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岳汉景  赵伟明 《外交评论》2011,28(4):143-157
伊拉克的核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初出于民用目的。海湾战争后不久,国际社会发现伊拉克曾秘密进行大规模核武研发活动,这显露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在保障监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漏洞。为此,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加强了核保障监督体系和核出口管制体系建设。对伊拉克核活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相关反应所做的深入分析还表明,国际社会在防核扩散方面面临诸多难题:安理会难以达成共识、核查的非否证性、武力防扩散的效能与合法性缺失等。为解决难题,国际社会可以采取减少核扩散诱发因素的措施,强化现行核不扩散机制的效能,如核大国切实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所规定的核裁军义务,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早日生效,大力加强地区无核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欧盟和成员国之间权能的划分始终是欧盟宪政的一个重要问题。经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的《里斯本条约》修改后的《欧洲联盟条约》和《欧洲联盟运行条约》为欧盟和成员国之间权能的划分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辅助性原则的适用为欧盟权能的行使建立了"事前预警"和"事后纠错"机制。但《里斯本条约》在欧盟和成员国共享权能的划分以及行使方面仍存在问题,没有为欧洲一体化,特别是政治一体化赋予更多的权能。  相似文献   

3.
历史概况空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某些文章的作者已经把外层空间看成是除陆地、海洋、空气空间以外的第四环境。国际地球物理年对联合国在这个领域作出的各项决议起了推动作用。这些决议成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的基础,此条约已于1967年10月10日生效。随后,根据外空条约的各项条款又制订出4个条约: 1.1968年4月22日制订的《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实体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WTO体制出现了贸易规则制定的诸边化趋势,其条约形式是诸边协定。传统上,诸边协定仅指WTO中的"诸边贸易协定",但以《信息技术协定》为代表的诸边协定新类型已经出现。诸边协定概念的外延得到扩展,概念本身亦有待澄清。《信息技术协定》自1997年生效后得到了有效执行,并于2015年完成了扩围谈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条约实践,对于重新理解诸边协定这一WTO条约体系中已有条约类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信息技术协定》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诸边协定定义为在WTO体制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WTO成员就某个或某类议题进行谈判且仅对接受它的成员具有约束力的协定。通过诸边协定制定贸易规则已成为WTO贸易规则制定的重要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5.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是现有已经生效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中标准最高、保护水平最强、影响最大的国际条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经过两次修订,我国的《专利法》在立法上已经基本上达到了TRIPS的要求,但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特定视角,对中英《南京条约》(1842)和中美《望厦条约》(1844)作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比较英中两种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词汇语义特征,并讨论作为译本的中文文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文中我们分别描述两种文本的语言特征。一、英文文本:晚期现代英语《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的英文文本所使用的英语是19世纪中叶的英语,属晚期现代英语(1700—1945)。这个时期的英语,对于当代的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不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感觉:看上去面熟的词却另有他解,或者句子某一成分有些异样。因此翻译时应注意一个重要因素,即原语的  相似文献   

7.
《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盟政治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现了欧盟联合自强以及和平理性的正确性。文章拟通过对欧盟制宪过程的回顾,审时度势,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欧盟宪法条约》创造的新体制将最终为欧洲人理解和认可,度过危机走向坦途。  相似文献   

8.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是现有已经生效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中标准最高、保护水平最强、影响最大的国际条约。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以TRIPS协议为契机和标准,加快了著作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步伐,几经修订,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对著作权的保护标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分析了TRIPS协议保护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状况、我国著作权有关法律的修订,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与TRIPS协议的差距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俄关系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中俄建交55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04年10月14-16日应邀对中国开始了其第二任内的首次访华之旅。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至2008年)》(以下简称《实施纲要》),认为该纲要对未来几年两国落实上述条约,深化和扩大各领域合作,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国外交部长14日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以下简称《补充条约》)。《实施纲要》和《补充条约》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黄世席 《外交评论》2013,30(4):17-29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有关条约解释、条约名称、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冲突以及条约必须遵守等条款的规定,经过对涉及钓鱼诸岛的条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条款应解释为包括钓鱼诸岛;二战结束时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因为日本签署《日本投降书》而对其具有法律拘束力,日本应将钓鱼诸岛归还中国;战后同盟国与日本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南西诸岛等地由美国托管,日本不予反对,中国没有签署而对中国无约束力,美国应因其和《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相冲突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美日《归还冲绳协定》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诸岛交给日本,美国不仅违反了二战结束时有关条约的规定,而且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总之,根据有关涉及钓鱼岛问题的条约,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精神对这些条约的效力和含义等进行评估和解释,可以认为中国拥有对钓鱼诸岛的主权,日本对其进行的控制和管理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1.
合法性问题一直被传统民族国家所标榜,而随着地区一体化的深化,区域集团化组织开始挑战、质疑传统合法性概念及合法性依据。欧盟作为一个介于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自成一类的政治实体,合法化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也体现在欧盟发展进程中的各项条约中。新近《里斯本条约》的签署和生效之后,更进一步解决了欧盟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欧盟获得合法性的发展逻辑,即社会权力结构重整、内在制度完善及外部承认的获取。  相似文献   

