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报业政策出现新的调整,事业单位企业化加快了运行.省级媒体"异地办报"直接冲击地市报社的经营,突破了一家媒体垄断的"一城一报"围城;省内外兄弟报社纷纷进行内部改革,实行企业化甚至集团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部分媒体已开始大举引进社会资本、进行主体改制、实行资本运营,地市报社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竟争和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报业经济是以报业广告、发行和印刷等主业经济为重要内容,而现代报业经济的发展将形成主业经济与多种经营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相互渗透、共同繁荣的多元化格局和定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报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焦作日报社在发展报业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建立了报业广告、印刷、发行等主业经济与多种经营并重的多元化报业经济新格局。目前,焦作日报社多种经营项目主要有:天马广告公司、新发贸易公司、云台电脑公司、煤炭运销公司、微型汽车修配中心、快餐公司、涮锅城、公关协会等,每个经营项目运行良好,多种经营收入在报业经济中的份额逐年增加,报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就新闻工作来说,不只是对经济报道,也是对包括晚报在内的所有新闻媒介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晚报在新形势下,该怎样明确办报思路、作出新的举措?结合办报实际,我认为。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把握晚报的党报属性的前提下,把报纸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努力实现报道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报道内容重点上的“移位”,报道形式和方法上的“变革”,是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对舆论需求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需要培育以生产要素为主的商品市场,制定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种法规,同时需要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为市场经济是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人参与和实践的经济活动。人的素质的高与低及其作用的如何发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是内在统一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其中任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外人获得了在中国任意办报的权力,数量急剧增加,此时,商业性报刊的迅猛发展取代了传教士报刊的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上海日益繁盛的商贸活动,办报与其他诸项事业一样已成为投资赚钱的事业,以赢利为目的的报纸似雨后春笋般地蜂拥至读者面前,这些报纸中,当属《申报》最为成功。《申报》老报人张默在《六十年来之(申报)》一文中说:“英人美查在沪创办报纸”,“不过视为营业之一种”。《申报》自己也相当坦率地宣称,该报是为谋利而开办的行业。这就决定了,美查在办报的过程中,始终在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它很好地利用了报纸这个媒介,达到了商业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告代理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地推行和利用广告代理制为发展现代报业经济服务,我们应当自觉遵循广告代理制以下的运作原则。一、遵循广告经营规律报业广告代理制是企业和媒体遵循广告经营规律并在国际上通行的广告经营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在市场经济和企业营销的战略中日益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社会广告公司是联系广告客户和广告媒体之间重要的桥梁和中介,具有广告代理和专业服务的功能。作为报业广告市场运作基本制度的广告代理制,其主要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已经确立,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情报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和发展情报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首先,建设发展情报信息产业是经济决策科学化的基础保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活动由原来的指令性生产、经营转变为依据社会需要生产或经营,通过市场的作用,调整社会资源和劳动时间的合理配置,推动技术进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营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理念,它是城市政府运用市场机制来调控城市发展目标与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一种经济活动,也是城市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发展、建设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9.
资本范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张泰城资本范畴是否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或者更进一步说,资本范畴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能否兼容?这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和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新课题。大家一定注意到,诸如“国有资本”、“资本经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在专卖政策的保护下,一直处于统一管理、垄断经营的特殊地位.现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市场并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经济活动,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那么,面临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和深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向,其中之一就是对“文化力”的高度重视。“文化力”包括科技和教育在内,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因素,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力”的竞争经济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活动,可以说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发生重大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许多人摆脱了某些传统旧道德的束缚,以经济活动中一定的职业为基点,树立了新的道德观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更完整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使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经营报业已让广告营销与采编办报居于同等重要位置。然而相对欠成熟的广告营销,至今在此业界仍处于摸爬滚打阶段,缺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教科书仅从阶级性上讲法的本质,这是不够全面的,实际上,决定法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生产力,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应该说,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仅从阶级性上看法的本质是不够全面的.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手段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来没有阶级性.当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建立的法律体系,不能不反映出为什么人创造财富,为什么制度服务的问题,但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市场经济.假如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为了进行经济建设,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却主要是为了进行阶级斗争,这显然是不协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建立超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体制又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企业定价在整个价格体系中更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价格改革的核心,所谓企业定价,就是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按照成本,利润,税金等因素并结合市场供求行情,自主确定销售价格,不受任何部门(包括政府)干预的定价方式。 一、企业定价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战勇 《求实》1992,(12)
市场经济理论从提出到形成,历时13年,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时说:“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第一次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拉开了朝着市场经济方向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序幕。第二阶段(曲折发展):对邓小平谈话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1980年9月,它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一个微观基础问题即市场经济的主体问题。所谓市场经济主体,是指市场活动或商品交换行为的参与者,它包括商品的生产者、经营和消费者。政府、企业和居民都是市场商品交换活动的当事人,因此,他们共同构成市场经济主体。关于政府和企业市场经济问题,理论界也有较多文章论及,本文只就居民市场主体的塑造作粗浅分析。 一、居民市场主体塑造的必要 居民即固定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作为市场主体的人,主要是指经受过经济锻炼,培育、塑造的人,是与市场经济内在本质要求相适应的人。因此,居民要能进入市场充当真正的市场主体,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专门论述,可以说,随着《决定》的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已来临.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全国各地农村创办了许多新型经济组织 ,包括各种类型的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 ,这些新型经济组织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 ,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 ,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经营体制。它以市场为导向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通过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 ,把生产、加工、销售、运输、服务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 ,实施一体化经营。这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 ,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重大创新。农业产…  相似文献   

20.
法律管理是现代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手段.我国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手段,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执行、实施法律、法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指导、调节和监督,从而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一、依法治国,强化手段,形成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备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治国方略的最佳选择.依法治国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要依法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想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