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拾棉花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在那无边的田野里,落满了云絮,落满了雪,这就是棉田的景象。棉田里的棉花也是花儿的一种,但拾花人很少将它当花儿来欣赏,心中所想的莫不是如何尽快地将它装进自己的花包。很小的时候,便与棉花结上了缘。天不亮就起床,需要将腰弯到90度以上才能将棉花抓起,需要将数十公斤重的  相似文献   

2.
正种地累,种棉花更累。在最炎热的夏天,要不断地给棉花施肥、打农药、拨嫩芽,因此我一直反对爸妈种棉花。"爸,种一点别的吧,别种棉花了。""你知道什么,我还要种一年棉花,今年的棉花我要留最好的,给丁丁做被子,做棉袄。自家的棉花好,给你们多留几条棉被……"已年过60的他们,始终把孩子当作孩子,一代一代,足够你们一辈子的操劳!亲在外,子欲养而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在,那就失去的不仅是父母,是亲情,是关爱!  相似文献   

3.
从小到大,全家人盖的棉被,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挑选最好的棉花,雪白而松软。这件事,母亲最拿手。每年秋天,母亲都要去乡下转转。买最好的棉花,然后坐长途车返回。我说,不用那么麻烦,城里有现成的棉被,买来就能盖。母亲说,现成的棉被,哪有我亲手缝的好?确实,母亲缝制的棉被,厚实、温暖、柔软。盖着这样的被子入睡,连梦境都温馨。长大了,成家了,母亲再缝棉被时,总会这样说一句:“过来,我教你缝棉被。”我说:“还用学?我早就看会了。”母亲叹一口气,就什么也不说了。时光如流,母亲渐渐老去。有一  相似文献   

4.
秋实的感动     
正人过五十,神经异乎寻常地敏感,总会莫名地为一些不经意的人和事而伤心或感动。白茫茫的棉花,挑逗似地随风潜入我渴望大自然雨露阳光的心灵,诱我走向棉花盛开的棉田,走进金秋的田野,走进收获的季节。满眼盛开的棉花,在落日的余辉中白茫茫、亮晶晶,在秋风里播出金铃般的声音,让人疑惑这棉花像是洁白的荷花做成的。秋天的负载是厚重的,连棉花散发在空中的香息都是厚重的,不像春天的花草那样飘渺、淡远。秋熟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枝叶干枯,棉铃脱落,绿油油的棉田几天之内干枯一片,还在生长的花桃早熟吐絮,铃重减经,品质下降。七月底的一场连阴赶雨,使农八师172.9万亩棉花受到历史罕见的冷害,平均减产40%以上。举目望去哀叹的棉田,笔者作为冷害调查组成员。脑海浮起阵阵忧思。 忧思一,农业结构单一,无法抗拒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坚持棉花不动摇”,无疑是正确的。几年来棉花对农八师团场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棉花牌必须继续打下去,但是  相似文献   

6.
刘威 《党建文汇》2014,(4):11-11
整片的棉田一直盖到天边……阿克苏市委组织部同志韩欣介绍说.喀拉塔勒镇是新疆阿克苏地区重要的棉花种植地。这里种植着新疆优质的长绒棉,从道路两旁开始,一直到消失不见的天边,一望无尽的都是棉田。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种花开花后,结出的果实还是花,这就是棉花。在新疆的塔里木绿洲上,棉花铺地连天地生长着,这大片大片绿色,构成了大地上的一处胜景。天刚蒙蒙亮,棉农杨桂英就来到了自己承包的棉田,看着这正在吐絮竞放的棉花,她有一种厚实的幸福感。1985年,18岁的杨桂英坐了几天的火车汽车,来到了一师一团十九连,这个瘦小柔弱的四川女孩,不顾旅途的劳累,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连队。她看到一排排老旧的土块房,一块块望不到边的大田,心里有一些后悔,还有一丝忧  相似文献   

8.
正"我在牛场打工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家里承包的近百亩棉花由妻子负责日常管理,我星期天帮忙一起管理棉花,打工种地两不误。"近日,在离家几公里远的新疆西部准噶尔有限公司现代化奶牛场打工的六师共青团农场七连职工徐征乐呵呵地说。在共青团农场像徐征这样既种田又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的职工越来越多,他们种田、打  相似文献   

