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伟忠  张宇 《求实》2012,(7):44-48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全面深入,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是一种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相契合的活动及过程。在从法律、政策、组织、价值等层面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时,有必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社会管理创新过程的主体、客体及管理方法进行规范;从价值前提的角度探求政府、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经济组织及公民个体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共识达成;从操作性路径的角度尝试将社会管理创新具体运用到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之中。在规范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够维护社会秩序,谋求民生改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并提升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伦理管理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智慧 ,成为中国传统社会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主轴。  一、中国传统伦理管理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以人类关怀和社会管理问题为中心内容的中国传统哲学中 ,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倍受重视 ,其中 ,儒家是最重要的伦理管理思想学派。自西汉以后至清朝末年的两千多年时间里 ,儒家以其独特的德治仁政思想和社会政治哲学 ,受到历代社会的普遍重视。不仅统治阶级把它作为维护阶级统治和进行社会教化的政治哲学和理论根源 ,而且人民群众也把它作为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建立社会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3.
李丽丽 《学习月刊》2014,(4):111-112
随着世界的经济发展.国外知名企业大量涌人中国的同时.国外各种先进的思想也一并来到中国.加上我国本身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我国社会正朝着多元化发展。社会多元化表现为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等等。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准确把握好方向.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验与亨廷顿“政治秩序模型”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广泛运用亨廷顿的经典政治秩序模型来分析中国政治稳定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化这个议题上,但缺乏对该模型本身的反思.本文则从逻辑和经验两个角度检视该经典政治秩序模型对于中国经验的适应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试图提出一个改进型的政治秩序模型,即通过对社会资本的要素和发生机制的分析,认为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政治制度化来容纳或适应不断扩大的政治参与,同时,加大投资社会资本来抑制民众在政治参与中的激进化倾向,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陈薇 《世纪桥》2014,(10):31-32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阐释了凝聚中国力量的三个依托:政治优势、经济实力、文化积淀。政治优势是凝聚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经济实力是凝聚社会发展的稳定力量;文化积淀是凝聚中国前行的引领力量。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开拓创新。本文试从方法和途径的角度,谈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简单而言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措施方面进行的改革和新的实践。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社会稳定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秩序。社会稳定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对社会稳定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文章主要从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发展4个方面阐释了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是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通过其调控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管理的主体至今较为单一;政府对社会组织进行严格调控和防范;社会管理缺位;社会管理手段缺乏弹性;社会管理难达成共识。主要原因在于:需要正确认识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今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加强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合作;改进党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自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党政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精神,引导社会的自我管理;树立和维护公共权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树青  周晓理 《求实》2007,34(6):32-35
人有物质和精神需要,人通过自身的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关系实现这两个基本需要,确立了构成社会结构的三个要素,这就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政治管理;从社会系统学的角度,对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政治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内涵作新的界定,为进一步深化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冷波 《求实》2013,(5):34-36
如何认识中国现实的民主、如何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热点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进行理性的、历史的分析,正确理解和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