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点精选     
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  (摘自《人民日报》) 经济学家樊纲在《经济月刊》上撰文说,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所谓腐败,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当然首先与“用人体制”相关。如果现实一点,即使不说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私的,也总得承认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有私心”的,一有机会就要以权谋私。那么,我们首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那些私心较少、愿意为了公利而勤奋工作的人选出来去“当官”,掌握“公权”,而不是提拔那些蝇营狗苟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此来判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社会,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标准仍然是,而且应当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集体有“虚构的集体”和“真实的集体”之分。“虚构的集体”就是指剥削阶级的集体。这种集体对被剥削阶级来说,只是虚构的,因为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没有共同的利益,剥削阶级总是要剥夺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由此可见,资产阶级以及一切剥削阶  相似文献   

3.
本质上属于人民的“公权”有时侯却变成了私人占有的、可以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公权私有化”.它的存在有以下原因:在政治方面:整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总体上还处于特定的初级阶段,人民对权力还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撰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原理时指出,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谋公利,通常称为“大公无私”,经济学上称为“利他主义”,需要提倡,但没有也不成大的问题;只有以公权谋私利这件事,是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腐败现象多,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有私心的人多(本来就是这么多),也不是“法制不健全”(当然不是说已经健全了,而是说相对于要监督的对象的数目来说健全起来太难了),而在于“公权’存在的场合太多了。因此,要想把我们经济社会中的“以公权谋私利”这种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更重要的一种体制改革,还是在于“减少公权的数目”,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花公家钱、“玩”国有资产的机会,把更多的事交还给个人与市场去做。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清除腐败,根本的办法不是“严打”,也不是宣传教育(不是说这些完全不起作用),而是改一改体制。在多数人还“有私心”的现实条件下,消除“以公权谋私利”现象的根本办法,不是否定那个“私利”,也不是费劲巴拉地不使人们去“谋”私利,而是尽...  相似文献   

5.
杨丽媪 《廉政瞭望》2006,(10):12-13
行政执法经济化是近年来广为社会舆论所诟病的一种公权异化现象,一些行政机关和单位通过“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的方式,以执法的名义胡作非为,大搞变相创收,实现权力寻租,将公共权力转化成个人或者小集体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部门和单位还堂而皇之  相似文献   

6.
张健 《唯实》2004,(Z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的兴起和确立 ,决定了当下“集体”内涵的特殊性 ,即它既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真实的集体” ,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被异化了的“集体” ,而是一种新型集体。这种新型集体要求确立一种相应的价值取向 ,这就是新集体主义。其基本要求是 :功利性原则与奉献性原则相统一、个人正当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要充分认识腐败的体制原因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樊刚说:“所谓腐败,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首先与用人体制相关。其次,“以公权谋私利”这件不合法的事之所以泛滥开来,显然是法律不健全的问题。如果我们再现实...  相似文献   

8.
一、“公权”何以私用  权力腐败是有条件的,只能发生在具有支配社会公共权力的“公权”所有者身上。公款支出、项目审批、资源分配等很多事要经过政府决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理、厂长及部门领导们也是一种“政府官员”,是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的人,都在不同岗位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具有相应的权力。这些人中谁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谁就有可能私欲膨胀,搞权力腐败。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这种腐败带来的损害就越大。  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商品化。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缺乏公仆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把党和人…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权即政府权力,是维护社会治安之必须,维护和谐社会之必须。无公权则无法协调社会秩序。但是公权与私权之间具有不平等性,享有对公民个人的支配权,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公民相对于公权本来就为弱势群体,公民个人无法与之相抗衡,往往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极易受到侵害。如果公权被滥用,将对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超乎任何犯罪的损失。因此,要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以防止其滥用和越权行使以保障基本人权,防止权力异化损害人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18):5-5
警惕公权滥用的危险先例 《合肥晚报》徐志翔:不能为了刹住公务员大吃大喝的歪风,就草木皆兵——“全民禁酒”。这不是公务员“禁酒”让百姓“陪罚”吗?可以看出,我们一些地区官员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这种“一锅煮”的“禁酒令”也是一种懒政。  相似文献   