9.
我叫吴咏梅,是一二三团六连的农工。1995年初,我的全家支持我,拿出所有积蓄2.8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94亩棉田,成了全连、也是全团两费自理包地最多的农工。我清楚地知道,这2.8万元一旦亏损,弟妹的学费、生活费都将没有着落,所以我必须不遗余力地投入这94亩棉田,这94亩棉田寄托着我的希望。从种子一下地,我就一头扎在地里,天蒙蒙亮进地,直到看不见五指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手上的血泡一个连一个,血泡破了,鲜血流在我的锹把上,辛勤的汗水没有自洒,大地总算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平坦,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境,所谓"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卓卫国就把艰苦创业当作幸福.他们一家两口都是残疾人,但他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养牛来养活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卓卫国,1973年出生于第七师一二九团一连,因为右眼先天残疾,左眼视力低,他受尽冷眼,卓卫国的父辈都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他放弃了学业打工.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国企退休职工,现在沈阳三山集团打工。前几天同事把《共产党员》第三期中关于建昌县王宝营子乡贫困状况的几篇系列报道推荐给我,说:“真是太困难了,看得直摔眼泪。”我仔细读过,也有同感。对于建昌的贫困,我并不陌生。我是军转干部,在部队带过建昌县的兵,他们不同程度地都较贫困。 我是一个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也真心想为贫困山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流动党员,在哈尔滨打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农村的家.前些日子,村党支部让我回乡参加党员民主评议.我因为工作忙,没有回去.阳历年前,我媳妇来哈尔滨看我,说党支部把我"定"为不合格党员.我听了非常愤怒,不就是没给新支书打"进步"吗!我想去找他们说道说道,又怕占不上理儿.请告诉我.什么样的党员叫"不合格党员"?我想看看自己到底儿是不是不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13.
“我有新球鞋哕!”“大家快看,还有新棉被哟!”……2008年11月7日,广元市利州区三堆中学板房校区分发越冬物资的现场一片欢腾。孩子们都以最快的速度把棉被抱回寝室,认真地铺在床上,有的孩子还兴奋地在床上打了几个滚儿,那种温暖厚实的感觉,让他们心里暖洋洋的。  相似文献   

14.
贺捷生 《学习导报》2011,(18):51-52
这是解放初期的事了。那时,父亲和母亲刚把我从湘西找回来,放在身边上学。沐浴着新中国灿烂的阳光,我和所有的人一样,感到天是那样的蓝,水是那样的清,走在路上都想放声歌唱。虽然我不再是个黄毛丫头了,但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致使自己在性格上多少有些封闭,在人们的面前话不多;又由于我身体弱小,即使到了豆蔻花开的年龄,身体也没有完全长开,脸色也不似同龄少女那么红润。许多跟随父亲贺龙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叔叔阿姨,看见我那个样子,很是心疼,总是情不自禁地把我搂在怀里,希望把我从过去的寒冷中温暖过来。  相似文献   

15.
<正>"这几年,团、连干部下地多了,与我们这些种田人的距离近了,我经常看到干部下地都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把老百姓的要求和建议记在本子上,落实在行动上。"这是农二师三十团九连一位棉农,在棉田里同笔者聊天时讲出来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6.
"不瞒你说,每到这几天,我的手机就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夏辉眨了眨眼。他口中的"这几天",是指巴中全媒体阳光问政栏目每一期直播的前一周。作为问政栏目的"麻辣主持人",他选择关机,为的是不让那些"探风"或"说情"的电话打进来。2014年度的最后一期阳光问政直播结束后,夏辉松了一口气。这个  相似文献   

17.
正我家门前有一对夫妇,是从河南来团场打工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把挂面一个简单的露天灶,每到做饭时笑声都会从火炉边飞出。有次我问:"老哥,你们整天都乐呵呵的,真羡慕你们俩口,打工能打出这种境界?"他却说:"有吃有喝,又不计较什么,整天就乐呵呵的了。"是啊,他们夫妻俩确实不计较什么,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整天乐呵呵的。他们这种快乐其实触手可及,我们生活中也不缺少快乐,只是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背影     
一天下午,一个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社区。坐下休息好一会儿后,老人才慢慢讲出他的来意。老人带着精神有问题的女儿生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外出打工,一个对他不管不顾。老人一直靠低保生活,却把领取低保的存折丢失了,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来向我们求助。我爽快地答应帮忙。我赶到银行去办理,却被告知手续不全。我把所有手续补齐后再次来到银行,对方却又说必须要由本人或直系亲属来办。第二天,我和村主  相似文献   

19.
“长剑,你可要把棉田的工作做扎实了,今年咱俩‘约法三章’摆擂台,如果你的46亩棉花地比不过我这6亩地,嘿嘿……”“比就比,谁怕谁!”3月21日,春耕伊始,农一师十团一连女职工何兴群又与丈夫施长剑在致富路上摆起了擂台.  相似文献   

20.
天道酬勤     
在瑞雪纷飞中,我来到农三师四十三团八连,拜访连续三年蝉联该团棉花状元的何庆贵。这几年灾害频繁,尤其是1999年和2001年,全团棉农80%以上都没有拿上钱,而何庆贵却一年比一年拿的钱多。 落座后,我同何庆贵:“怎么别人办不到的事你能办到,你有什么绝招?”何庆贵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绝招,我就是笨人想了个笨办法罢了。” 1999年遇风灾,团场棉田90%的面积减产,50%的面积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