12.
国际条约法是伴随着国际条约的发展而出现和不断完善的,其作用在于调整和规范国际法主体间的条约关系。国际条约法主要包括条约的缔结和生效、条约的效力、条约的解释以及条约的失效等内容。19世纪中期后,国际条约已较为成熟,调整和规范国家间条约关系的规则亦经过长期实践逐渐  相似文献   

13.
《欧盟宪法条约》的通过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其批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法国荷兰已全民公决相继否决欧宪条约,英国继而宣布推迟对宪法进行表决。欧盟首脑会议不得不延长原定于2006年11月完成的《欧盟宪法条约》的批准期限。本文分析了该宪法的主要内容、性质,遭遇阻碍的原因,大胆的推测了《欧盟宪法条约》的命运及其对欧洲一体化前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相互交往最普遍的法律形式,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渊源。自从1949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将条约法列为14个编纂专题之一以来,经过近40年的努力,联合国已先后主持制定了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称1969年公约),1978年《关于国家在条约方面的继承的维也纳公约》和1986年《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下称1986年公约)。  相似文献   

15.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各国实践看,都承认国际条约对本国具有拘束力,可以构成本国法律的一部分。我国目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实践分析认为,国际条约与我国国内法具有同等效力,国际条约可以在我国国内法中直接生效,国际条约优先适用是处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时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马拉喀什条约》以保护视障者的利益为宗旨,是国际版权领域首个人权条约。一方面,该条约对受益人、无障碍格式版、被授权实体等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另一方面,该条约也对版权限制与例外所适用的作品类型和专有权利予以明确的规定;此外,该条约还规定了无障碍格式版的跨境分享与进口以及视障者规避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为实现我国《著作权法》与该条约的协调,首先要明确受益人、无障碍格式版和被授权实体的范围;其次要厘清版权限制与例外的适用范围;再次要增加无障碍格式版跨境分享与进口的限制与例外;最后还要放宽视障者规避技术措施的限制与例外。通过完善国内著作权限制规则,以期为我国批准并加入《马拉喀什条约》做好充分的立法准备。  相似文献   

17.
黎巴嫩特别法庭与塞拉利昂法庭、东帝汶法庭和柬埔寨法庭等混合法庭相似,是一种混合法庭,具有与前南斯拉夫刑事法庭、卢旺达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法庭不同的特点,在法庭的组成、管辖权、适用的法律等方面均具有其特殊性。黎巴嫩法庭的设立应以《联合国和黎巴嫩共和国关于设立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的协定》为基础,在该协定未按照黎巴嫩国内法获批准并生效的情况下,安理会1757号决议强行启动设立法庭的程序,实际上是绕过了国内的条约生效程序,并使该协定及作为其附件的法庭规约生效。黎巴嫩特别法庭建立及其审判必将进一步丰富国际刑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对港战略方针的历史考察余科杰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英国侵略者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即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护现状。这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往往会与国内立法发生冲突。例如,1992年2且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六条规定,“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权利;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而1994年11月16日生效并对我国有约束力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三节第17条至32条规定,所有外国船舶(包括商船和军舰)都可以无害通过沿海国的领海,不须经沿海国的批准,沿海国不  相似文献   

20.
一、南极地区环境的现状及其与全球环境的关系南极洲是指南纬60°以南的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南极地区则是1959年《南极条约》规定的、包括一切冰架和海洋在内的、南纬60°以南的地区,这是《南极条约》的适用范围。可见,国际法上的南极地区比地理学上的南极洲范围要大。本文中出现的“南极”或“南极地区”皆指《南极条约》的适用地区。南极洲是一个孤立的大陆,它与最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