11.
高汉荣 《世纪桥》2003,(5):49-5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为两大方向:一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并保障和推进发展战略实现;二是有效地整合中国社会,实现社会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在现代化和民主化过程中,政党的形成和发展为一个社会形成一定的政治共识提供了保障,从而在这方面履行一种政治整合职能。这种整合就是使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认同国家的基本价值与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目前 ,中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 ,团伙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正在悄然蔓延。在查处案件中 ,往往挖出一个带出一窝。集体腐败的上升和蔓延势头已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危害性。所谓集体腐败 ,是指多人乃至团体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为。其腐败主体不再是“单兵作战”的个人 ,而是“利益均沾”的集合体。它已经突破了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种种表现 ,又生出新的病症。集体腐败现象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的表现形式。集体截留 ,设小金库这种“偷梁换柱 ,移花接木”的集体腐败行为 ,往往打着为集体谋…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学习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把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和提高。做学习型领导干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毛泽东同志有过形象的比喻:“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我们掌握的那点知识,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就好像一个杂货铺子,没货了办不下去,需要进货。而我们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党报研究》2004,(3):43-43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近年来孜孜研究的“寻租”理论,不断被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予以印证。寻租,全称应为“权力寻租”,准确的意思是利用公权,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易钱,以权易物,以权易色,如此等等。在这里,公权被据为已有,公权被一“私”亵渎,而侵犯亵渎公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保权让利”是指在保持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仿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的方式,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按一定年限通过转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直接流转,土地收益大部分留给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上海嘉定、江苏无锡等地均采用这种模式。“保权让利”是一种直接入市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实行国有和集体土地“两种产权、同一市场、统一管理”。“两种产权”,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两种土地所有权同时并存,同质同价。“同一市场”,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同一市场上流转。“统一管理”,是指政府把两种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6.
法治行政是行政法的价值所在,实现行政权配置和行使的正当性是行政法的根本目标,行政诉讼产生的动力因在于实现行政法的这种价值诉求。因此,行政诉讼本质上是对行政公权正当性的救济,而行政权的正当性,最终必须通过国家公权伦理关系加以说明。所以,讨论行政诉讼的目的不能离开宪政制度的政治伦理、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具体性,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这种具体公权价值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联系我国核工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惟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国家安全和事业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我国核工业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正是通过自主创新,我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了两张中国“王牌”,一是…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党课》2010,(7):62-63
一个国家的盛衰,一个民族的兴亡,一项事业的成败,无不与人才的质和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在履行兴邦强国使命的同时,必须不断强化人才意识,真正精通和掌握“生才之道”。  相似文献   

19.
前线文摘     
《前线》2005,(11)
理论新见在任何一个国家,公权和私权都难免发生冲突,而冲突的结果是走向缓和还是更加剧烈,则取决于如何处理公权与私权的关系。那么,公权与私权到底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呢?唐德龙在2005年第5期《中国社会导刊》上发表文章称:公权必须对私权常怀敬畏之心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公权的干预是必要的;在私权过分膨胀的情况下,公权的干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以公权为主导的社会,公法观念和公权观念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从事公权领域的个人利用手中资源获得利益的空间太大,而个人的私权诉求在公权面前则显得力不从心,且不说公权经常被用来充…  相似文献   

20.
1.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企业所在地的乡镇政府给予企业全力支持。这种行政支持使乡镇企业获得了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具备了市场开拓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少乡镇企业就是凭借这种有利条件而发展壮大的。但是,这种行政推动却也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是出现乡镇企业的“二国营”、“准集体”现象,即有部分乡镇企业也出现了类似国营集体企业体制上的毛病,表现为一种新的形式的“政企不分”(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变成行政隶属关系)和“产权不明”(乡镇企业资产中,乡镇政府投资、银行信用社贷款、农民集体资产以及企业积累等混淆不清)。这种弊端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的因此而走向破产和倒闭,在一些乡镇企业发展得比较早、乡镇企业多的地区,居然出现了乡镇企业全面亏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