重庆独特的文化品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厉华 《党的建设》2011,(10):59-59
从上世纪60年代《红岩》小说问世以来,以红岩革命烈士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层出不穷。人们在接受许云峰、江姐、小萝卜头等英雄形象教育的几十年过程中,对真实性产生了更多兴趣。  相似文献   

11.
《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年末,"《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透过报告的字里行间,《红岩》人物许云峰、江雪琴、成岗、甫志高的原型一个个从历史上生动地浮现出来。比起《红岩》小说,真实的历史更加曲折震撼。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不会忘记在重庆解放前夕"11·27"大屠杀中遇难的红岩先烈们。1961年,长篇小说《红岩》面世后,在全国反响极大,一批版画家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心情进行插图创作,产生了一批精彩的《红岩》木刻插图,它们大多被收录进了林林总总的《红岩》日记本中。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到北京开会。罗广斌在一次给大学生作报告中讲到,《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一天他遇到原国民党特务头子、后来的起义将领康泽,谈到《红岩》,康泽说了一件事。康说,江姐的原型江竹筠被捕后,审讯时的情况他知道。他见过小说中那个“毒蜘蛛”徐鹏飞的原型,他们很熟。“毒蜘蛛”...  相似文献   

14.
对于南方局历史,我当然不会陌生。在重庆时,我曾在任上主持了对南方局历史和红岩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南方局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历史早已铭刻于心,成了我人生中战胜困难、坚定信念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红岩春秋》2010,(6):F0003-F0003
2004年,中共重庆市委在拜见原南方局老同志宋平时,宋老提议在南方局老同志们身体还健朗的时候,通过他们的讲述将红岩精神、红岩历史忠实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红岩精神,是周恩来等中共南方局领导及大批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奋斗、团结、奉献”为基本内涵的革命精神。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员六队建队20余年来,队党支部始终坚持用红岩精神建队育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新型军事后勤人才。坚持围绕红岩精神抓教育,确保学员一颗红心永向党。队党支部结合学员队实际,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红岩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踏……”一部小说《红岩》,一曲颂歌《红梅赞》,她记载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颂扬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江姐、许云峰,这些鲜活的面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坚强的革命意志,坚定的革命信念,砍头犹如风吹帽的豪情,愿把牢底来坐穿的大无畏精神,感染着一代代人,激励着一代代人。然而,在那动乱岁月,黑白相淆,《红岩》的作者竟蒙奇冤……请看本文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8.
胡大牛 《探索》2005,4(4):29-32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长驻重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在工作实践中,周恩来率先垂范,南方局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坚持共产主义崇高思想境界为坚实基础、以追求抗战团结进步的爱国理想信念为奋斗目标、以勇于艰难开拓和克己为人的巨大人格力量为精神实现方式、以坚守革命节操严守党的纪律的浩然革命正气为保障条件的红岩精神,保证了以统一战线工作为重点的南方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民主政治格局的开创,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庆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折不挠的顽强斗争,形成了以“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为内核的红岩精神。数字化时代实现红岩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做好红岩精神数字化传播工作。红岩精神数字化传播有助于推进网络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资源、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红岩精神数字化传播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融合性等基本特点。可从红岩精神数字化传播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载体四个层面探讨其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20.
周勇 《当代党员》2011,(8):18-19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冠名“红岩”,是因为南方局的驻地叫“红岩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